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时期农工商政策研究

2017-04-17 20:32楼惠敏
丝绸之路 2017年6期
关键词:太平天国政策农业

楼惠敏

【摘要】太平天国农工商政策指1851~1864年由农民领袖所建立起来的天平天国所实行的农工商政策,其中涉及很多方面促进当时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当时江、浙、沪地区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状况,比如减免赋税以及推行漕粮打折政策促进了当时的农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本文旨在重点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农工商政策。

【关键词】天平天国;农工商政策

一、绪论

天平天国(1851~1864)是晚清时期所发生的一次农民起义而建立的政权,也是整个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在历时14年的斗争中,达到了旧农民战争中前所未有的高度。太平天国是处于我国从封建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其战争的过程也开拓了我国农民战争的很多先例,比如太平天国是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联合镇压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第一次利用西方宗教所发动的农民战争,其斗争的整个过程即要反对本国的封建政权,同时也要反对资本主义帝国的侵略。太平天国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也颁布了一整套指导性的纲领、制度和政策等。而这其中,一些制度和政策对于促进当地的工农商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天朝田亩制度》以及《资政新篇》体现了广大农民阶级的创造力,其中《天朝田亩制度》在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首次提到了有关分配土地的具体方案,体现了平均主义的思想,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工商业方面,尊重现代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商业以及工业,这是一个完全和历史发展潮流相符合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是中国农民阶级学习西方文化和制度的结果。在商业方面,积极推行对外贸易政策,主张贸易平等自由、互惠互利、独立自主,这和清朝统治阶级所推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先进的政策促进了所管辖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农业方面

(一)鼓励百姓安心耕种

太平天国时期一个最重要的政策就是均分田地,满足最广大的农民阶级对于土地的强烈渴望,在承认了土地私有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解决耕种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多方面的行政手段,鼓励农民阶级安心耕种,从太平天国各个时期所下行的公文来看,对于百姓的诰谕的数量是最大的,而在这些诰谕中,所提高的最多的内容就是鼓励百姓积极恢复生产,充分利用土地,号召全体的农民阶级安心耕种。比如《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安抚四民诰谕》中就说:“尔等务宣安居桑梓,乐守常业。”又如《殿左十五指挥曾示》中也说:“晓谕尔民,各安恒业。正当耕种,秋有好收。”诸如此类的诰谕还有《朗天安陈炳文劝嘉兴士民赶紧输粮纳贡钧谕》中所说的“自醒之后,各务尔农,各归尔宅”。所有的这些诰谕所体现的都是太平天国的领袖阶级重视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的发展,鼓励辖区内的百姓安居乐业,安心耕种。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太平天国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太平天国所推行的农业制度也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也是由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虽然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改为承认封建土地所有制,承认了地主占有土地的合法性,促进了农民阶级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但是农民阶级自身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了其所从事农业生产的创新性不高,虽然农民领袖十分注重和引导农民阶级的农业生产,但是却不能实质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二)照旧交粮纳税

这是太平天国所实施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政策,也是实施时间最长的一个农业政策,就是依照清朝的旧章分上、下忙征赋税,由地主阶级照旧交粮纳税。从整个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也是实施均分土地政策前的一个过渡,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照旧。因为在太平天国前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军费支出,所实施的策略就是抢劫大地主,太平天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大地主已经很少了,而且太平天国的的照旧交粮纳税所针对的只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所面对的才是广大农民。在这个时期,地主阶级一定要照旧“完粮”,但是农民阶级却不一定需要照旧“交租”,这个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没有减少税收的收入,为国家开辟了财源,巩固了革命政权。

(三)减免赋税

在照旧交粮纳税的后期,实际上已经很少有地主能够顺利地从农民那里收到租金,并且顺利地“完粮”,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有很多土地实际上处于一种无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让农民直接将钱粮交给政府,即“着佃交粮”,但是在向农民征税的过程中,又适当的减免赋税,从而减轻了农民的生存压力,让百姓焕发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整体上,太平天国实行了一种灵活激动的田赋制度,这就和清朝时期政府的胡乱征税、违规征税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更加容易获得农民阶级的拥戴。比如在遇到天灾的时候,就适当减免农民赋税;又比如对于江海地区或者靠近湖泊的地区的沼泽地中所开垦出来的天地,一般收成比较少,因此也就收取较轻的田赋。通过这些政策来减轻农民的压力,同时“漕粮则价分三、五、七分”,也就是三、五、七折,这些措施都更加容易获得农民的好感,以此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也促进了太平天国所管辖区域的农业发展新活力,保证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工商业方面

(一)鼓励民间贸易,维护贸易秩序

在太平天国所发出的公文当中,就经常有 “士农工商,各安其舊”“百姓勿惊,照常贸易”等方面的内容,反映出领袖阶级鼓励民间贸易的发展,同时支持私人资本更多的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在鼓励之余,太平天国也对工商业的行业行为做出了完整的规范,督促百姓公平交易,维护贸易秩序。比如《元勋殿左二十七检点赖裕新安民晓谕》中就有说:“凡尔民一切贸易无容闭歇,免致采买无向,自迫其乱;务要照常平买平卖,以应军民,不得格外高价过取,致失公平伤事,民定于究。”

从这些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在发展工商业的过程中,通过发布公文制定了详细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和规范,维护了其所管辖区域的贸易秩序,确保工商业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相关规定在太平天国时期的“商凭”中也有相应的反映,比如在《金匮黄兴和头绳花布店赏凭》中就有说:“一切货物务序公平交易,既不得奇货可自居,亦不得高抬市价。”太平天国的贸易秩序得到了外国人以及知识分子的充分肯定,军队对于市场的工商业行为完全不干预,同时能更好地保护民间贸易秩序,这些政策对于维持太平天国的统治以及促进贸易繁荣和工商业的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促进外贸通商

从东王给英国使者的公文中所提到的“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敌,或照常经商营业,悉听尊便”中就可以看出太平天国鼓励和外国通商,发展自由贸易。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反对鸦片的基础上的。因为太平天国的治理国家的思想以及宗教通知的思想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从上到下都对西方文化以及礼仪等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鼓励中外自由通商,也体现了太平天国其先进的一面,并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和清朝的闭关鎖国,以天朝自居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建都后,天平天国的不同领袖在很多场合都表示除了鸦片贸易外,鼓励其他各种形式的贸易。因此,在太平天国的统治下,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大超过了清朝统治时期。尽管太平天国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完善的制度规范外交事宜,但是这种积极外交的姿态也顺利地带动了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和世界各国的联系,并进一步推动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太平天国所颁布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中就包含了“设法”和“用人”两部分内容,而在“设法”这部分内容的阐述中,又比较全面地提出了“以风风之”“以法法之”“以刑刑之”三个方面的内容,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基础的政治经济发展纲领。在经济和工商业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如下方面内容:首先,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其中就包括了修建铁路、公路,发展水上运输,带动工商业的发展,并支持邮政事业的发展,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其次,发展金融行业,设立国家所有的银行,保证国家的经济运行环境;同时,发展保险事业,促进国家金融事业的繁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鼓励发展工业生产,特别是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这个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为指导的经济社会的一个重大挑战,在此基础上,鼓励发明,保障专利以及个人资本,同时加快采伐工业的发展,为国家提供充足的资源保证。

这些改革措施是一个完完整整的资本主义性质改革的纲领,虽然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践(从当时的国情来看,这些改革措施过于理想化,并不适应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但是这些政策的提出和初步施行也带动了太平天国工商业的繁荣和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工商业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初步保障,也反映了太平天国后期领袖改革的一个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在其统治时期,实施了大量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促进了国内农工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太平天国的政策过于理想化,不能充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现状。尽管这样,其先进的改革政策为推动历史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鼓舞农民革命战争也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剑顺.关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00,(6):61~67.

[2] 黄振亚,周奎民.太平天国税制:“照旧”交粮纳税[J].贵州财政会计,2001,(2):14~15.

[3] 王舒雅.太平天国时期的农工商政策研究[J].兰台世界,2016,(4):137~139.

猜你喜欢
太平天国政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政策
政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太平天国等级婚姻研究
厚积薄发 游刃有余——评《太平天国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