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念下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2017-04-13 20:53刘秀凤徐华伟张长立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电子政务实验室互联网+

刘秀凤, 徐华伟, 张长立

(1. 中国矿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6)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互联网+”理念下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刘秀凤1, 徐华伟2, 张长立1

(1. 中国矿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6)

“互联网+”理念催生了高校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其目标定位将由传统的教学实验室向综合的、新型的多功能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基地转型。其建设应统筹规划、精准定位,体现特色、优化管理,体现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队伍建设并重,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机融合,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互联网+; 电子政务; 实验室建设

加大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力度是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1]。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高校的电子政务实验室以计算机房建设为核心相继展开,并快速发展[2]。实验教学内容从初始的文档编辑、数据处理等办公类软件学习转向网络技术(局域网、互联网)的应用实践。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有关方面相继出台了不少旨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和文件,对推进“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工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使高校电子政务实验室从重硬件建设向软硬件建设并重转型,电子政务仿真模拟教学实验平台建设日臻完善。尤其是“互联网+”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速度。电子政务实验室作为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理应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政府和社会管理及服务人才做出更大贡献,“互联网+”为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1 “互联网+”的内涵及其对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影响

“互联网+”理念内涵丰富,它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一个崭新形态,是促进各种元素融合的一种技术工具,同时为构建更具协同性、全局性的系统提供了平台支持。“互联网+”不同于互联网初期阶段建立的交互链接以便使人在通信、获取信息层面更加快捷,而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参与其中的人、物、信息紧密关联起来,产生一种依靠信任而建立的“关系联接”[3]。 “互联网+”对于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1) “互联网+”理念的融入,使得把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成为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公共平台成为可能。其功能将由单一的教学实验型向综合的、新型的多功能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基地转型。“互联网+”为这种转型提供了技术和平台等方面的支持,有助于使实验室的功能更强大、更系统、更完善。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使实验室既能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又能成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平台;通过云计算技术,使得利用移动终端方便快捷的访问电子政务实验平台成为可能;通过引入MOOC,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

(2) “互联网+”有利于促进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合作共建。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肯定了众创、众扶、众筹等对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实施“互联网+”行动中的作用[4]。在此背景下,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建设也不应拘泥于传统的建设经费筹措方式,要启动众筹方式,主动加强与教育系统外各方面的合作,特别是通过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推进实验室的建设。这样既有利于实验室接地气,进一步发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又有利于为实验室建设更新和完善获得提高持续的经费来源,形成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3) “互联网+”将进一步丰富电子政务实验室教学和科研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社交媒体软件、平台软件在实际政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大数据带来的统计分析越来越直观形象,决策模式和方式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所有这些都将成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的同时,教学手段也面临着革新,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验证学习的方式将会被一种新的方法所取代。

2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目标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的电子政务实验室将不再是为几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而存在。其功能将由单一的、传统的教学实验型向综合的、新型的多功能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基地转型。其建设和发展目标从宏观上讲,就是要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改革与事业发展规划和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立足公共管理类专业,强化专业办学的基础能力建设,以育人为本,以服务国家和行业为根本,紧扣国家、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建设世界一流矿业大学添砖加瓦;早日建成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的、能够开展“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验模式[5]。”

在微观层面上,第一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支持,搭建共享共建平台,推进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融合,寓实践能力于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全链条中;第二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综合实验实训系统,使参与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深入实验实训系统(如,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第三以实验室为核心,通过各类新媒介,加强人、物、信息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激发每个元素的正能量;第四通过基于“互联网+”平台上的数据分析系统(软件),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提供更精细、精准的高质量服务。

根据实验室目标,可按照“统筹规划、精准定位、体现特色、优化管理”原则进行建设。统筹规划就是把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纳入到专业和学科建设发展的体系之中进行整体规划并协调推进。“互联网+”理念强调各种参与元素的整合、协作,因此,一定要摒弃实验室只是为课程实验教学服务观念,重视它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基础性、整合性作用,以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将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学科内涵发展。精准定位就是明确它是为公共管理类专业和学科发展服务的平台和基地,这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动力[6]。体现特色就是要体现学院、学校和办学依托行业特色,实现公管学科的交叉发展、特色发展。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在安全生产公共政策方面(尤其是煤矿安全)具有优势,实验室软硬件的配置也体现了这个特色。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则在网络安全、社区服务方面有优势,它的实验室自然就以网络安全、社区服务为主体。优化管理原则是指基于“互联网+”的理念,搭建“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平台,形成多元化稳定合理的建设投入、平台公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3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的内容和方式

传统的实验室建设往往重硬件、轻软件[7]。“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政务实验室建设要体现3个并重,实现1个融合,即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队伍建设并重,通过师生的广泛参与,实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培养出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优、科研强、懂硬件、擅软件、会管理(实验室管理)的公管学科师资队伍。

(1) 电子政务实验室需要基于“互联网+”技术建设一个将学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联通起来的管理平台。按照管理幅度理论,增加管理幅度的同时,信息量将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进而导致组织机构无法顺畅处理繁多的信息[8],但“互联网+”依托强大的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自动记录所有的数据信息,还能够在网络共享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进行不同层面的统计,这就使得电子政务实验室能够解决因多个功能整合起来而导致的信息量增长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没有经过整合的各个功能平台所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也就是说解决了学科信息、教学信息、科研信息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信息相互之间因没有共享而出现信息价值减弱或重复建设的问题。通过建设这样一个管理平台,可实现公共管理学科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信息共享,使师生能够借助硬件和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运用。

(2) 电子政务实验室需要基于“互联网+”理念建设硬件、软件等基础设施。随着计算机硬件、数据流量价格的降低和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很多学生已具备了参与电子政务实验的硬件条件。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实验室不需要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计算机购置,应考虑实验室所要承载的教学科研等功能,加大仿真模拟平台和案例分析数据库等课程教学资源建设[9],并加大交互参与的多媒体及新媒体工具齐备的研讨室和推进在线教学的视频、音频创作室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加强人员培训,有更多的参与者、实践者,且每个人都能更加便捷地接入到相关系统,能够娴熟地使用各类交互设备和摄制设备,从而打通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界限,实现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10]。

(3) 电子政务实验室需要根据“互联网+”技术应用创新实验项目。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在政务信息发布中,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政府决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量化支持。因此,网络安全已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实社会中新技术的应用必然要求在电子政务实验内容上与时俱进、经常刷新,跟上时代的潮流[11],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参与性、交互性比较强,在开设实验项目时,一方面要对政务所采用的最新技术给予反馈,另一方面要加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数量,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的数量,从而使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实验内容既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也能够使这些实验项目与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

基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我校电子政务实验室将移动通信、互联网和新媒体相融合,构建了包括电子政务教学实践、政府绩效评估管理系统、电子政务数据库和人力资源决策演练等功能模块在内的一体化电子政务模拟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并贯彻“互联网+”理念,针对当前政府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完善。如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模块,通过网络系统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使操作流程规范化,既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廉政风险;G2C(government to citizen)模块既方便了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服务,又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在政府绩效方面,设置了较为详细的绩效评估参考指标,促进政府部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绩效。此外,日益完善的未来电子政务发展模块,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进一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4 结语

电子政务本身是集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这就决定了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建设需要统筹规划、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期,电子政务实验室具有了整合学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系统潜能,这既是时代发展的推动,也是公共管理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政务实验室的建设值得认真研究、探索和实践。

References)

[1] 左昌盛.高校公共管理实验课程体系中电子政务教学的实践[J].电子政务,2011(增刊1):116-120.

[2] 张秀冰.试论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3(10):58-59.

[3] 马化腾,张晓峰,杜军,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EB/OL].(2015-07-0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04/content_10002.htm.

[5] 王谦,赵巍,阴良魁.高校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的理性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4):18-21.

[6] 田钦.公共管理专业下设电子政务实验室的若干建设原则[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55-56.

[7] 刘劲宇,王金红.构建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的难点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46-147.

[8] 徐玉莲.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平台的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1,14(4):165-166.

[9] 蒲明强,董成见.基于Web的电子政务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软件导刊,2008,7(10):75-76.

[10] 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5-209.

[11] 于跃,佘彦,孙久舒.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的目的和需要[J].电子政务,2014(3):16-19.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laboratory based on idea of “Internet+”

Liu Xiufeng1, Xu Huawei2, Zhang Changli1

(1.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2.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1106,China)

“Internet +” brings about a new ide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goal is to transfor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laboratory to a comprehensive and new multi-functional base for teaching,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laboratory should be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reflecting its special features and the optimized management. The equal stress is also lai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and team building so a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eaching,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cultivation.

“Internet+”; electronic government;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10.16791/j.cnki.sjg.2017.07.057

2017-03-20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Y01)

刘秀凤(1966—),女,山东枣庄,学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电子政务.

E-mail:xfliu@cumt.edu.cn

G484

A

1002-4956(2017)07-0219-03

猜你喜欢
电子政务实验室互联网+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