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比较

2017-04-13 11:50贺俊峰
当代医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颞叶敏感性颅脑

贺俊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江苏 南京 210044)

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比较

贺俊峰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江苏 南京 210044)

目的 观察研究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CT扫查扫描,观察组实施MRI检查。比较两组诊断敏感性和漏诊率。结果观察组诊断敏感性为93.3%,与对照组的73.3%的诊断敏感性比较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其诊断敏感性较高,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应用。

急性颅脑损伤;影像学诊断;CT;MRI;诊断价值

颅脑损伤属于外部暴力作用导致的头颅损伤,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抢救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致残以及致死率。CT是临床检查颅脑损伤的常规手段,但对于脑挫裂伤和损伤范围的显示有所局限,且对较小出血病灶的检出率较低[1]。本研究观察分析影像诊断急性颅脑损伤中的CT、MRI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收治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例均符合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分型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6~55岁,平均(37.2±5.4)岁;其中14例为重物击打致伤,8例为交通事故致伤,5例为高处坠跌伤,3例为重力挤压伤;24例伴有头痛、恶心呕吐,15例眼前有重影,11例身体抽搐,9例身体偏瘫无法行动;GCS评分如下:17例GCS评分为3~8分,7例为9~12分,6例为13~15分。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2~54岁,平均(35.9±6.1)岁;其中13例为重物击打致伤,7例为交通事故致伤,5例为高处坠跌伤,5例为重力挤压伤;22例伴有头痛、恶心呕吐,17例眼前有重影,13例身体抽搐,11例身体偏瘫无法行动;GCS评分如下:19例GCS评分为3~8分,6例为9~12分,5例为13~15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全身螺旋CT轴位扫描,所有检查仪器为PHILIPS 16层CT机。观察组实施MRI检查,所用检测仪器为联影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头颅相控阵组成的正交线圈展开扫描,于病灶处行加层扫描。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异常部位检出例数,计算诊断敏感性与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异常部位检出例数为22例,其中额叶损伤6例,颞叶损伤8例,额颞叶损伤4例,顶枕叶损伤4例,诊断敏感性为73.3%,漏诊率为26.7%;观察组中异常部位检出例数为28例,其中额叶损伤8例,颞叶损伤10例,额颞叶损伤4例,顶枕叶损伤6例,诊断敏感性为93.3%,漏诊率为6.7%。MRI诊断敏感度、漏诊率与CT诊断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因多为交通事故或者高空坠落所引发的头部损伤,以颅骨变形、脑组织、脑膜以及脑血管机械形变为主要表现,由于机械性形变程度以及具体部位的差异性,颅内损伤类型亦表现出不同。一旦外部打击或冲击损伤人体神经组织以及脑血管,一般会引起神经纤维断裂,进而损伤神经系统传导功能,情况严重者或造成细胞死亡[3]。就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症状来看,其继发性脑损伤多以脑充血、颅内压过高、脑血肿或者脑水肿为主要表现,倘若临床未及时处治往往会导致颅脑损伤进一步加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CT扫描是基于X线在人体组织中的吸收以及透过率差异所开展的一种立体或断层的扫描成像技术,其功能相对齐全,敏感度较高,数据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通过CT技术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扫描,可明确损伤位置以及具体病变,临床确诊率明显提升。有研究表明,CT扫描对于幕下病灶以及较小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相对较低,但对大部分病灶的定位以及诊断效果都较为满意[3]。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断层成像,该技术与常规CT扫描有部分相同点,二者皆可显示空间中某种物理量的分布,但磁共振成像有其自身特色,可获取任意方向上的断层图像。临床研究发现,MRI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CT扫描,阳性检出率明显提升,而且MRI对比度以及分辨率较高,扫描野相对较大[4-5]。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MRI扫描技术能够明确诊断患者是否伴有脑实质损伤,而CT扫描在检查脑出血以及脑内积液时难以获取脑内少量积液图像,同时MRI扫描范围明显比CT检查范围更大,即便是较小出血灶亦可及时检出,临床通过MRI扫查结果对于患者病情也有更好的掌握。从上表数据分析来看,MRI扫描敏感度明显高于CT,漏诊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检查对于脑挫裂伤和损伤范围的显示有所局限,对较小出血病灶的检出率也低于MRI。

临床实践证实,CT对于非出血性轴索损伤和小面积病变的检查具有较高的漏诊以及误诊率,而MRI分辨率以及敏感度明显高于CT,且视野更为清晰,其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也更高。

综上所述,MRI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例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其诊断敏感性较高,漏诊率较低,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和应用。

[1] 王新,尚春霞.颅脑CT增强扫描技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意义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8):19.

[2] 范淑俊,薄锋.核磁共振与CT用于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价值临床比较[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734.

[3] 颜福根,孙长忠.急性颅脑损伤术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3):178-179.

[4] 江耿思,张鹏,文军,等.重型颅脑创伤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清醒预测的MRI分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3): 235-238.

[5] 秦燕,周顺科,刘军,等.多种MRI技术在轻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5,6(3):235-2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37

猜你喜欢
颞叶敏感性颅脑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