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课看美国高中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2017-04-17 17:35林蔚然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5期
关键词:历史课学案板书

林蔚然

在2016年赴美国的实习中,笔者体会到美国的教育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以美国洛杉矶一所高中的历史课为例,可见其在课堂组织、课堂管理与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特色。

一、知识讲授

在知识讲授部分,理论性的知识增多,教材的文本更像是阅读材料(见图1),课程进入了相对较为枯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在上课前会就采用哪种方式学习征求学生们的意见:由教师来讲授,还是由学生两人一组自己阅读。学生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终决定由学生自己阅读。但是教师告诉学生,如果在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她都可以提供帮助。无论学生选择哪种方式学习,教师都需要进一步讲解。因此这种授课方式需要教师准备两种讲解方案:一种是针对学生没有知识准备的情况,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让全体学生达到大体相同的理解水平;另一种是学生自己阅读,教师需要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兼顾学生的各种水平进行讲解。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准备工作需要付出更多时间与努力。

美国中学的教师一天大约有5节课左右的工作量,由此只有较少的时间来备课,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课程的修改与完善是在实际课堂上同步完成的,因此每周三的最少讲课日(Minimum Day)就是为教师提供更多时间备课的一天。在这一天,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行方法,有的学校是推迟上学时间(将第一节课从7点开始延迟至9点开始),有的学校是提前放学时间(提前一节课放学),有的学校是压缩每节课的时间(将平常的每节课1小时压缩为40分钟),以这种方式争取出来的时间,用于教师们备课或研讨。

二、导学案

除了给学生选择课堂授课模式的权利,美国课堂更多地使用导学案作为学习材料(见图2)。

导学案的内容是一些标题性、概括性的内容,需要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提炼,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导学案的设计基于思维图展开,能够帮助学生整理课本知识脉络。当学生在完成任务有困难时,教师会提供帮助,并且最后会有总结,同时将答案写在白板上,学生再将准确答案抄写在导学案上。笔者通过观摩听课发现,教师对于电子幻灯片的使用比较有节制,更多使用板书,并不会整节课都依赖电子文件,重要的知识都会通过板书强调。由于美国的高中实行走班制,因此教师每節课都会重新写一遍。通过导学案和教师的板书整理(见图3),教学内容显得很明确清晰,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评价

教师会采取对小组合作评价、个人测试等多种方式的评价。其中小组合作任务类似于项目式学习,每个小组要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例如在历史课中的小组合作任务是选择一个国家,制作一张介绍这个国家历史的“国家独立”主题海报,海报内容包括图片、文字,等等(见图4)。任务内容包括海报设计、资料收集、海报制作,都由小组合作完成。由于每个小组选择国家不同,所以每个小组制作的海报将成为其他小组的学习内容。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海报张贴在墙上,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根据其他组海报的内容完成对该国家独立历史的时间线整理——根据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整理该国家的历史事件与发展情况。每个学生需要学习其他所有组的海报,每过一段时间教师会提醒学生到下一张海报前学习,整个课堂如同博物馆,学生们根据图文并茂的材料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们将这张整理了“国家独立”时间线的纸以及海报上交(见图5),进行综合,计入成绩。这样的一节课,学生们就同时完成了学习与测试两项任务。

以上只是美国高中课堂组织与管理的一部分,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出美国高中历史课堂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学生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能需要做更多准备,但是学生却可以获得更多愉快的体验。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历史课学案板书
浅谈少数民族学生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几点看法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