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2017-04-15 12:09周子茵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公务员基层

周子茵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周子茵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显。我国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不仅影响着公务员自身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更与行政组织的效率、政府形象有着密切联系。我国基层公务员的工作体现着任务繁重、成就感低、自主性较弱等特征。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面进行考察。例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调适能力较弱、组织培训与晋升制度不完善、社会期望值过高等。针对其产生原因,可寻求不同层面的解决对策。如促进公务员个人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健全工作流动机制、增强社会支持等。对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原因与对策分析,不仅有助于公务员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更有利于提升组织工作绩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社会不断发展使组织变革速度加快,人们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问题已蔓延至各个行业,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现象表现尤为突出。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人们的情感耗竭、工作厌倦、缺乏创造性和成就感低。探究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提供合理的解决对策,提升基层公务员队伍的士气和工作绩效,促进公务员队伍和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绪论

(一)职业倦怠与基层公务员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一词。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或称“工作耗竭”、“职业枯竭”。当时主要用于描述那些从事服务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抱有负面态度的表现,“如长期的情感消耗、身体疲劳、对服务对象的不人道态度和工作成就感降低等”[1]。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是指“在基层工作的公务员在长时间工作、面对各种压力的情境下,渐渐形成的情绪衰竭、疏离感强、发展感弱和成就感低落的综合症状群”。[2]

不同学者对基层公务员的界定存在不同理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划分,在职务上有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基层公务员主要划分为基层乡镇公务员、基层街道公务员、基层执法类公务员和各级机关一线岗位公务员。[3]

(二)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特征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与其工作特征密不可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工作琐碎且缺乏自主性。自主性不高、参与性不强,这常使基层公务员产生一定程度的挫败感,一方面基层公务员认为自身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另一方面也挫败了其工作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其次,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压力大与成就感低并存。程序性强、单调和刻板的工作并不能使其从日常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另外,由于基层公务员直接与公众接触的机会较多,其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形象。最后,发展空间狭小且薪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狭小主要指晋升渠道不畅、薪酬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

二、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职业倦怠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公务员系统也不例外。“国内长期以来主要是从个人道德层面加以考察,将职业倦怠视为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的缺失,注重从个体因素方面探求职业倦怠的诱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倦怠产生的组织因素和社会环境。”[4]

(一)个人原因

1981年Maslach与Jackson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工作倦怠量表。他们认为,职业倦怠可以从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丧失三个维度加以定义。情绪耗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内容。本文将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个人层面原因主要概括为四种。第一是基层公务员自身工作能力与工作岗位不匹配。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基础是人岗匹配,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对任职者的素质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当基层公务员自身性格、能力并不适合处理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时,便会产生压力大、成就感低、丧失工作积极性,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第二是基层公务员的自我效能感得不到有效满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基层公务员如果长期从事较为简单繁琐的工作,其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的成就感就有可能较低,由此产生职业倦怠。第三,基层公务员面临角色悖论。他们既要服务于公众,同时自己也是一个普通公民。库珀认为,在公务员实现公共利益与追求个人利益之间必然会产生角色冲突,如通常看到的以权谋私现象,实质是公务员公民角色的扮演与公共利益的实现之间产生冲突造成的。[5]

(二)组织原因

首先是组织文化和氛围倾向于刻板、严肃。受传统科层制组织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下级严格服从上级的作风,基层公务员自身能动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且存在沟通不畅。其人际关系压力既包括与同事关系不融洽,也包括在工作中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其次,工作流动机制不健全,工作轮岗制缺乏有效的实施路径。再次,晋升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基层公务员的晋升空间狭小,其数量庞大,但是能够晋升的人数过少、晋升时间较长,代谢速度缓慢,这就抑制了其工作积极性。最后,培训具有滞后性。组织对于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其培训内容往往与职业技能有关,而忽视了对其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三)社会原因

社会层面的原因主要是社会期望过高但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社会公众期望得到更优质、快捷的服务,对基层公务员的办事效率、服务态度也提出了新要求。在各种监督方式日益多元化、政府信息更加公开的今天,基层公务员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公众产生误会或与公众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他们一方面要应对繁琐的日常工作和更加严格透明的监督,另一方面又要承担着社会公众更高水平的期望值,这就使其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职业倦怠问题也由此而出。

三、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解决对策

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对组织的绩效和发展、政府部门的形象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解决好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对政府良好形象的塑造、政府绩效的提升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个人层面

在解决职业倦怠的过程中,基层公务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第一,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客观认识自己。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对自己保持适当的个人期望值。有研究表明,个体期望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因此,树立合理的个人期望值对缓解职业倦怠的产生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二,学会压力管理和自我调适。适度的压力会对工作产生积极作用,但当压力过大时,往往会失去完成工作的信心和热情,进而产生挫败感。基层公务员要客观认识自己,学会进行心理调适,为单调和缺乏挑战性的工作寻找新的突破口。

(二)组织层面人是组织中的人,为了更好地解决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除了从基层公务员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解决对策,还必须从组织整体的角度考虑。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与行政伦理氛围,畅通沟通渠道。组织文化是组织的软实力,只有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组织文化氛围,才有助于缓解基层公务员的心理压力。密切组织中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以减小摩擦,增强认同感。其次,要完善工作流动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工作轮岗。有效的工作流动不仅有利于增加组织活力和人员积极性,还有助于使基层公务员在不同部门和岗位进行锻炼,以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再次,要健全晋升和激励机制。在选拔人员时,不仅要考察其职业能力,也要兼顾其心理素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无论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成就激励理论还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都从不同方面说明了激励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提升组织的绩效。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对基层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畅通心理疏导的渠道。在培训过程中,要注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与基层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实际联系起来。

(三)社会层面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来源于社会愈来愈高的期望与较低的社会支持。基层公务员所处的职位较低、权力较小,所处理的也大多是单调繁琐的工作,他们与公众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更多。因此,社会公众可以在具体的办事过程中,给予基层公务员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并应保持对其合理的期望值。媒体在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可以对一些正面的典型事件进行宣传与报道。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我们也应在一定程度给予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相应的尊重、体谅与支持。

四、结语

职业倦怠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发生在各行各业中。本文从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出发,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基层公务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可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从个人层面来说,个人期望过高、心理调适能力弱都是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因此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客观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从组织层面来说,不良的组织氛围、不完善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的工作流动机制都有可能使其产生职业倦怠,因此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从社会层面来说,其成因主要是期望高与支持低并存,因此需要有力的社会支持。研究该问题不仅有利于基层公务员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投入工作,也有利于行政组织绩效的提升、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1]H.J.Freudenberger.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1)

[2]谬国书,许慧慧.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2(5):61-64.

[3]马超.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D]苏州大学.2013.4

[4]文启,张鹏.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3)

[5][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周子茵(199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公务员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篮球公务员
走基层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