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2017-04-14 13:43宋芹
中国市场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全球化渗透

宋芹

[摘要]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外来文化思潮对我国国民思想和国民精神形成了一定冲击,社会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文章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底蕴,重点研究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渗透,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全球化;冲击;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193

教育的目的是力求使每个人都全面和谐地发展,使大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一重大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1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尤其是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1素质与素质教育

在教育学上,“素质”又称为素养,是指人在天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体上和人格上的性质特点,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

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通过系统、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发完善人的身心潜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不同素质和品格。

2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盛行,西方文化、价值观大量涌入,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因素对我国人民尤其是年青一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精神冲击。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们愈加明确了现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慢慢凸显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5000年的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血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带有传统文化的烙印。作为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门类的丰富知识,还包括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等。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强烈吸引着并调动着人们特别是青年的学习积极性,它可以给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丰富文化遗产的平台,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其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大学生继承我国优良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走向世界、走向更加开放的新时代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在此基础上,我国教育界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学者、教育家纷纷开始探索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它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陈应龙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及提高对策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和措施。李月微的《大学生传统礼仪教育研究》通过中华民族出现的礼仪危机和当前大学生礼仪表现现状——礼仪知识匮乏、礼仪表现欠缺等问题,为高校在大学生礼仪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途径。赵卫新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讲座、课外阅读经典、环境熏陶的途径和方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于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李建松的《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缺陷分析及其对策研究》应用因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对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探析大学生求职方面的心理缺陷及缺陷形成原因,提出改善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措施。黄洁的《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借鉴》致力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玉汝于成”“吾日三省吾身”“和合”“中庸”等思想对构建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勇面挫折、悦纳自我、人际和谐、心态平衡等健康心理状态的借鉴之处。以上这些研究文献为教育界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完善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路径。

教育界学者虽然开始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但这些研究注重经验的介绍而缺少理论的思辨性,对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研究深度不够、层次偏低,对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以及如何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及职业素质等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3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渗透

当今时代,全球化带来了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多元文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多元文化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负面元素给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挑战,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克服多元文化负面因素的侵袭与影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素质教育的渗透: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体系,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儒学文化系统下,知识分子树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呈现出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到现在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对儒家经典著作的学习,大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儒家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内容还能夠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2)道德素质教育的渗透: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目的就是促进每个人全面而健康地成长。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精神、诚信传统、孝义文化渗透正是促进个人道德修养与行为素质提高的重要手段,可以对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产生良好的引导与示范作用。

(3)文化素质教育的渗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必须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本领和专业技能,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成为内外兼修的高质量人才,还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我们要以“大学语文”课程为载体,从感受、鉴赏我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名篇名章入手,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在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升华其思想、陶冶其情操。

(4)心理素质教育的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也称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教育,在高校一般被设定为公共必修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性格品质,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但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因精神疾病抑郁退学的案例不在少数,将近3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多事实表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改善和提高。而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改善其心理素质。

(5)职业素质教育的渗透: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方面,企业找不到符合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其中,大学生因职业素养欠佳被企业拒之门外的案例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校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入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中的尊贤尚功思想、礼乐传统与创新精神渗透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

总之,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思想、道德、伦理观念、价值导向,已经深深渗透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印刻到我们的灵魂上,加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渗透,可以也应该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常鹏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全球化渗透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