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高职类《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7-04-26 21:36杨西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9期
关键词:改革方法教学

摘 要: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对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在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并提出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关键词:化学反应工程 改革 教学 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是根据高职院校化工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而建设的一门职业技能核心课。根据化工生产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重新进行内容整合,构建成更加符合化工反应工艺操作技能和相关设备维护技能的实用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基础、强化工程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特点

《化学反应工程》是高职类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也是“三传一反”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及原理等知识领域,内容涉及到生产实际较多,难点较多。不少学生认为 《化学反应工程》是大学中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我院为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实训条件有限,因此,如何在较短的课时数内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成为我院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此,我们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二、课程现状

《化学反应工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教学中主要通过黑板板书等方法进行讲解,该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在教学中紧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但不直观、部分内容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手段落后,内容有限、陈旧,教学内容老化等问题较为突出,阻碍了教师与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观点等化工新进展的学习和掌握。

三、课程改革思路

通过对课程的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初步制定以下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改革

《化学反应工程》这门课的学习案例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反应器来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充分考虑内容的实用性、典型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紧密结合专业能力的要求,考虑知识点的合理分配以及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循序渐进,设计了六个案例内容。

各学习案例采用模块化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各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套,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达到了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

各种反应器的授课顺序概括为:参观实习→实训操作→基础理论→模拟仿真。使学习的知识不断加深、牢固,既符合认知规律,又完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

2.教学手段、方法改革

该课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众多大型化工设备结构、复杂的操作原理及流程、大量的工程计算。采用传统教科书+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因此教学手段的改革应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满足教学手段改革的需求,我们开发研制了多媒体电子教案。针对高职教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心编写,强化教学过程。在现代教学中,主要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能够利用图片、视频、音像等来演示化学反应过程以及设备构造,更加生动地描述课程的内容,学生也能够通过模拟的影像更加清楚地了解反应器的结构以及原理。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益处,但是讲授方法仍然是以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进行,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学生真正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教学方法上逐步改善原来课堂上的填鸭式教育,改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对學生的引导,提高学习积极性。

具体做法如下:

结合课堂置疑,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生求知欲;

指定自学资料、布置一定量思考题,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检验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状况,安排一定自学内容,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定一定数量的扩展读物和外版读物,使他们知识面得以拓宽,学科层次得以提高;

提出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问题进行研究,并为解决问题而自主学习相应的新知识,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组织学习报告,要求学生就自己学习新知识的体会进行公开表述或演示,其他学生对报告或成果做出积极的反应。

3.评价方法改革

学习领域考评遵循“以能力考评为中心,以过程考评为基础,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原则。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对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载体有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方案设计能力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项目演示情况评价、工作态度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重在过程;评价工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价方法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考评员评价等多途径相结合。

四、课程改革的成果与不足

该课程的改革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反应器的设计和标定还无法由学生带着任务在顶岗实习或生产实习环节完成。由于课时数及生产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基地的限制,教学计划还无法完全实现工学结合,课程内容的整合还不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西萍.化工反应原理与设备[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宝霞.《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1(4):33-35

作者简介:杨西萍(1966-),女,甘肃人,本科,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化工生产技术。

猜你喜欢
改革方法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改革之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备忘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可能是方法不对
改革创新(二)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