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2017-04-13 22:06庞丽铷梁宇嫣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形势形势马克思主义

李 伟,庞丽铷,梁宇嫣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形势与政策教育主要分为国内和国际两大部分。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一方面是现象和政策教育,即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另一方面则是思想和理论教育,即党的外交思想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国际形势与政策本质和规律的基本立场、观点、原则和方法。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偏重现象和政策教育,对于思想和理论教育的重视、投入相对不够,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学理化和科学性有所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淡化甚至缺失,既不符合政治教育和思想理论教育课程本身的性质,也不利于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深入;既不能满足学生理性认识的实际需要,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的规范化和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习近平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和党的外交思想理论,提高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成果及不足

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内容,在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承担着特殊的使命。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积累,我国高校的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其中理论性和学理化程度不高、教学内容侧重现象和政策教育而忽视思想和理论教育的问题尤为突出。近些年来这一问题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并且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第一,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作为一个现实和学术问题开始提出。刘英杰、郑淑芬就明确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需强调“理论性”,应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及其方法、重大现实问题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攻关[1]。刘建军认为,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广泛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经验十分丰富,但理论总结和学理深化没能跟上,造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科学化有所不足[2]。

第二,一部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做了相对严谨和细致的研究。叶忠明的研究认为,历史追问与现实指归、国内视域与国际视野、人民至上与实践检验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的时间、空间和价值“三维”逻辑[3]。张录平也对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的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做了一定的学术研究和探讨[4]。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由李斌雄、蒋耘中所撰写的专著《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引论》,书中重点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基本要点及其方法论意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国际政治现象的特征和性质,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国际性内容[5]。

第三,还有部分研究尝试借鉴一些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对某些国际问题的分析研究当中。例如,魏光启等探讨了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国际形势与政策教学[6];张小峰等提出了应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国际关系等相关学科交叉的最新成果,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7];杨斌和江帆则分别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国际政治理论分析了美国全球霸权战略和中国-东盟伙伴关系的建构[8-9]。

从以上的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探讨奠定了基础,开阔了思维和视野,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视角和内容创新方面的经验。但是,目前的研究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第一,研究数量还相当有限,对于提高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问题研究不足与“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高校本科生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形势与政策”课一直以来存在课程建设不够规范的问题,很多高校缺乏足够的课堂时间进行理论教学。而且,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国际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更多关注国际时事的发展变化,理论阐释和分析方面比较薄弱,久而久之很多教师就将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等同于国际时事的梳理和介绍,忽视甚至否认理论研究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研究视角多元分散,缺乏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性。“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构成复杂,学科背景多样,很多老师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国际关系理论的教育与培训,并不熟悉相关理论且缺乏研究的兴趣。目前关于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的探讨多种多样,有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等,但是还没有将系统、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出现。

第三,研究内容不够系统深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国际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相脱节。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专业研究队伍偏小,研究者之间沟通较少,研究主题分散,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国际问题的文本重视不够、挖掘不深,方法论意识淡薄等问题,共同导致理论研究本身不够清晰、完整、系统、深入[10]。更重要的是,从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人员很少直接从事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而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也很少关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

事实上,加强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和科学化程度,既是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课程规范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心理特点、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总体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形势与政策”课定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然要求教学中首先要充分系统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其学术性和理论品味吸引学生[11]。“形势与政策”课要规范化,明确教学内容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虽然多变,但其变化和发展的内容中相对稳定的部分、判断形势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并且是“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重点[12]。更重要的是,网络时代大学生接收信息的便利化程度飞速提高,世界上发生的任何重大国际新闻时事只要一经报道立刻就会通过手机、互联网闯入学生视野。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国际形势的跟踪介绍,更需要的是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论阐释,揭示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规律和趋势,进而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立场及其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而这恰恰是当前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性亟待提高的动力与出发点所在。因此,必须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认识方法,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指导引领当前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

二、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进展及问题

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国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为教学、研究指导。为此,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及其相关理论研究人员必须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加以系统地研究和掌握。在我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否具有特定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这一问题,学术界也长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尽管如此,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仍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内涵、特征、主要范畴、发展路径、未来走向等问题开始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10][13-16]。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经历了开创、继承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创立伊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十分关注近现代国际关系问题,虽然论述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专题性的理论著作,但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等卷帙浩繁的著述,以及大量的政论、时评、关于世界历史和各国国情的摘录、笔记、评注、札记,都含有丰富的国际关系思想和理论[17-19]。在此之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经由政治和学术两种路径持续向前发展:一方面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政治领袖的继承与发展;另一方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如葛兰西学派、法兰克福学派、“世界体系论”学派、“依附理论”学派的开拓与创新。所有这些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与方法对国际事务和国家间关系分析研究所取得的科学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建立在分析国际关系现实和重大问题的基础之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立场和方法论视角。纵观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其涵盖的议题领域相当广泛:从世界交往到全球化,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本质与特征到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从国家间的不平等到民族独立与人类解放,从时代问题到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国际安全,从国家本质、国家利益到和平发展、和平共处,近代国际社会的几乎所有重大问题都有涉及和论述。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坚持以实践为基础,政治与经济相结合,以鲜明的阶级立场分析与人类共同利益的谋求观念,从世界性生产与交往的过程中洞悉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指出人类社会必将走向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最终消除贫困与战争的根源,达到人类平等与社会和谐,实现世界永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冲突的和动态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社会分析以及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构成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四个基本要素[20],成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恩格斯曾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1]时代在进步,世界形势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坚持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事实和外交行为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通过对客观事实和具体行为的深入分析来阐发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理论判断,又用实践来检验这些理论判断”[10]。正是这样一种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科学研究和分析国际关系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取得创新,指引人类朝着未来美好的世界理想不断迈进。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值得肯定,但是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在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流派长期占据学界研究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一直处于被忽视和次要及从属位置,这种状况不仅在西方学界非常明显,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也是如此。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既有的西方理论在解释国际关系的新现实、预测国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指导国家对外政策的新实践方面表现乏力,理论与现实、理论与政策之间的鸿沟不断加大,理论作用受到质疑,理论研究陷入困境。但是,与西方主流、成熟、系统、拥有强大学术和政治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理论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构成过于庞杂、研究过于分散,在概念、内涵、主题、观点方面仍然存在很大争论,与构建一个拥有核心命题、逻辑自洽且具有经验解释力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研究纲领尚有很大距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处在理论建构的起始阶段,现有的成果还不能够很好地支撑和满足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和中国所处的内外环境,分别在不同时期提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和外交理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向前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国际新秩序、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思想和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性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这些思想和理论背后蕴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国际关系研究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国际关系现实的理性分析与科学判断,以及中国对于未来国际秩序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与价值追求。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也在积极努力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形成了国际政治关系理论、道义现实主义、共生理论、共治理论为代表的一批新的彰显中国意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在未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

世界形势瞬息万变,国际社会纷繁复杂,国际问题层出不穷。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刻变化,整个世界充满了矛盾。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尖锐、复杂斗争,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和引导。以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基础,在科学分析国际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通过深化理论研究促进教学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指导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而提高其理论性,是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重点。

首先,坚持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跟踪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其中国化的最新进展,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不仅要注重形势宣讲与政策教育,也要加强科学思维与理论研究,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和国际关系现实的新特点、新趋势,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史,钻研马克思主义分析国际形势和国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比较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和西方主流理论的共性与特性,借鉴马克思主义内部不同国际关系思想流派创新发展的成果,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在此过程中,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提高对加强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性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成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骨干队伍。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堂在开展形势宣讲和政策教育的同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论讲授和分析阐释,把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强化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

其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导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植根于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理念,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承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顺应当今时代潮流和发展大势,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创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这一理论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包含诸多新思想、新理念: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等。所有这些不仅是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内容,而且应该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与方法,促使国际形势与国际政策教育能够引导高校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看待国际关系中的时事热点问题,正确理解、支持和贯彻党和国家的外交方针与国际战略,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爱国主义和国家认同感。通过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自觉研究、宣传和运用,提高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与实效性,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教育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在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国际关系具体问题。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与世界,不仅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分析国际关系中的具体问题。近年来,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大国关系、世界经济、国际和地区热点、中国外交等一直是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要点。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国际关系最主要的行为体——民族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绝不能对外实施侵略扩张,应该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互利合作;通过分析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体系揭露和抨击了欧洲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诸多矛盾与侵略殖民的对外政策;从产业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国际经济交往,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世界上的扩展形成世界各国发展的不平等,并最终导致革命和战争;无产阶级要摒弃大国之间的霸权政治与侵略战争,在国际关系中坚持道德与正义,争取国际和平……虽然当今世界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具体国际问题的独到见解和科学分析,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依然值得今天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者深入把握和灵活运用。

[1] 刘英杰,郑淑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需强调“理论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76-78.

[2] 刘建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深化[N].中国教育报,2015-04-08(6).

[3] 叶忠明.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的“三维”逻辑[J].学术论坛,2014(2):15-18.

[4] 张录平.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的基本内涵与根本要求[J].湖湘论坛,2011(1):48-51.

[5] 李斌雄,蒋耘中.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224-226.

[6] 魏光启,唐梦雅,宋俊义.论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的国际形势与政策教学[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207-208.

[7] 张小峰,卜晓勇,毛加兴.学科交叉视域下的“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81-182.

[8] 杨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当前重大国际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7):78-89.

[9] 江帆.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国际政治理论:以中国-东盟伙伴关系建构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0(9):83-87.

[10] 王存刚.国内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进展与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11(3):81-98.

[11] 曹红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J].思想理论教育,2016(5):68.

[12] 王刚.“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问题与解决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24.

[13] 王存刚.当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进展与实践意蕴[J].国际政治研究,2014(4):108-122.

[14] 钮菊生,朱新荣.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内涵、特征与发展前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16.

[15] 陈旭.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12(3):136-139.

[16] 花勇.近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研究的进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6):136-142.

[17] 王存刚.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再出发:马克思主义的路径[J].外交评论,2017(1):5.

[18] 李爱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9] 柳瑟青.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理论贡献的新视角[J].现代国际关系,2007(5):54-67.

[20] 李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5):37.

[2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64.

猜你喜欢
国际形势形势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条法工作
浅谈我国外交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