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进入新国际体系周期

2017-04-19 21:51雷墨
南风窗 2017年2期
关键词:基辛格盟友全球化

雷墨

刚刚过去的2016年,毫无疑问是一个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年份。有人将其视为21世纪真正的开端,有人认为这一年标志着后冷战时代的结束。这些说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在21世纪的头十几年里,没有哪一年,像2016年那样能让人们感受到国际风向的变化。

相对稳定是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但随着构成体系的因素不断变化,体系的稳定性也会减弱,逐渐呈现失序状态,开启进入下一个稳定周期的窗口。国际体系这种由“治”到“乱”循环的现象,就构成了国际体系的周期。

在《大外交》一书中,基辛格指出了国际体系周期正在缩短这一事实。他写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产生的体系,存在150年;维也纳和会缔造的国际体制,维持了约100年;冷战的国际体制只有40年。以此来看,1991年开始的后冷战时代,运行时间只有25年,不会令人感到奇怪。

国际体系周期为何会越来越短?一方面是因为体系内的参与者变多。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冷战结束,国际体系内活跃的主要行为体是国家,但数量逐渐增多。后冷战时代,主权国家、非国家行为体数量都大幅增加。利益诉求和利益关系日渐复杂,不可避免会给体系稳定造成更大张力,也催生更多变化的动力。

另一因素在于呈加速度发展的科技。这一点,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军事革新导致的体系内部力量变化上。梅特涅要把奥地利皇帝示好的信息传递给法国国王,必经过一番舟车劳顿。特朗普动动手指发一条推特,就能向整个世界传递出美俄关系转圜的意愿。

特朗普的经贸政策,已经表明他要跟后冷战时代的经贸、金融体系做个了断。虽然这个体系由美国主导创建和维护,但他觉得美国在这个体系中当了冤大头,没捞到什么好处。至少在特朗普看来,全球化的前景,即便不是逆全球化,也会是再全球化—更符合美国利益的全球化。

英国人也是这么想的—从欧盟一体化中得到好处才是硬道理,不然也不会放出脱欧这颗震撼弹。琢磨是否与欧盟告别的法国人,也在变多。整个欧盟内部,离心倾向都在萌动。

与竞选期间相比,特朗普在放弃对盟友安全承诺上有所收敛。安倍在见了特朗普后,称他是“值得信赖的领导人”。美国专栏作家巴腾·斯维安写道,如果哪个外国领导人,觉得他或她摸准了特朗普的心思,那这个领导人就是白痴。特朗普是否靠谱,他不会告诉你。不然怎么做到“不可预测”?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特朗普是否说出或者做到抛弃盟友,而在于盟友是否感到被美国抛弃了。特朗普绝无可能放弃同盟政治,但他也不会纠结于“被卷入”还是“被抛弃”的傳统同盟困境。只要没人踩到他的脚趾头,他不太可能会像其前任那样,为了盟友的安全操碎了心。

今年法国将举行大选,无论是中右翼的菲永还是极右翼的勒庞上台,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都将是大概率事件。特朗普虽与普京隔空示好,但毕竟还未正面过招,变数依然存在。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在逐渐显现的国际新秩序中,民族主义又卷土重来,各国急于追求本身利益远胜于坚持崇高的原则,而且竞争多过合作。他指出,在逐渐显现的世界秩序中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首次面临的既不能退出又不能主宰世界舞台的困境。

那么,新的国际体系,是否会呈现历史上曾经经历过的“大国均势”、“欧洲协调”的特征?“答案在风中飘荡”。

猜你喜欢
基辛格盟友全球化
百岁基辛格
亨利·基辛格谈美国为何在阿富汗失败
新旧全球化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好玩创意营盟友唯我独尊
全球化陷阱
是对手,更是盟友
好好玩创意营 盟友唯我独尊
基辛格的“政治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