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家庭视阈中“孝”德教育问题研究

2017-04-13 23:40曹艳楠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孝德子女家庭

曹艳楠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构建和谐家庭视阈中“孝”德教育问题研究

曹艳楠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孝德是协调家庭人伦关系的道德规范。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孝德都发挥其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变革及经济发展,近些年出现家庭养老纠纷不断,孝德意识淡薄、孝行为能力欠缺等现象。为此重新审视孝德教育已迫在眉睫,因此在构建和谐家庭的视阈下,重新探索孝德教育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提出意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和谐家庭;孝德教育;问题;研究

“孝,作为中国特有的家庭及社会伦理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1]“孝德,是协调中国传统社会家庭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2]其基本内容包括:善事父母、谏亲以理、孝祭祖先、爱惜身体等内容。那么孝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孝德的重要手段,它对家庭内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稳定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在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德备受推崇。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社会,由于孝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关心、不赡养、不尊重父母等不孝现象频频发生,基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传统孝德问题做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的建议,对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当代和谐家庭建设中孝德教育现状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家庭结构及价值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孝德观念在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断裂。当代家庭中孝德层面缺失也越来越明显,其家庭建设中孝德教育主要表现出一下几方面:1.1孝德意识淡化

五四时期的批判与解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清除与禁止,使孝德教育传统受到猛烈的冲击。其次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一些青少年持“传统文化过时论”,认为传统孝德是愚昧、懦弱的表现。反而倡导所谓的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价值观,进而导致唯利唯我,金钱至上的的观念无情地剥蚀着亲情的脐带。致使年轻一代不知何为“孝”,把父母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当然,把对父母的孝认为是给与的金钱。其中在常芳的硕士论文中的调查数据中显示:“当你在家时是否会注重帮助父母承担部分家务”选择“一般”的占到41.6%;“你是否经常对父母发脾气”选择“一般”选项占到33.19%,“你是否主动的了解父母内心的需要和烦恼,并为他们排忧解难”选择“一般”选项的占到27.6%。”[3],这一现象也都反应出当代子女对孝德问题的认识不足,不知道什么是孝道,进而不懂得如何行孝。

1.2 家庭中孝德行为能力的欠缺

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目前和谐家庭建构出现最大的问题是孝德行为能力的欠缺,表现为:一是缺少对父母精神上的关心和安慰。据国家卫计委编写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数据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随着社会压力及工作节奏的加快,子女以工作忙为借口常常不在父母身边,他们多数认为多给父母钱就是对父母的孝敬。忘记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关爱,用金钱代替了行孝。二是子女自我中心化严重。如:把父母的血汗钱大肆挥霍;把父母的嘱咐认为是唠叨,懒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责任感、自私。三是帮助父母的行为较少。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对其宠爱等原因,子女自理能力差,更谈不上子女不照顾父母。这些问题都折射出家庭中子女的孝德行为能力的欠缺。

1.3 和谐家庭构建中孝德情感的欠缺

家庭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共同居住、经济独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孝德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现实基础。然而随着社会变革,小家庭模式兴起,却使孩子缺失对长辈缺少情感的表达。在亲情中掺杂着“交换原则”,把赡养父母当成对父母养育之恩的补偿等,这种观念把亲子关系简化成了等价交换,无论是父母的付出,还是子女的孝敬,都成了非道德性的行为,进而忽略了亲子双方的内心情感。如:当今一些家庭出现当父母把子女抚养长大,毕生积蓄为其买房娶妻后,夫妇却露宿街头的凄惨局面。根据辽宁省绥中县人民法院网刊登的处理数据显示,在2008-2010三年间一个小小的县城受理的赡养纠纷案就有100件,案件类型多为“多子女推诿、分家析产纠纷、子女贪图享乐、精神赡养纠纷等”。[4]由此可见,在社会逐步开放的同时,孝德在情感上越走越远。

通过孝德教育现状可以看出,“孝”德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弱化,这样的孝德观阻碍了和谐家庭的构建,也是传统孝道在我国的道德层面渐行渐远。

2 当代和谐家庭建设中孝德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成因分析

通过第一部分孝德教育现状分析可知,在孝德意识、孝德行为、孝德情感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因此本部分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层面分析孝德教育效果不明显的原因。

2.1 社会大环境因素

一是,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封建社会孝文化是建立在“长幼有序,等级森严”的家长制基础上的大家庭结构,家庭的基本轴心是纵向的亲子关系,家庭的中心是长者,长者在家庭中享有无上的权威。[5]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家庭结构改变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导致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盛行,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恩相助,孝德在现代发展中被弱化。另外,个人本位思想的入侵,使西方社会个人至上、自由平等、个体独立等文化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导致青少年对家庭责任感薄弱。二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独生子女数量增多。这一现象导致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的溺爱,家庭角色的错位,造成孝德思想观念的弱化,使儿女丧失了正确的自我评价。同时导致了传统的尊老爱老的思想意识薄弱,导致子女的自私、偏激。

2.2 学校因素

一是学校注重学生分数,致使“孝“德教育流于形式。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遵循考什么学什么的指挥棒。因此导致教材中关于“孝德”教育落实不到位,反而最看重的是学生学习成绩,例如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主要讲的不是如何正确行孝,而是教授如何提高成绩的知识点,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孝德缺失。二是学校孝德教育形式欠缺。在学校中,无论是在语文课还是在思想政治课中,对“孝”文化教育内容很多,但是教学方式只停留在书本的知识粗略讲解,缺失实践能力,导致部分学生能够流利的背出孝德的含义,但在实际生活中不懂得如何孝顺父母长辈。

2.3 家庭因素

一是父母功利性心态。现阶段父母把孩子成绩做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认为只要成绩好才能进好学校,将来才会有出息,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一味的强调分数而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层面。二是家庭孝德教育方式不当。由于家庭的小家庭化,出现几个大人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致使家长关爱方式失衡,过度溺爱孩子,致使小孩子从小养成唯我独尊,刁蛮任性的性格,进而不懂得感恩父母,顶撞父母等。三是父母孝德教育的错误示范。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支,从孝”。[6]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学生三观树立阶段,父母对孩子影响很重要。但是部分家庭中存在父母对老人不赡养、不孝顺,致使孩子在孝德示范教育上缺失。

3 弘扬孝德,构建和谐家庭的建议

孝德规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故存有其糟粕的一面,但其中的精髓依旧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因此对于中华孝德我们要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弘扬其孝德文化,共同构建和谐家庭。

3.1 家庭方面

1.注重德智教育相结合。中国传统家庭家训十分重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特别是孝德。孝作为道德之始,应充分认识到孝德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在当前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品德的教育,导致青少年不懂感恩,叛逆,甚至走向犯罪。这跟家长的教育直接相关。因此,我们必须吸取传统校德中“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从小给小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道德教育必须从儿童抓起,不能溺爱,更不能片面重视智力开发。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学会爱人和感恩,使其在灵魂、意识、理念上树立孝心,并在日常行为中加强引导。

2.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以身示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个老师,往往起到上行下效、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在构建和谐家庭中,家庭成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对于素质很多方面,我这里着重谈到的是具有孝德。有些家庭成员自身本来就不懂的孝道,言语粗鲁、行为失范。又怎么能教育出符合孝德规范的孩子呢?因此父母的躬身行孝、至诚至敬老人是将来子女反过来给予自己孝念孝行的榜样和表率,才能构建“母慈子孝”的和谐家庭。

3.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这是家庭道德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在传统亲子关系中子女一直处于“服从”状态,这样会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使孩子不能更好的理解、感恩父母,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孝道观念的养成。甚至出现伤害父母、离家出走、自杀等行为。这些都不利于和谐家庭的建立,因此在父母应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与子女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互听心声,形成一种轻松、平等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从心底感恩与父母。

4.提高践行善事父母的行为能力。考察一个人的孝德水平,一是看其是否将孝落实到行动上,二是看其是否懂得怎样将孝落实到行动上。在善事父母上是否从养体、养志、伴终、追思四个方面做到对父母的孝。但当今社会,子女认为给父母物质上的满足就为孝,往往忽视对“养志”“伴终”的行为,因此当今社会中出现很多精神空虚、抑郁寡欢的老人。传统家庭中注重“天伦之乐”,这往往是我们当代家庭中所欠缺的的情感元素。因此,子女应把“孝”落实到实处,学会如何照顾父母,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行孝方式,进而逐步提高其孝德行为能力。

3.2 学校方面

1.注重孝德教育的开展和落实。学校教育具有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因此学校要担负起解决孝德观念和认知的问题。在学生考核中增加德育的分数比重,这样可以使青少年认识到孝德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孝德观念。其次学校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2.细化孝德内容于教学中。孝德教育做为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当今学校教学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文科教学中可以把孝德内容融入其中,尤其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讲授西方文化的同时可以带入传统孝德内容,如尊亲、孝亲、爱亲等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孝德思想的引导。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一味的把孝德教育停留在课本的讲授中,对学生的成效不大,因此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深入生活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行孝的意识和能力,把孝德教育实效发挥出来。

3.3 社会方面

1.明确家庭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孔子十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与责任,是孝亲道德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之一。现如今,有很多子女并把年老的父母视为累赘,不愿供养,很多老人晚年衣食无着,此种情况难达到家庭和谐。因此要发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明确赡养之责,把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在道德和法律两方面进行约束,更好的构建和谐家庭。

2.大力弘扬孝德,歌颂孝德榜样。在古代“孝”被作为考取功名的首要条件,随其也带来一定弊端,但却使当时社会形成尽孝父母的良好风尚。因此在当今社会,社会必须发挥其调节作用,借用媒体、互联网的手段大力弘扬孝德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予年轻一代正确引导。

总之,结合时代特点对“孝”德进行全面的剖析和鉴别,吸取其中有价值的合理元素,在家庭中强调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提倡养老敬老道德风尚,对促进家庭和睦,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徐玉琼,王平.中国孝文化知识读本[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2]卢明霞.养老视阈下中国孝德教育传统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常芳.当代大学生孝观念现状及道德践行研究——以山西某高校为例[D].中北大学,2013.

[4]辽宁省绥中县人民法院网,对赡养纠纷案件的统计分析[EB/OL].http://lns zxfy.chin a co ur to rg/p ub l ic/d et a il.phpi d=158.[2011-10-31].

[5]杨清哲.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文化视角[J].科学社会主义,2013,(1):51.

[6]苏宝荣.说文解字导读[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12:174.

[7]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著,张帆译.论语[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4:109-110.

责任编辑:邓荣华

D669.1

A

1672-2094(2017)03-0027-03

2017-03-22

曹艳楠(1989-),女,辽宁葫芦岛人,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孝德子女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试论王阳明的孝德观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恋练有词
中脉践行孝德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