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17-04-18 08:52李军峰牛建高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习者互联网+微信

李军峰+牛建高

【摘 要】近年来,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课程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产生了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MOOCs、SPOC和微信公众教学平台等。我国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必须正视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并应用互联网技术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增强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MOOCs SPOC 微信公众教学平台 大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教学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网络快速普及,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标配,网络已经成为每位大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理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课堂上冲击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制止,如要求学生课上将手机关机,将手机统一交到课堂前面等,但收效甚微。二是在课下,手机几乎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教学楼里、食堂里,一手拿着充电宝一手拿着手机的学生随处可见;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学业荒废而不能毕业。总而言之,大学生被互联网带离大学理论课堂的现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常态,课堂教学效果出现滑坡。

大学生注意力为什么会脱離大学课堂教学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视或者拒绝接受新的教学技术,致使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暴露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实践性差。一般来说,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理论课程包含很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如果找不到形象的案例,学生就不能亲自操作实践,因此容易导致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相应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产生困难,从而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互联网则更注重使用者的参与程度。

第二,趣味性差。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钻研的主要动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但是,大学理论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变化,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互联网则更注重激发使用者的兴趣。

第三,自主性差。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让学生自行构思学习方案,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传统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参与;学生之间缺少观点的碰撞,思维被禁锢了。互联网则赋予使用者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第四,开放性差。开放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属于封闭式教学,学校为了保持本校的教学模式和特点,较少引入其他院校相关的教学资源。这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利的。互联网对使用者没有时间、空间和规模的限制,是开放的。

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大学理论课堂教学方式比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范式。根据互联网技术与大学课堂教学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划分,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分别为MOOC、SPOC和微信移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MOOCs

MOOCs译作“慕课”,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将课程视频、课程数据采集与分析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社交功能的知识传递平台。2012年被称为“MOOCs元年”。从此,MOOCs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Udacity,Coursera,edX等多个MOOCs平台被美国顶尖级大学及其教授创建出来;随后,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盟牵头在欧盟的11个国家发起“泛欧MOOC计划”;在中国,清华大学发布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向全球提供中文在线课程。MOOCs受到世界各国高校的重视,说明MOOCs代表一种新型的教学范式。

MOOCs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开放式在线学习是促进MOOCs快速发展的前提。开放式在线学习最大限度地强调了人类应该共同创造并免费共享知识,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学习的愿望。

其次,学习者规模上无限制是推动MOOCs快速发展的外部动力。在MOOCs平台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在人数上没有限制,甚至各个MOOCs平台都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上注册学习的人数越多越好。

再次,优质的微课资源是MOOCs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个MOOCs平台纷纷以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核心,组建专业团队,将专家的授课制作成5~15分钟的视频微课,放在平台供学习者学习,直接接受最前沿、最权威的讲解。事实说明,权威专家的视频微课成功吸引着大量学习者参与其中。

当然,MOOCs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真正完成学习任务者的人数太少。由于MOOCs开放式学习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没有限制,所以尽管MOOCs平台上成功注册的学习者人数众多,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的学习者知识基础较差,致使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的人数非常少。此外,建设和维护MOOCs平台的成本非常高,创建和维护MOOCs平台,需要支付教师薪酬、课程制作和平台使用等高昂费用,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教育,使得大学也难以为继MOOCs的长期稳定运行等。

(二)SPOC

为了克服MOOCs的局限性,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学、邦克山社区学院、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高校纷纷利用SPOC改革MOOCs教学模式。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是实现MOOCs与传统教学实地衔接的发展,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实施基于MOOCs资源改变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大致有以下两类:

首先,针对大学校园课堂,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是,以MOOCs的讲座视频(或同时采用其在线评价等功能)为基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基本做法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把MOOCs视频材料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具体解决那些还没有被消化的知识点。这种方式也被称为线上线下(O2O)混合教学模式。

其次,针对纯粹在线学习的学习者,SPOC课程设置学习者的申请条件,并设定参加学习的人数规模。SPOC课程要求在线学习者必须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应参与在线讨论,并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等任务,通过者将获得课程完成证书;否则,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相应在线课程。

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让教师更多地回归到课堂上,在小型在线课程上,教师成为真正的课堂主导者。对学生来说,SPOC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目的性,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完整、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显著地提高了他们课程的完成率。

(三)微信公众移动教学模式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微信软件、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社交新方式。微信支持Android、IOS、Windows、Black Berry等操作系统手机,基于微信的平台无须再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单独开发客户端程序,降低了开发难度。

通过微信与学习空间的底层对接,学习者在微信中打开学习平台,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及登录,无须输入用户名、密码,缩短了接入时间,符合碎片化学习的快速接入需求。微信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使得学生无须额外安装软件,无须学习新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些都是高等院校教师将微信平台建设成为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新型教学平台的重要优势。

目前关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课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语言学习类的公众平台,如“follow me app”公众平台就是通过发布美剧让学习者进行英语的学习。其次为学科教学类的公众平台,如面向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公众平台。另外,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还应用在其他领域的培训中,如音乐、金融知识、公务员辅导、职场技能等。

现在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基本普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鲜有高等院校将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结论

科学技术快速进入并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趋势。技术对教育的最大作用应该是让学生沉浸于一种技术中介的环境,利用技术却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从而专注于“学习”而非“技术”本身。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MOOCs教学模式能否全面取代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从各国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在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广。也就是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理论课程教学,首先,任课教师和大学应重新认识互联网普及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机遇,把互联网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涵挖掘和外延拓展的新手段,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求知欲。其次,针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特点,利用MOOCs平台的数字教学资源优势、SPOC平台适合小规模学生教学功能、适当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学生普遍使用的特点,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机制,保证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真正将大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课堂内外结合在一起。再次,大学教学要改革“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任课教师真正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01):3-7.

[2]张文锦.课内外一体化,构建创新教育新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9-12,17.

[3]王朋娇.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学教育研究,2014,35(01):85-93.

[5]刘淼,李彦蓉.翻转课堂在工科专业课中的教学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198-199.

[6]孟凡丽,陈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9-25.

[7]卢胜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的设计与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8]徐守萍.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金融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06):32-36.

猜你喜欢
学习者互联网+微信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信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微信
微信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