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大型精密仪器开放管理探索

2017-04-13 20:53杨丽萍陈翠红孟凤林展思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精密仪器南开大学一流

杨丽萍, 卢 媛, 陈翠红, 孟凤林, 展思辉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51)

南开大学大型精密仪器开放管理探索

杨丽萍, 卢 媛, 陈翠红, 孟凤林, 展思辉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351)

大型精密仪器开放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支撑“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结合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型精密开放过程遇到的问题,通过改革开放模式、完善制度建制、提高管理队伍水平等措施,建立了统筹教学、科研、服务和交流的大型精密仪器开放管理模式。

大型精密仪器; 开放管理; 双一流建设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行建设与改革并重,强调了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性[1]。南开大学响应国家政策,提出以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把不断地培养出一流人才作为一流大学的标准,强调大学以育人为本,认为教学和科研都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2]。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管理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经之路[3-9],也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标志[1,10]。

1 大型精密仪器开放管理的难点

大型精密仪器对操作人员的实验技能有更高要求,开放大型精密仪器,不仅要求学生实验技能达到独立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水平,还要考虑开放成本和实验室安全等问题。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实践大型精密仪器开放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难题[11-12]:

(1) 缺乏激励措施,专职管理员积极性不高;

(2) 开放模式以参观、介绍为主,内容单一;

(3) 部分仪器存在科研保密问题,难以对学生开放;

(4) 误操作易产生严重损耗,维修保养成本高;

(5) 大型精密仪器对样品要求高,而学生缺乏样品前处理意识,测试没有经过前处理或前处理不达标的样品造成大型精密仪器损毁。

2 建立并管理大型精密仪器开放实验室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学院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建设与管理:

2.1 改革开放模式,激发师生热情

(1) 配合“南开大学大型仪器管理平台测试收入分配暂行管理办法”,将测试收入10%作为专职管理员的酬金。

(2) 将大型精密仪器用于教学计划。以大型精密仪器为课程主题,以专职实验师为课程讲授人,提供10个实验供学生选择,给学生提供机会系统学习、全程参与所选大型精密仪器从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到数据处理的整个实验过程。

(3) 以组为单位,以课题为支持设计实验教学方案,提高学生使用大型精密仪器的参与度,全面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技能以及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的能力。

(4) 因材施教,减少仪器非正常损耗。对于自主能力强、实验素质高的学生,采用“考察基础—示范操作—监督操作—独立操作—问题反馈”的模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赢;对科研任务重、实验技能尚有不足的学生,采用“考察基础—示范操作—协助开放—监督操作”的模式,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完成,通过多次“协助开放—监督操作”的循环,提升学生基础实验技能和大型精密仪器操作技能。

2.2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

南开大学基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平台,实现了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自动化,依托南开大学大型仪器管理平台,严格执行以下制度:

(1) 针对不同大型精密仪器的培训制度。学生在网上申请培训、获取培训资料,采用上机前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基本操作常识,通过考核的学生在网上获得仪器使用授权,未通过考核、不能到达上机要求的学生可申请再次考核,考核通过前不授权。

(2) 使用预约制度。只有通过上机授权的学生才能获得大型精密仪器“使用预约”的权限,学生首次预约使用时,由管理员现场培训操作,根据学生实验技能制定下一次上机培训内容。

(3) 大型精密仪器使用禁忌公开制度。明确将使用禁忌、上机检测的样品需要经过的前处理、样品外观以及不可上机分析的样品等细则以公告形式发布在网上。

(4) 非正常损耗的赔偿制度。强化指导教师的监督作用,学生首次上机时携带指导教师签字的保证书,保证样品已经过严格前处理,测试未经前处理或前处理不达标而引起的损耗由指导教师承担维修费用。

2.3 壮大实验技术队伍,提高实验师技术水平

伴随国家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脚步加快,我校在办学硬件条件上得到极大提升,我院各类大型精密仪器数量也不断增加,但专职实验师数量不足、职称学历层次较低、知识体系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脚步。针对上述问题,我院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 鼓励“一专多能”与“双人管理”。每台大型精密仪器都离不开专人管理,在增加实验师人员数的同时,我院鼓励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员尽可能多了解其他大型精密仪器,并以自愿为基础,结成双人管理组,每台仪器由一人主负责,另有一人协助。

(2) 组织参加我校设备处举办的“实验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南开大学第九届实验教学成果大会邀请了吉林大学等多个国家级教学实验中心的负责人,为专职实验师介绍实验教学工作经验,传递卓越实验师理念。

(3) 鼓励参加校外技术交流,更新知识体系。我院支持专职实验师参加所负责大型精密仪器的技术交流会,了解最新学术成果,学习先进的技术理念。

(4) 加强实验师内部技术交流。我院利用大型精密仪器装机、移机、维修等机会,邀请维修工程师、应用工程师以及校内外专业技术突出的实验师来学院进行技术交流,组织了一系列面向全院师生的讲学活动,同时,邀请各机组负责人面向全体实验师定期交流管理和维护经验。

2.4 强化过程管理,规范申请和审核机制

大型精密仪器开放存在安全监管与开发时间的矛盾,保障实验室安全是开放功能顺利实现的关键。其中,实验室安全包括人员安全,也包括大型精密仪器和技术安全。为此,我院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重点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教育,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将每个仪器室负责人、管理人的名字张贴在门口,将责任目标落实到人,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对安全事故严格追究事故责任。

(2) 建立申请—审核制度,供全院师生申请非工作日时间使用大型精密仪器,经学院管理人员审核后,由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安排使用,从而掌握实验人员流动,保障实验顺利开展,大型精密仪器得到充分使用。

(3) 依托南开大学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平台,及时公布学院大型精密仪器培训、设备维修保养以及新购置情况,以便师生及时调整实验安排。

(4) 依托南开大学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大型精密仪器的远程实时监控,并计划安装实验室监控系统。不仅要保证大型仪器管理人员与学生针对实验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为调整实验方案提供建议和意见,更要为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实验室安全提供系统支持。

3 结语

通过开放大型精密仪器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落实大学从以“学科为本”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转变,完成大学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培养内容转变,实现大学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转变。开放大型精密仪器是统筹教学、科研、服务、交流和师资发展,支撑“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References)

[1] 教育部.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答记者问[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2):4-7.

[2] 龚克.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教育改革[J].博鳌观察,2015(1):94-96.

[3] 丁蓉,孙晓辉,马志萍. 基于校园卡的高校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策略[J].电子测试,2016(20):89-90,73.

[4] 冯雪松,周晓东,童华,等. 发挥分析测试中心优势 建设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246-248.

[5] 韩晓敏,孙欢,王佳,等. 大型仪器共享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6,19(5):188-190.

[6] 黄云. 研究型农业高校构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必要性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2):149-150.

[7] 李晓明,胡振东.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系统平台建设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6,19(5):170-172.

[8] 刘春光,李海英,吴国峰. 高校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开放式管理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6):17-18.

[9] 张锐,陈彦军,郑楠,等.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运行问题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277-279.

[10] 2016年中国一流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结果揭晓:首次评出“中国一流大学”100强,武大、华科冲进前10强[J].评价与管理,2016(1):71.

[11] 巩宪伟,陈亚敏,巩天骄. 基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开放实验室管理与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271-273.

[12] 胡宁,张万光,许宏山,等. 南开大学大型仪器共享管理的探索及建设效果[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3-17.

Exploration on open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precision instruments in Nankai University

Yang Liping, Lu Yuan, Chen Cuihong, Meng Fenglin, Zhan Sihui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1,China)

The opening of large-scale precision instruments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opening of the large-scale precision instruments i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Nankai University,and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open mode,the enhancement of the system and regulations,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team level,etc.,the open management mode of the large-scale precision instruments,which includes the teaching,research,service and communication,has been established.

large-scale precision instruments; ope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10.16791/j.cnki.sjg.2017.07.067

2016-12-12

2017-02-13

2016年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96162106)

杨丽萍(1987—),女,山东临沂,硕士,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大型仪器管理.

E-mail:yanglp@nankai.edu.cn

F123.7;G482

B

1002-4956(2017)07-0255-02

猜你喜欢
精密仪器南开大学一流
电子精密仪器接地系统研究
浪漫的材料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南开大学制备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一道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推广
数控机床机械故障的诊断方法研究
浅谈城市暗挖隧道下穿精密仪器厂房爆破振速控制技术
Suggestions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Audiobook Websitesby Changing Them to S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