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研究

2017-04-24 08:50刘慧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刘慧霞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研究

刘慧霞

目的 分析研究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就护理总满意度情况而言,实验组患者高于对照组(93.33% vs.70.67%);就并发症发生率而言,实验组患者低于对照组(10.67% vs.3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理想,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不易穿破血管、留置时间长、对血管刺激小、减少液体外渗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长期置管也会给患者带来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1]。本院将综合护理应用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5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平行对照、临床开放的设计方法将以上患者应用密封信封法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40例和35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8岁和84岁,平均年龄(49.43±5.72)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41例和34例;最小年龄和最大年龄分别为19岁和82岁,平均年龄(49.48±5.74)岁;上述基本资料经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备好碘伏棉签、留置针、3M透明胶布、一次性止血带、10 cm的胶布(3条)、一次性输液器、输液药液等物品,使用肥皂水并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后对患者进行穿刺[2];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 选取合适的穿刺静脉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富有弹性的粗直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注意不要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及受伤、关节以及硬化的静脉,一般情况下主要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果是存在躁动、昏迷等症状的患者,则可以选择颈外静脉留置;如果是小儿患者,则可以选择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留置;如果为晚期癌症患者,则可以选择胸腹壁静脉留置针;如果为烧伤患者,在选择上应用遵循先上肢后下肢的原则[3];如果为长期卧床患者,则尽量不要在下肢使用留置针,避免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如果因情况需要而选择下肢留置,则需要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通过这种方式来使血液循环回流加快,使药液在下肢的滞留时间缩短,尽量减轻对患者的刺激[4]。

1.2.2 健康教育 置管前护理人员要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浅静脉留置针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叮嘱患者置管侧肢体不能过度活动负重,在输液过程中要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不输液时最好不要下垂肢体,避免因重力作用而出现血液回流堵塞导管情况的发生,通过健康教育来使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显著提高。

1.2.3 穿刺方法 为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在选择好血管后让患者保持身体放松,在穿刺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要求患者握拳并且拳心保持空心状态,在静脉充盈度显著增加后,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进针点为中心,面积为8 mm×8 mm),将患者皮肤绷紧后将其肢体进行固定,右手拿住留置针针柄后以15°~30°的角度进行穿刺,当确认留置针进入患者血管后,将“Y”型柄用拇指顶住向前,用食指顶住针芯柄向后并迅速错位使之分离,留置针的软管正好覆盖住针芯尖端,借助针芯的硬度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血管内(软管部分需要留在外面0.3~0.5 cm处),将“Y”型柄按住后完全退出针芯,将开关打开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5];成功后将穿刺点采用输液无菌贴进行遮盖并将穿刺针尾端覆盖,然后采用无菌3M贴膜做无张力粘贴,将置管日期、时间及穿刺人记录在透明膜上。

1.2.4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措施 (1)穿刺部位感染:在穿刺时如果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不娴熟、留置时间过长以及患者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时均有可能导致穿刺部位感染的情况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具有熟练的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将无菌操作技术严格落实到工作中。(2)皮下血肿:皮下血肿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技术问题、动作不稳或操之过急等导致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引起。护理人员在穿刺时应该遵循轻、稳、准、巧的原则,通过熟练的穿刺技术来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高。(3)液体渗漏:液体渗漏主要是由于患者存在负面情绪、血管选择不正确、固定不牢、进针角度小、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等原因导致的。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术外,还需要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在穿刺前叮嘱患者不要过度活动穿刺肢体,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6]。(4)导管堵塞:患者凝血机制存在异常、推注速度不当、封管液种类用量、导管冲洗不彻底等均是导致导管堵塞发生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对管道进行彻底清洗,根据药物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推注速度,选择针对性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正确封管[7]。(5)静脉炎:可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以穿刺部位血管肿、痛、红、热为主要的临床症状,甚至能够在针眼处挤出脓性分泌物以及出现发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输注药物后最好对管道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选择静脉。(6)静脉血栓形成:在同一部位反复多次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久病卧床患者选择下肢静脉穿刺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穿刺是应该尽量选择上肢粗静脉,并对血管进行保护,不要选择同一部位反复多次穿刺[8]。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为18例(24%)、17例(22.67%)、18例(24%)和22例(29.33%),护理总满意度为70.67%;实验组中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为50例(66.67%)、10例(13.33%)、10例(13.33%)和5例(6.67%),护理总满意度为9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发生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4例、5例、5例、4例、4例和3例,则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实验组中发生穿刺部位感染、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人数分别为1例、2例、2例、1例、1例和1例,则并发症发生率为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静脉留置针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日趋完善,其具有减轻患者疼痛感、维持血管通路、减少穿刺操作次数、利于紧急抢救等诸多优势,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并发症的发生会对留置时间、治疗效果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技术,并从选取合适的穿刺静脉、健康教育、穿刺方法、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等方面来加强护理操作,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从而真正发挥静脉留置针技术的优势[9-10]。在本次研究中,将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别应用于在我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50例患者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证明,综合护理应用于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在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有优势。

[1] 张玉香,张爱玲.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 临床医药世界,2010,8(16):1101-1102.

[2] 高玲,胡珊珊,王莹莹.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90-491.

[3] 罗惠芬,龙翠云.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对策[J].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623-624.

[4] 彭彩玲,练茹兰,杨春梅,等.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9):87-88.

[5] 冯敏,申维红.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1):155-156.

[6] 苏燕,钟琴,曾碧茹. 循证护理在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127-128.

[7] 孟慧玲.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51):205.

[8] 雍波,刘丽.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2):211.

[9] 李丽.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3):2541,2544.

[10] 谢玲玲. 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213-213.

Study on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LIU Huixia CT Room, The Third Hospital of Shijiazhuang C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0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Methods150 patients with lumbar puncture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ach group had 75 cases.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In the case of total satisfaction,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93.33% vs. 70.67%). In terms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10.67% vs. 33.3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s very satisfactor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preventing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common complication; prevention; nursing

R473

A

1674-9316(2017)06-011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06.066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青年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研究(2013年河北省卫生厅计划课题),项目编号:20130632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CT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猜你喜欢
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