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教学模式下医学类职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构建

2017-04-26 17:03刘彬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9期
关键词:医学类工作坊英语专业

摘 要:目前国内翻译人才,尤其是医学英语翻译人才匮乏,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借助工作坊式的教学平台,同时利用院校优势资源,将英语专业的优秀学生及部分英语语言知识较强的医学专业生培养为拔尖医药英语翻译人才,满足翻译人才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工作坊 医学翻译人才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新的要求,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更多的是多元化的翻译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翻译人才应该是具有专门知识又具备高层次翻译能力的实践型的职业化人才。

一、医学类翻译人才的培养困境

医学类翻译由于其独有的专业性,一直被公认是专业翻译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不言而喻,医学专业人才在理解、把握本专业知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大多数医学专业人才由于英语语言基本功底不够,对中英语言对比、文化对比及思维方式对比了解不够深入,往往难以用地道的英语准确、清晰地进行表达。而英语专业生虽具备扎实的英汉语言功底,但由于对医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在理解表达时往往觉得力不从心,导致翻译“走形”。

另一方面,我国人才培养大都采用单轨制,即高校全程负责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终端的用人单位及市场却鲜有参与,造成人才培养往往与用人市场脱轨。开设英语院系的各类高校所制定出来的培养目标大都关注的是如何将英语专业生培养成具备一般性翻译能力的人才。在为数不多的医学类院校,其开设的英语院系亦缺乏与医学的特色结合,办学特色不突出。加之大多数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缺失,不能结合翻译行业现状及医学翻译进行针对性的讲授,使得医学类翻译人才的培养举步维艰。

二、“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及“翻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练就的”这一教学理念。此模式不是具体的翻译技巧抑或是翻譯实践经验单向地总结传授和单纯叠加。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共同讨论、翻译,课堂呈现翻译过程及疑难点,课后修改译文及评估翻译过程,进行译文评价等动态过程灵活实施课程教学,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有机延伸至课外,甚至延伸至对于整个翻译行业及翻译工作流程的全过程的体验,远远超出了狭隘教学的范围。

其次,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完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动态优化的顶层设计,着眼于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不断增加实战经验,在做中学。由传统翻译理论和经验的传授为主转向翻译能力培养模式为主,实现以师传生的单向无针对性课堂教学向工作坊翻译教学+实训基地的校内外全方位育人模式转变。

三、工作坊式翻译人才培养的策略构建

工作坊式翻译教学由于其独特的教学理念,注重让学生在“做中学”,近年来在各大高校翻译教学中广受欢迎,也被不少医学院校采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对其进行完善,以便全方位促进医学类翻译人才的培养。

(一)课程开设

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专业细分化的趋势,因此,翻译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翻译内容、具体的专业方向相结合。对于英语专业生,除开设本学科领域系列基础语言知识课程和翻译专业课程外,还可增设与医学相关课程作为选修课,鼓励学生跨学科深入到医学类课堂旁听。在这一点上,各大医学院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亦可聘用社会上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员授课,向学生介绍医学翻译行业目前现状、翻译项目承接交付流程、本地化操作,并适时引入典型性的翻译实例,让学生对医学类翻译工作有较为真实的了解。另外,对于部分非英语专业而又对医学翻译感兴趣的具备医学类背景的学生,学校可以特设渠道,允许其选修或作为旁听生参与到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及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做除了可以帮助非英语专业生强化英语基础知识及翻译技巧外,无形中也给学生之间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渠道,英语专业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医学知识可以求助于医学专业学生,反之,医学专业生在遇到某些翻译难点时亦可与英语专业生共同讨论。

(二)强化翻译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力量,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运用翻译工作坊教学的英语翻译教师不仅语言基本功应扎实,深谙翻译理论和技巧,能灵活地组织协调和点评学生的小组活动,更重要的是应具备丰富的英语翻译实践经验。若缺乏译员经历和经验,教师就无从了解翻译行业市场机制和运作方式,更谈不上培养专业翻译人才。

另外,教师应注重与时俱进,将CAT工具教学引入翻译教学。CAT工具作为一种省时、省力、高效的翻译辅助手段,在翻译行业广为使用。但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极少将其引入翻译教学,甚至有些高校教师对CAT的概念及操作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应积极引进高层次双师型人才,同时积极培养青年教师。

(三)构建翻译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作为“工作坊”式翻译教学的亮点应该大力推广。社会在人才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应积极与翻译公司及医学类科研院所共建实训平台,形成有效的指导团队,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有机会深入了解翻译行业的特点,接触到真实的翻译工作环境,积累翻译经验。另外,为了保证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实训过程中,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综合考评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在翻译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及译文质量在平时成绩中占到一定的比例,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译者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

四、结语

当今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医学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医学院校应加强翻译工作坊这种极具实践特色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加大“翻译基本功+医学知识背景”的培养,探索出一条具有医学特色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明.翻译工作坊(汉译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12).

[2]王少爽,王华树.互联网时代的翻译模式拓展——《翻译与网络本地化》述评[J].中国翻译,2015(4):59-62.

[3]游晟.医学院校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1):31-33.

作者简介:刘彬彬(1985-),女,长沙医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医学类工作坊英语专业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