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破解建筑垃圾难题

2017-04-18 12:07郑秀亮
环境 2017年4期
关键词:揭阳市渣土资源化

郑秀亮

“现在各地都在拆房子,进行城中村改造,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处理方式是填埋。但是,填埋既占用土地,又容易污染地下水,并带来系列问题。”

“我认为,建筑垃圾应当科学地、资源化地处置,变废为宝。现在一些企业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出铺路砖等建材产品就很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筑垃圾问题受到了代表们的热议。目前,我国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的总量达到35亿吨左右,这些垃圾除了少部分用于回填之外,大部分都进入了填埋场,或者被随意倾倒、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存在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绿源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源环保)多年来专注于建筑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研发,最终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化技术突破,并在揭阳得到成功运用,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建筑垃圾,城市难以承受之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在这过程中因拆迁、新建、装修等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据统计,每1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而拆除1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仅2015年我国产出的建筑垃圾就高达35.5亿吨。

建筑垃圾数量惊人,但是其处理却以堆放和填埋为主。据了解,只有少部分建筑垃圾被运往指定的消纳场所,大部分或被随意倾倒,或被运往非法运营的填埋地,以露天堆放或填埋方式处理。长期的堆放和填埋,使得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对土壤产生污染,建筑垃圾经过日晒雨淋分解产生粉尘,对空气也造成了污染。而且研究数据表明,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中露天倾倒的部分需要占用1.5亿平方米土地,不利于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掣肘。

与快速增长的建筑垃圾相比,我国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水平却严重滞后,“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我国产生建筑垃圾15亿吨,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发达国家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日韩达到95%。”全国政协委员许进提到。

绿源环保的调研结果也显示,国内对于建筑余泥等固液态废弃物的处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工艺研究,是当前废弃物循环处理的薄弱环节,而套用固体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办法明显存在着不适用、不合理的环节。

基于这些现状及问题,绿源环保开始着手研究建筑垃圾处理新技术,并最终实现了对建筑骨料、干泥的循环利用,而且对建筑余泥中含有的有机杂质、砂石、废弃金属等有价值的资源达到回收利用的效果,将废弃的建筑余泥分类成可投入生产的二次资源,并且在揭阳建立建筑余泥渣土无害化处理的全自动化示范基地,探索建筑垃圾资源化道路。

分选系统,破解资源利用难题

走进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的揭阳市区建筑余泥无害化处理站,厂区路面干净整洁,十几台崭新的运输车一字排开,车身看不到多少尘土。“这是我们自己改造的建筑垃圾运输车,采用全封闭的设置,杜绝运输过程出现抛洒、扬尘等。”绿源环保副总经理陈英龙说,公司把环保贯穿生产的全过程,从源头开始杜绝二次污染产生。

运输回来的建筑垃圾,经过人工筛选后,将余泥中的大块混凝土材料进行机械破碎。破碎后的材料颗粒明显减小,材质成分稳定,且物料间隙减小,有助于后续处理工序的进行。

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入绿源环保的生产流程,开始走上资源化利用的道路。“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分选系统,建筑垃圾的不同成分在这里可以得到有效分选。”陈英龙介绍,系统综合运用磁选分离、压滤分离、有机物旋流分离、有机物振动分离等纯物理分离技术方法,得到泥饼、小碎石、砂、有机物杂质、金属等物质,并加以再生利用,生产高质量的建筑再生骨料、环保砖、广场砖和陶瓷等制品。

系统第一个环节为滚筒式滚动筛,可以将粒径大于20mm的碎石分选出来,这些碎石可以直接在建筑中使用,或配比水泥之后制成彩色透水砖。剔除碎石后,垃圾进入磁性分选,垃圾中的铁钉等废旧金属通过磁性吸附被分离出来,可以回收再利用。随后,建筑垃圾进入重力分选设备(也叫刮砂池),可以分离出其中粒径大于2.3mm的建筑用砂,可直接用于建筑或制作透水砖。

“建筑垃圾中还掺有很多木削、树根等有机杂质,是很好的有机肥料。”陈英龙说,经过离心分选(旋流器),建筑垃圾中的有机杂质被分离出来,然后经过发酵就可以成为环保有机肥。记者在绿源环保的厂区看到,这种有机肥呈现黑褐色,没有异味,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厂区中的绿化种植中。

筛选出砂粒跟有机杂质之后,建筑垃圾就变成了泥浆。泥浆进入纯泥池进行沉淀搅拌,最后抽到压滤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压滤之后,变成了含水率只有20%的泥饼。泥饼经过晾晒进一步去除水分之后,可以与水泥、粘合剂等进行不同程度的配比,然后制作成环保砖、陶瓷粒、陶瓷等。“配比十分关键,这也是核心的部分,不同的配比可以生产出不同的产品。但是配比不好的话,烧制的时候产品会碎裂。”陈英龙说,每接到一个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公司技术人员首先要对工地的垃圾进行调查、检测,然后先运一车回来进行处理,确定“配方”,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泥水,经过沉淀处理之后,回用到生产中以及厂区的园林灌溉。“我们的工作是处理废弃物,但是坚决不能产生废弃物。”陈英龙说,通过这套处理系统,建筑垃圾可以实现高达99%以上的资源化利用率。

“系统采用高灵活性运送技术,综合运用磁选分离、压滤分离、有机物旋流分离、有机物振动分离等技术,达到对建筑余泥渣土高效分离,满足现有建筑余泥渣土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揭阳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技术提取的碎石、砂、泥饼、有机物杂质成为高质量的再生资源,满足建筑等领域的用料要求,突破传统建筑余泥渣土处理模式,极大提高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资源利用,节约土地保护环境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共识。建筑垃圾也是如此,作为一种资源,不仅能够替代原生矿石节约资源,更能降低能源消耗。

从建筑垃圾中分离出来的细小砂子,可以替代目前建筑中使用的河砂,减少河道过度采砂带来的危害。环保砖的生产使用,可以有效减少粘土砖的需求,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据介绍,目前绿源环保砖一块大约0.43元,比市场上的粘土砖还便宜,而且“这些砖通过了质量检测,非常抢手。”记者采访时看到,在绿源环保的厂房里,十几辆运输环保砖的车辆正排着队等着提货。

目前,绿源环保的这一处理模式,已经在揭阳云路站和榕城区建筑余泥渣土处理站全面应用,日处理建筑余泥渣土4000吨,处理率高达99%。日产再生产品量:石400吨、砂800吨、环保砖60万块、广场砖1万块。每年节约标煤16896吨,减排二氧化碳41957吨、粉尘11444吨、二氧化硫336吨、氮氧化物118吨,节约土地约130亩,黏土约55万立方米,砂约13万吨、石约4万吨。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参观绿源环保时,对其建筑废弃物资源化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并鼓励揭阳市支持绿源在建筑废弃物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盈利模式,打造成揭阳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深圳、广州、湛江、肇庆、佛山、惠州、汕头、英德等城市的考察团纷纷来到榕城区建筑余泥渣土处理站进行考察指导,对项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鼓励,认为该项目满足现有建筑余泥渣土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并且突破传统建筑余泥渣土处理模式,极大提高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希望能够引项目的技术到各个城市。

揭阳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该项目作为全国第一个对建筑余泥渣土进行大规模回收处理并形成产品输出的示范项目,通过自主技术创新、设备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项目的推进为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这一行业注入了一道强心剂,也为揭阳建筑垃圾找到了出路。未来,绿源环保在揭阳市整体项目将达到每年处理建筑废弃物600万吨,年缴税收達到1.36亿元,可以释放土地600亩,节约矿产资源635万吨,节约能源折合标煤20万吨。

猜你喜欢
揭阳市渣土资源化
生计资本对江汉平原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影响研究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工程渣土水运消纳卸船与填筑工艺探讨
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分析
揭阳市的《源流》订阅量大幅增长
告别辞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园林用土或土壤改良剂进行资源化利用
谈之色变的“马路杀手”
揭阳市铁枝木偶戏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