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青:为了让“亲戚”都过上好日子

2017-04-20 01:56张璐
四川劳动保障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塘县尼玛甘孜州

文/张璐

仁青:为了让“亲戚”都过上好日子

文/张璐

橙•温暖民心

仁青组织带领甘孜州人社局干部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心一意抓扶贫,将贫困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用一件件看得见的实事温暖着他们的心。

▲ 仁青(左)看望慰问结对贫困户

2016年11月的一天,家住甘孜州理塘县奔戈乡卡灰村的村民昂旺尼玛正在家门口忙碌着,抬头忽然发现前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甘孜州人社局局长仁青。“仁青局长!”昂旺尼玛高兴地迎了上去,握着她的手就“汇报”起来:“我学会修摩托车后,就一直在县城一家维修店打工。再过两个月,我自己也打算开一家摩托车维修店,今天回来就是开始做准备了。硬是像你说的,有了技术,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

原来,卡灰村是全州贫困地区之一,仁青曾数次来到这里走家串户,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贫困户昂旺尼玛一家正是她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如今,听了昂旺尼玛的话,仁青非常欣慰,更加坚定了今年的脱贫决心。

到“亲戚”家串门,不讲外行话

甘孜州幅员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是四川最大的藏区,也是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四大片区”之一。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水平薄弱,导致产业发展举步维艰,脱贫攻坚工作难度之大、工作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2014年11月,仁青调任甘孜州人社局局长一职。要打好当地的扶贫战役,“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是仁青确定的工作思路。

作为人社部门一把手,上任以来,仁青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扑下身子,走家串户,开展了“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落实落细“认亲、结亲、走亲”工作机制,聚合各类资源和力量,推动低收入农户拔“贫”根、经济薄弱村摘“帽子”。她经常说:“既然在这岗位上,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有问题我们不怕,办法总比问题多。”

2016年11月13日至15日,仁青带领州人社局4个支部一行人员,深入结对联系点理塘县甲洼镇开展爱心捐助、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仁青时刻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把群众的期盼付诸在行动上。

通过“爱心捐助、单位补贴”的方式,共募集资金14800元,单位补贴14203元,统一为结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购置棉被、被套97套,捐赠衣物60余件。同时,她深入4个结对村走访慰问贫困家庭,动员社会力量筹集善款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上学难”问题。活动中,州人社局送去慰问金14000元,并通过公益组织为贫困生捐赠羽绒服80件。

每次走访,仁青都会做详细的记录。每村多少贫困户,每户整体收入情况,村民想学哪方面的技能,想做哪一类工作……这些迫切民生问题,她都一一登记在案。“只有详细掌握了村里的情况,和老百姓不讲外行话,群众才有可能亲近你、相信你,才有可能拉近距离,开展工作。”仁青说。

送政策、送资金、答难题……仁青的实招引得当地群众纷纷赞扬:“人社局的干部平时串门来得比自家亲戚还勤,他们带来的都是让咱得实惠的好政策,这样的亲戚咱认定了!”

不让一个“亲戚”在脱贫路上掉队

2017年3月7日,甘孜州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一场大型招聘会在泸定县举行,现场人山人海,很是热闹。“莫挤,莫挤,一个一个地来。”江拥泽仁一边掏身份证,一边向身后的人群喊叫。他是一名来自理塘县甲洼镇下依村的贫困户,此次和妻子郎介正呷一起来找工作。

夫妻俩应聘了四川恒创特种纤维有限公司的岗位,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企业只是意向性同意招用,让他们回家等电话通知。仁青获悉这一情况后,意识到事情或许有点“严重”。“企业没有当场表态,落实工作多半有点悬。”仁青了解到,夫妻俩家庭困难,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特地打点安顿好家中的一切后前来应聘,对这份工作非常期待。如果这次没有被聘用,或许就很难有勇气和机会再走出大山,外出务工挣钱。

仁青当即决定特事特办,与这家公司沟通衔接。想到该公司是材料加工厂,要求员工效率高,仁青便让江拥泽仁夫妻俩录了一小段视频,通过简短的动作展示了手指和行动的灵活性。最终,企业老板表示录用这对夫妻,并在公司招聘人员临走前成功达成了用工协议。随后,仁青还派人将夫妻俩送到了都江堰(公司所在地)务工。“公司开的工资是3800元到4500元,这样一来,夫妻俩改善生活、脱贫摘帽没有一点儿问题。”仁青高兴地说。

仁青说,甘孜州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000余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8万余人,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甘孜州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这场招聘会为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取得了开门红”。

“造血”激活“亲戚”致富动力

甘孜州多山路,摩托车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主要交通工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于是,仁青的脑中迸发出了一个念头:“一技在身,致富有路。我们完全可以立足市场需求,教会村民摩托车维修技能,有能力的还能自己开个店铺。”

说干就干。2016年9月1日,一期精准脱贫培训示范班——摩托车维修技能培训班在理塘县成功举办。参训的60名劳动年龄内学员全部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员往返交通费、培训期间食宿费全部给予解决,免除了学员的后顾之忧。经过紧张的学习,培训于9月20日结束,并进行最终考核比拼。当天,仁青特意来到现场观看,学员们成功的操作让她非常欣慰。经过技能鉴定实操考核,60名学员全部取得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开头提到的昂旺尼玛就是在这次培训中掌握了摩托车维修技术。“我们衷心期望贫困家庭的劳动者都能以此次培训为起点,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仁青说。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对我省的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仁青深知甘孜州脱贫攻坚任务任重而道远。为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她继续带领着甘孜州人社局干部职工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心一意抓扶贫,把一件件看得见的实事办在贫困群众的心坎上。

与“亲戚”以心换心见真情

“人社工作关乎民生。从我来到人社局任职那一刻起,就知道这份工作离不开与老百姓紧密地联系。”对仁青而言,她与百姓的关系不是干部与群众,而是血浓于水的“亲戚”,是一家人。

有一件事让仁青很难忘。当时,她前往石渠县看望自己帮扶过的3户孤老同志,给他们送去御寒衣物、糖果、茶叶等。石渠县是我省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县之一,境内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条件艰苦。到了石渠,仁青打听到60多岁的页吉阿婆还在山上劳作,不禁担心阿婆的身体情况,一直在她家里等着,直到看着阿婆平安出现在自己眼前。阿婆看到仁青很高兴,立即将自己刚挖采的人参果塞给她品尝,这让仁青很感动。其实,每次来看望页吉阿婆,阿婆总会让仁青捎带些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仁青都婉言谢绝。“这是阿婆对我的认可,有这份心意我就十分满足了。”仁青说,页吉阿婆独自生活不容易,自己工作繁忙、距离远,只能尽力帮助她,让她在生活水平上能得到保障。

对仁青来说,像这样的“走亲戚”数也数不清。走亲串户工作开展频繁,导致她没有多少时间陪父母和儿子。“他们有些‘吃醋’,说我对那些‘亲戚’比对他们还好。”仁青笑着说,她虽然有假期,但加班是常事,有时顾不上家里,相信父母和孩子会理解的。在她眼里,“亲戚”们的支持与肯定,就是她工作最大的动力,也是对她最高的褒奖。

舍小家顾大家。仁青就这样用自己的真心付却换来了更多“亲戚”的真心,同心协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要让每一个‘亲戚’都过上好日子!”仁青的话掷地有声。

(本文图片由仁青本人提供)

猜你喜欢
理塘县尼玛甘孜州
科学家公益宣传
———尼玛扎西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世界高城” 有了公交车
尼玛泽仁绢本彩绘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尼玛泽仁《藏传佛教故事》配图选页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关于甘孜州泸定县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