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017-04-17 21:22李秀云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然段生字学会

李秀云

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的过程。好的预习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终生受益。

那如何引导好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的:

一、以教师指导为主导的预习。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要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一读。学生预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的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

二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

如《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杂拌儿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到底是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怎样?可以指导学生去翻阅一些资料,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这样不仅理解了生词,也领悟了这样写的好处。

三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等(依学生喜好而定)勾画文中的重点、难点。

四问。质疑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

教师从一年级起就应注意教给小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培养其自主预习的习惯,这个习惯应在课内培养,到中年级再逐步放到课前。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段特点,我摸索出一种简易、实用的预习方法。我把这种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

一画段儿,二画圈儿,三画需认字儿,四画好词句儿,五画疑难处。

“一画段儿”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一句话构成,有的自然段是由几句话构成。这种认识对于今后的读写会有较好的影响,使学生知道自己今后作文也可以这样安排段落。

“二画圈儿”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儿”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由于在课文中需“学会”的生字和需“会认”的生字无明显标志,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在读课文时会对自己画出的需“学会”的字有所重视,印象也比较深刻。

“三画需认字儿”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课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这样更明确了“会认”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画好词句儿”就是指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些妙词佳句往往会使学生“一见钟情”,有的是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快速的理解课文,老师就要求教给学生用波浪线“~~”画出。这样要求会集中学生读书的注意力,学生在读书时也会格外注意妙词佳句,随时标画出。

“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长此以往,真正养成了“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二、以小组形式为主的预习

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指导形式的预习,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这时就要转入新的形式,让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根据习得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组织的力量”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

比如在预习《最后一头战象》时“嘎羧披挂上象鞍,它要去哪里?”,嘎羧要离开寨子時,为什麽要披挂象鞍?学生自己想不出,便可以交到小组上跟同学议一议,听听同学们的看法。实在理解不透的就拿到课堂上与老师、全体同学交流。我们大力倡导学生敢于向同学、老师乃至书本发起“挑战”。理越辩越明,当学生头脑中的一个个“?”拉成“!”时,我们才确信学生的预习到位了。

三、以学生个体为主的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同学合作预习是个体预习的基础,学生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对预习也摸出了门道,在课堂上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渐渐地把预习作为一种兴趣、一种需要而习以为常。这样就可以在教师预习题的提示下能较为自觉的预习,进入自为阶段。

四、以创造性为主的预习

在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主的设计预习的题目,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此时,就不能任由学生机械的模仿,作为教师该出手就出手,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发挥思维创造力,达到预习的效果。

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自然段生字学会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美丽的秋天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