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融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人才的伦理教育

2017-04-24 10:08谷羽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谷羽

摘要:面对融媒体背景下媒体产业的急剧变化,对新闻人才的伦理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以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为依据,总结出了对新闻人才进行伦理教育的三个纬度:(1)作为培育信息社会公民素养的信息伦理教育;(2)作为培育媒体组织专业精神的职业伦理教育;(3)与作为培育个体实践者把关人素养的伦理传播实践教育。正是因为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主体、流程、规律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才更需要强化对新闻专业人才的伦理教育,伦理教育是确保新闻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新闻人才;伦理教育;信息伦理教育;新闻专业主义;伦理传播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4.004

从自媒体平台出现以后,新闻职业的专业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当“公民从消费职业新闻工作者生产的新闻的被动消费者,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他们使用不同地方的资源,组成自己的新闻”时,新闻教育如何保证职业新闻人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新闻产业存在和发展的正当性来源。

1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戴维德·卡尔(David Carr)在《教育的专业主义与伦理》一书中,提出专业主义的五个标准范围分别是:(1)提供一种重要的服务;(2)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背景的专门技能;(3)有特别的伦理维度,一般都明确写在实践规范中;(4)有组织和内部约束的规则;(5)职业人员要有较高程度的个人自治——独立判断权力。

而不同的职业领域对专业主义的定义不尽相同。比如,东卡罗莱纳大学的医学院认为医学人才的专业主义以技术和知识为核心,含有以下几个特征:(1)团队合作和专业操守;(2)正直与值得信赖;(3)自我关怀与自我成长;(4)对他人尊重并富有同理心;(5)有学识,学习投入;(6)责任感和使命感;(7)主动和可靠的;(8)关心病人福祉。

可知,各个行业的专业主义命题除了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其余条款均为与业务相关的伦理判断。同样,新闻专业主义也离不开这两个范畴。李金铨教授认为,新闻专业主义从理论上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二是职业的伦理道德。与其他行业所不同的是,由于新闻产品是一种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价值产品,新闻记者秉持客观公正的价值观是其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新闻行业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质上从属于伦理价值,新闻专业主义的两个层次都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或者说,新闻专业主义的终极判断就是一种伦理价值标准,它是较高的新闻专业化水平的体现,也是新闻记者职业化的准绳。

在融媒体背景下,伦理价值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更为凸显。首先,尽管普通公民具备发布新闻事实的能力,但是在深层事实的挖掘上,仍旧需要新闻记者运用专业判断能力发现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对表象事实展开进一步的追踪。其次,技术赋权并不等于权威赋权。普通公民发布新闻信息的技术门槛降低了,但其新闻产品在公信力上无法与专业记者相比。受众默认作为专业媒体组织职员的新闻记者“有专业知识,有职业团体支持,有成熟的职业伦理规范保证,以及有服务大众的公共服务精神”,其生产的新闻作品具有较高的伦理纬度。因此,自媒体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需求的职业伦理标准(媒体组织的专业化门槛所在),对媒体组织的生存不能构成根本性的威胁。再次,在融媒体时代,专业的新闻记者需要从海量的用户生成信息中提炼和加工符合新闻价值的信息,对专业主义的要求更高。普通公民的信息发布行为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由于缺乏职业责任的约束,往往出于个人目的而带有不良的价值倾向,有的甚至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比如,网名“秦火火”和“立二拆四”的两人为提高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非法牟取利益,合力经营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该公司编造和发布网络谣言以博取粉丝量。两人发布了“‘7·23动车事故政府花两亿元天价赔偿外籍旅客”、“雷锋生活奢侈”、“残联主席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等大量网络谣言,其行为已涉嫌寻衅滋事罪、非法经营罪。

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要靠新闻从业者的伦理素养来体现。因此,伦理教育应该与技术教育、理论教育相结合,成为新闻专业人才教育的灵魂。依据伦理规范的三个层面:社会——组织——个人,笔者认为对新闻人才的伦理教育应从信息社会,媒体组织,个人实践三个纬度展开。

2作为培育信息社会公民素养的信息伦理教育

融媒体的社会背景是信息社会的形成。信息社会是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往往认为:市场经济中的媒介活动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事实上,信息社会是以媒介为基础对社会上层建筑的全面复制,信息产品是信息社会的基本产品,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社交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生产和信息分配。信息生产是每一位公民的生活常态。因此,信息伦理教育是每一位公民应该接受的基本伦理教育。

其中,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信息伦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依据根据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对“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定义,信息素养要求个人具备“识别信息需求,并能够找到信息、评价信息和有效使用信息的”一套能力。具备信息素养的人需要具备下列六种能力:能够决定信息需求的程度;有效并高效地获得所需信息;用批判地眼光评价信息及其来源;有选择地将信息内化为个人知识;有效地利用信息达成特定目的;了解与信息使用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能够合法、合乎道德的获取与使用信息。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它适用于任何学科,任何环境,以及任何阶段的个人进行内容获取和展开深入调查,从而使个人的行为更加自主,更加自控。在融媒体时代,信息素养不仅是衡量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成为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技能。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倫理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和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随着信息行为成为个人社会生活的主要途径,公民的信息伦理教育就成为维持和正常发展信息社会良好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领悟信息伦理的善恶标准。比如:教师应通过设置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个体或个体之间所面临的道德两难情景,如网络成瘾、计算机犯罪、网络性侵犯、侵犯知识产权、隐私权和权利等问题,使学生经历“认知失调”,在模拟情境下对信息伦理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改观学生的信息伦理判断能力和行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义、平等、责任、合作和自律的信息伦理精神。

3作为培育媒体组织职业精神的职业伦理教育

“新闻职业精神是有关新闻职业之所以为新闻职业的规定性的认识,它以价值观念系统的形式存在……通过职业实践和长期修炼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思想意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高品位的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从本源上看,新闻职业精神是属于社会意识的一种观念性的东西。新闻职业道德是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职业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一个方面。而职业伦理更具工具性。

融媒体背景下媒体组织与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等外部组织的关系日趋复杂,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日益公开、频繁。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已造成今天的媒体组织角色的多元性及记者职业规范的多重性。罗以澄等学者认为,现代新闻职业伦理的功能和角色不应只是自己一个专业的伦理,而应当受到社会的认可,达成广泛的共识。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人才的职业伦理教育应从媒体组织的伦理和记者个人的职业伦理两方面入手。其中,对与媒体组织的伦理教育,应搜集世界范围内的媒体实践案例,着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协调传媒组织的政治意识形态、商业利益、从业者利益和受众利益。譬如:通过分析新闻集团诉讼案的案例,探讨如何平衡媒体组织的商业利益与受众利益。又或者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媒体组织对于同一国际事件的报道文本,向学生讲师传媒组织的政治意识形态,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

而对于记者个人的职业伦理,除了教导新闻人才如何抵制有偿新闻,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新闻人才如何公正、平衡地进行新闻实践。这就需要与学生的实习指导结合起来。面对具体的新闻事件,如何观察人、事、物,如何判断社会现象,如何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如何做到免于被人利用或避免意识形态的偏执,都需要在指导学生的练习作品中予以规约,培养起新闻人才的职业认知。

4作为培育个体实践者把关人素养的伦理传播实践教育

“把关人”(gatekeeper)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提出的。卢因认为,在研究群体传播时,信息的流动是在一些含有“门区”的渠道里进行的,在这些渠道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是媒体记者,且鉴于新闻产品的专门化生产而存在。在融媒体背景下,把关人就分解为个体把关人与组织把关人。比如网民拥有信息采集和公共发布的权利,每一个网民可以充当个体把关人。而新闻工作者则兼具个体把关人和组织把关人的双重身份,两种身份在其个人自媒体中得到统一。

同时,融媒体时代的信息网络特征也改变了把关者的身份性质。在当前扁平化的信息网络中,依靠垂直垄断新闻信息资源而形成的传统把关者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不平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拥有受众注意力资源多寡而形成的意见领袖与普通受众之间的舆论引导力不平衡。记者自媒体由于职业经历的背书往往可以获得超于普通网民的关注,成为信息网络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的把关更侧重对于观点的把关。

意见领袖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但却是相对的意见引导者,因而必须提供一种伦理价值的审美标准。孔子编订“诗三百篇”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强调了道德传播的意义:作品端正和引导世风的伦理价值非常重要。尽管信息社会的道德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们对于公正、平等等普适价值观的追求并未停止。作为意见领袖的新闻记者应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评价,传播合乎社会公众期待的伦理规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在哪里,我的正面宣传重点就在哪里,以便掌握舆论斗爭的主动权。”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不仅树立合乎社会公约的伦理观,还积极投身于伦理传播中。通过伦理评价来引导社会的伦理审美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让丑恶现象在舆论压力之下销声匿迹。这就是新闻人才伦理观的培养和实践的统一。因此,新闻专业的写作训练应强调作品的伦理审美,并以国内外获奖新闻作品为蓝本向学生讲解伦理传播的技巧。

总之,伦理教育在协调个人在各方面的品性发展中具有灵魂作用。融媒体时代的舆论斗争日趋激烈,新闻专业主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困境。2013年,广州《新快报》记者陈永洲受人指使收人钱财,发表上市公司中联重科所谓财务作假内幕,向我们展示了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记者在个人利益、商业利益、受众利益等多方价值冲突中所面临的艰难的道德选择。同时,这一案例也启示我们:若没有坚定的伦理信念和健康的伦理价值观,决计当不了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因此,融媒体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更要关注学生形成健康的伦理价值观,在伦理教育中通过案例展示、情景设置引导学生通过理性思考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须知,知行合一,遵守伦理规范,传播伦理规范的新闻人才才是当下媒体产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比尔·科瓦齐、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

[2]Carr,D.Professionalism and Ethic in Teaching[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0,(23).

[3]罗以澄,司景新,黄宣传.现代新闻职业道德的转型、架构与实现[J].新闻与传播评论,2003:179.

[4]李金铨.香港媒介专业主义与政治过渡[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2):38.

[5]吴飞.新媒体革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命?[J].新闻记者,2013,(3):17.

[6]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http://www.ala.org/acrl/standard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2014116.

[7]刘彦尊.信息视阈中的学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8]张晓峰.新闻职业精神论[D].上海:复旦大学.2008.

猜你喜欢
新闻专业主义
浅谈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性报道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新闻反转剧”中的媒体责任冷思考
“全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社交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面临的新问题
新闻报道应引入刑事证据规则规避法律风险
公民记者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构建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