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

2017-04-13 22:06李雅兴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

李雅兴

(湘潭大学 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时代是影响人的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所有客观环境,是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也是理论创新的前提条件。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绝不是随随便便提出来的,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成就的肯定,是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准确判断,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总结,凸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把握发展大势的战略定力与政治智慧。十九大之后,未来很长时期,我国要建设的,都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当然,这个新时代,主要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来说;就世界范围来讲,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一、历史性成就与变革:新时代的历史起点

列宁曾经指出:“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3]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因而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创造了人间奇迹。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当代中国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国家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江泽民、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奔向富裕和小康。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辉煌成就。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跃升至51.9万亿元,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2.8%的3倍多;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二位(2010年),占世界的份额由1.8%提高到11.5%;国家财政收入由1132亿元增加到117254亿元,增长103倍,年均增长14.6%;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24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7917元;我国外汇储备由1.67亿美元上升到33116亿美元,由世界的第38位上升到第一位(2006年),到2012年已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2008—2012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4]。顺利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格局的深刻调整,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又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毅然纠正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加以割裂和对立的各种偏向,做出两个时期虽有重大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的重大论断,并在这个论断基础上总结了两个时期的经验教训,继承、发扬长处,借鉴克服短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校正了改革开放的前进航向,使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最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时代[5]。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主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成为我国新时代制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判断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必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6]主要矛盾是指起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表述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没能很好坚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直至党的十八大的历次党代会报告都以相同的表述方式强调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把它载入党章总纲。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现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34%,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9%;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城镇居民57.5%、农村居民67.7%下降到2016年30.1%,接近联合国划分20%至30%的富足标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2013年以来,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7];中国铁路总里程,高铁的速度、总里程,钢铁年产量,移动支付的规模和数量,量子通信,天眼,可燃冰开采,外汇储备等均在世界处于领先水平。我国经济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综合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说明我国已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和落后的国家;人民生活已从“基本小康”跃向“全面小康”,人民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物质文化,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个方面,人民希望食品更安全、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身体更健康、保障更全面、教育更普及、发展更均衡,等等。总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多样化且日益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东西部发展依然不平衡,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多方面仍然面临不少难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作出这一重大判断合乎历史逻辑,也有充分的现实依据,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客观实际作出的实事求是的准确判断。在充分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说明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仍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的理论指导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8]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理论创新的政党,又善于运用理论创新成果来指导实践创新。正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9]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毛泽东思想是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代人完成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其以后几代领导集体不断接力创新发展形成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抓住“治国理政”这个关键,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10]。它包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是一个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备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得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是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显示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凝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具有如下鲜明的特征:以时代为坐标的问题导向,以实践为基础的创新思维,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民族为特色的话语体系[11]。这一思想为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新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全党意志和全国人民的心愿。在当代中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四、“四个伟大”: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有新使命、新担当。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四个伟大”: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四个伟大”作为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明确提出,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伟大梦想是“中国号”巨轮行驶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绘制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宏伟蓝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伟大斗争是“中国号”巨轮在行驶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斗争主要有: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斗争,与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斗争,与改革创新时代潮流中的一切顽瘴痼疾斗争,与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斗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斗争,等等。这场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并最终夺取斗争的胜利。伟大工程是“中国号”巨轮达到胜利彼岸的根本保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幸福、民族复兴都必将成为空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又要毫不动摇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伟大事业是“中国号”巨轮行驶的路径。旗帜引领方向,方向决定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涵盖了我们党和国家今后的全部工作,是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提升,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包含了手段、主体、路径与目标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1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科学谋划全局,把握战略主动的政党。从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这个“初心”,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特征做出了战略谋划。

1964年12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在三届人大一次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争取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二十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规划了“两步走”的战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了“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并确立20世纪末分“两步走”把我国建设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系统提出了分“三步走”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具体是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由于1995年我国提前五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将21世纪的第三步再细化为新的“三步走”战略,奋斗目标没变;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深化、充实和完善“三步走”战略的基础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目标,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把21世纪的前50年又分成两步走,即“两个一百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从十九大到二十大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同时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又作出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即第一步,从2020—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基于我国国情的考虑,提出并完善到21世纪中叶“三步走”战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这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始终没提“现代化强国”。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比原来预计的目标提前15年完成;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就内涵来说,由十二大的“民主文明”两位一体到十三大的“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再到十七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到十九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逐渐丰富和完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就人民生活来说,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再到比较富裕到共同富裕,是步步提升。无论是奋斗目标、内涵,还是战略步骤、人民生活,党的十九大都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飞跃,凸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缜密的战略谋划力、创新力和“功成不必在我”、“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宏伟气魄,指明了我们未来前进的方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提出了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以更好地担负起历史使命,才能汇聚起亿万中华儿女的磅礴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OL].人民日报,(2017-10-28)[2017-10-29].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

[2] 李忠杰.新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N/OL].北京日报,(2017-10-23)[2017-10-29].http:∥bjrb.bjb.com.cn/html.

[3] 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43.

[4] 龙明洁.中国经济成就:人均GDP 35年增长16倍[N/OL].人民日报,(2013-11-22)[2017-10-29].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

[5] 朱佳木.十九大的历史意义和重大创新[EB/OL].[2017-10-29].http:∥www.cwzg.cn/theory/201710/39231.html.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0.

[7] 十九大深刻影响世界[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23)[2017-10-29].http:∥paper.people.con/cn/rmrbhwb/html.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6.

[9]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10] 李慎明.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N].人民日报,(2017-10-22)[2017-10-29].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

[11] 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EB/OL].[2017-10-29].http:∥www.rmlt.com.cn/2017/1028/501346.shtml.

[12]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1).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
特色种植促增收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小镇党建怎么抓?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