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2017-04-15 08:48马冠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被动踝关节关节

马冠华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医院骨二科,山东济南 250200

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马冠华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医院骨二科,山东济南 250200

目的探讨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及踝关节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将

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实施手术,对照组术后第2天嘱咐患者主动持续活动踝关节,治疗组采用持续被动运动,比较两组患者初始下地疼痛程度、出院时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半年AOFAS评分等。结果对照组有37例进行随访,治疗组有40例进行随访;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对照组VAS评分为0~6(3.2±1.1),治疗组为0~4(2.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出院时对照组踝关节周径 30~51(40.4±1.8)cm,治疗组为 30~43(35.3±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时对照组 AOFAS 评分为 70~91(85.3±5.8)分,治疗组为 86~96(92.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例出现浅表感染,治疗组术后2例出现浅表感染,均采用抗生素治疗,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术后具有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无切口并发症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被动持续运动;踝关节骨折;功能康复;手术

在临床上,踝关节骨折是下肢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也在呈现着上升的趋势。踝关节骨折主要包括单踝骨折、双踝骨折及腓骨骨折等,其对骨折复位要求高,若未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复位固定并重建,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目前多数骨折存在不同程度的移位,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术对移位踝关节骨折进行治疗[1]。近年来,关节的被动持续运动被广泛应用于四肢关节术后的康复治疗中。该次研究通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及踝关节术后的康复训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年1月—2016年10月该院接收的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Lauge-Hansen分型为旋后外旋Ⅳ型,纳入标准为∶对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踝及后踝采用空心钉进行固定,外踝采用后外侧防滑钢板进行支撑固定;未闭合损伤且择期进行手术。要注意的是,既往有踝关节炎、畸形等、合并有其它部位创伤、急诊手术等患者均不能列入此次数据。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为48例,其中研究组男19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00±2.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00±1.2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00±3.21)d;对照组男18例,女30例,平均年龄(39.00±3.2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00±0.53)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6.00±2.67)d。要确保两组患者均知情,且在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实施手术,外踝采用后外侧防滑钢板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固定。对照组术后第2天嘱咐患者主动持续活动踝关节,训练方法为最大限度的屈伸踝关节坚持5~10 s后放松,活动时间6次/d,30 min/次,持续1个月;治疗组术后第2天采用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加大活动范围,活动时间6次/d,30 min/次,持续 1个月[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出院时踝关节周径评价肿胀情况及切口并发症,术后半年采用AOFAS评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VAS评分巨鹿患者术后初始下地时疼痛[3]。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经过多次检测得出,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有37例进行随访,治疗组有40例进行随访;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对照组VAS评分为0~6(3.2±1.1)分,治疗组为 0~4(2.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出院时对照组踝关节周径30~51(40.4±1.8)cm,治疗组为 30~43(35.3±1.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时对照组AOFAS评分为 70~91(85.3±5.8)分,治疗组为 86~96(92.3±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4例出现浅表感染,治疗组术后2例出现浅表感染,均采用抗生素治疗,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该次研究中,对踝关节患者采用复位切开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与功能的恢复具有紧密的关系,有关报道表明,术后若未能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会引起足部慢性肿胀、关节僵硬、疼痛及下垂畸形等[4]。有关研究人员指出,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的关节活动比术后关节制动功能较好,所以应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尽早进行关节活动。笔者认为目前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分为踝关节被动功能训练及主动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是指在连续被动关节活动作用下加速关节软骨及周围韧带和肌腱的愈合和再生,主要通过对人体自然运动进行模拟,发挥人的组织代偿作用。能促进软骨基质内液与关节液的交换,避免软骨退行性变化。关节运动与主动运动相比较,具有运动缓慢、稳定、可控、作用时间长、关节受力小等优点,能长时间持续应用,减少关节退变的风险,且不会增加伤口并发症[5]。

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对照组VAS评分为0~6(3.2±1.1)分,治疗组为 0~4(2.4±0.8)分,比较具有差异性;术后患者出院时对照组踝关节周径30~51(40.4±1.8)cm,治疗组为30~43(35.3±1.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时对照组AOFAS评分为70~91(85.3±5.8)分,治疗组为86~96(92.3±4.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4例出现浅表感染,治疗组术后2例出现浅表感染,均采用抗生素治疗,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术后被动持续运动可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术后具有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有效或减轻患者初始下地活动时的疼痛,无切口并发症出现,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1]江涛,江林,史俊德,等.动气针法在踝关节骨折术后中后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5,11(13)∶20-24.

[2]黄国英,黄东,余超群,等.持续被动运动在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14(1268)∶2154-2156.

[3]王芳,刘红侠.护理康复指导训练配合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在膝部骨折术后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3(1324)∶1866-1867,1870.

[4]杨加黎,张贤.乌头煎熏洗结合功能锻炼对比单纯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7,03(117)∶146-148.

[5]伊恕嵘.悬吊式腰腹肌训练在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7,1(31)∶36-38.

R68

A

1004-6569(2017)06(b)-0133-02

2017-03-20)

马冠华(1980-),男,山东济南人,本科,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创伤手足骨科以及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被动踝关节关节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