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娃娃”再上春晚:天堂里的哥哥你可听到?

2017-04-26 16:49暖阳
知音(月末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戏兄妹俩豫剧

暖阳

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9岁女孩邓鸣璐以一曲精彩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再次惊艳舞台。

2013年春晚,4岁的邓鸣璐曾经跟哥哥邓鸣贺一起表演创意节目《剪花花》,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对可爱俏皮的“春晚娃娃”。当时兄妹俩约定,以后一定还要再来春晚。然而春节刚过,邓鸣贺突患白血病,在与病魔抗争了两年后,带着未了心愿和亲人的伤痛,离开了人世。

邓鸣璐一直是哥哥的“小跟班”,兄妹俩从小形影不离。邓鸣贺去世后,邓鸣璐整天哭着想哥哥,不得不中断了学戏。四年过去,这朵受伤的小花,如何走出伤痛,重新绽放?

厄运天降,“年画娃娃”双璧成单

2015年4月28日,春晚童星邓鸣贺白血病复发,抢救无效去世,这个曾经璀璨舞台的小生命遗憾地永远定格在了八岁。消息传出后,引发网友极度震惊,全家人更是悲痛欲绝,尤其是妹妹邓鸣璐,日思夜盼哥哥回来,却永远地失去了哥哥……

2008年7月,儿子邓鸣贺2岁时,24岁的刘照艳又生下女儿邓鸣璐。她和丈夫邓志伟都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农民,婚后跟公公邓庆华婆婆李俊玲住在一起,小鸣璐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更多欢乐。

邓庆华年轻时是大名县豫剧团的琵琶手,后来退休跟妻子经营农资店。2010年初,他带着孙子鸣贺来到河南淮阳县赵玲艺术学校,开始接受正规的戏曲教育。半年后,小鸣贺便成了耀眼小明星。2011年春,邓庆华把家里的农资店交给儿子儿媳打理,他和妻子李俊玲把鸣璐也带去淮阳学戏。祖孙四人租住在学校附近,兄妹俩每天起早贪黑学戏练功。

兄妹俩重新团聚在一起,都高兴得不得了。鸣贺还给妹妹当起了老师,眼神、走姿、动作,教得像模像样。每天早上起来,两个孩子都要练嗓子,哥哥在前,小鸣璐在后,哥哥给她做示范。鸣璐就像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在哪,她就在哪。

2012年,鸣贺作为“开门娃娃”参加了央视龙年春晚。他的出色表演,引起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关注,他们特意赶到邓家,与家长商定,接收鸣贺为学校的定向培养生,并分别安排鸣贺和鸣璐到丰台区西罗园第五小学、丰台区航天幼儿园就读。于是,兄妹俩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来到北京。而邓志伟夫妇俩则继续在老家打理家里的农资店,赚取两个孩子在北京学戏的费用。

兄妹俩白天上课,课余学戏,学业与演艺都进步神速。2012年7月,兄妹俩在央视《我要上春晚》选拔赛上,成功拿到了导演哈文的邀请函,紧接着参加了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兄妹俩表演的《剪花花》成为当晚喝彩声最高的节目,被称为“年画娃娃”,一夜红遍大江南北。演出结束后,鸣贺高兴地把妹妹抱了起来:“妹妹,今后咱们每年都来春晚!”鸣璐亲着哥哥的脸蛋喊:“好的,哥哥,你来我就来!”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厄运竟猝不及防地从天而降。

2013年正月初一,祖孙四人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老家。大年初三,鸣贺跟着父母走亲戚,晚上到家后就开始发烧,脸色发白。第二天,家人就带他到大名县医院做了个血常规,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都不正常,医生建议他们立即转院。家人着急坏了,一家六口当天下午就赶到了北京儿童医院,结果如晴天霹雳: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小鸣璐似懂非懂,看到爷爷奶奶痛哭,她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我要哥哥!爷爷,奶奶,带我去找哥哥吧……”

很快,鸣贺便在医院开始了化疗。为了挣钱给孩子治疗,邓志伟夫妇把家里的农资店关了,在医院附近打零工,给人卖服装看店等。得知他家的困难,无数喜爱兄妹俩的戏迷纷纷捐款,大家只有一个目的,留住小鸣贺的生命。

为防止交叉感染,最终全家人决定由母亲刘照艳一人在医院陪护孩子。鸣璐时不时地会想哥哥,不知偷偷抹了多少眼泪。开始的时候,兄妹俩只能在打电话时说上几句话,每次听到妹妹问:“哥哥你快点回来啊,你不在家都没人陪我玩儿……”治疗时一直很坚强、做腰穿骨穿都不哭的鸣贺这时就会哭起来:“哥哥过几天就回来了,妹妹等着我……”两个孩子一个在那头哭,一个在这头哭。

五个月后,邓鸣贺的病情总算得到了控制。医生说,只要三年内不再复发,就算彻底痊愈。全家人总算松了一口气。

2013年8月13日,妈妈带着鸣贺出院了。鸣贺拉着妹妹的手,问:“这半年你有没有偷懒呀?唱一段给哥听听。”小鸣璐好奇地摸着哥哥的光头,说:“哥哥,最近老师教了我很多东西,你肯定没学过。”鸣贺说:“那以后你就能给哥当老师了。”小鸣璐以为,哥哥以后又可以陪她一起学戏了,全家人也都把重心放在帮助鸣贺康复上,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

原本以為,小鸣贺情况稳定后,便可以回到学校上学,家人甚至为他买好了新书包,学校老师同学知道他即将回去,也都很高兴。

哪知不久,邓鸣贺又出现了高烧不退浑身疼痛的状况,刘照艳夫妻带儿子到北京市人民医院一检查,顿时如雷轰顶:白血病复发了!唯一的治疗方法只有骨髓移植!邓志伟和刘照艳争着要给儿子捐骨髓,经过配型检查,父子俩骨髓配型成功。2014年3月,医生为他们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

绝望的黑洞中再次穿过一丝希望的光亮。电话里,鸣璐鼓励鸣贺:“哥哥,你早点好起来!”鸣贺说:“哥哥没忘,等我好了我们继续唱。”不成想,鸣贺没有来得及兑现和妹妹的约定。三个月后,他出现了排异反应,很快病危。2015年4月28日,小鸣贺带着和妹妹未完成的约定,离开了人世。

邓鸣贺走了,爷爷奶奶几次昏厥,爸爸妈妈哭得肝肠寸断。小鸣璐抱着哥哥的遗像一边走一边哭,她还太小,不太明白死亡是什么意思,听说哥哥再也回不来了,她在墓地旁哭着不肯走,闹着吵着要找哥哥,怎么劝都劝不住。此情此景,令无数人落泪。

最痛的思念,兄妹约定成绝唱

自从哥哥走后,鸣璐不能再听一句豫剧,只要一听,就泪流满面,更别说唱了。而爷爷也因极度悲伤,连活着的心都没有了,更没有心思带鸣璐学戏。

2015年9月,邓鸣璐已是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五小二年级的学生。这是哥哥曾经就读的学校,而作为学校里的小明星,到处都有哥哥曾经的身影。偶尔听别的同学提到哥哥的名字,鸣璐总是暗自悲伤。学校开设了“京剧进校园”课程,若在以往,这是小鸣璐最喜欢的课,可现在一到这个课,她就想起哥哥,忍不住流泪,一句都学不了。老师心疼她,想帮她尽快走出阴影。见她一句都唱不了,就让她练嗓子,可鸣璐练一下就哽咽了,没法继续下去。

一天,一位戏曲界的朋友对邓庆华说:“小鸣璐的情绪太过悲伤,长此下去肯定不行,孩子未来还很长,你们必须帮着她走出来,不然她以后可怎么走?”邓庆华答应着,可他自己也还无法走出悲伤,提起孙子就哭,妻子和儿子儿媳也是一样,全家的生活状态都一塌糊涂,如何安慰鸣璐?

经过再三考虑,全家人让鸣璐自己做决定。于是,爷爷问鸣璐:“你以后还想学戏吗?”这一问不要紧,小鸣璐一下大哭起来:“想学,可是爷爷,我一唱就想哥哥,一想哥哥就难受,就想哭……”见她这样,家人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此后,鸣璐似乎把豫剧两个字彻底从字典里删除了,生活回到了最简单的状态,每天上学、放学,脸上再没了笑容,心里似乎藏着摸不透的心事。不久李俊玲在老家的老父亲生病,她要回去照顾。鸣璐听说奶奶要回老家,她知道哥哥在老家,抱着奶奶的腿哭着要奶奶带她回去找哥哥,邓志伟费了好大劲才劝她放开奶奶,触景生情,他抱起女儿又是一阵撕心裂肺的痛哭。

奶奶走后,小鸣璐想奶奶,也想哥哥。想哥哥的时候,她就拿出哥哥以前送给她的画反复地看,细细地看。这幅画是她第一次上春晚之前,哥哥送给她的。当时,因为即将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面对全国观众,彩排时的小鸣璐心里特别害怕。哥哥为了给她鼓励,便偷偷画了这幅画送给她。画面上是两个朋友,手拉手跳着舞。哥哥告诉她:“这两个小孩就是哥哥和你,你看,哥哥永远拉着你的手。有哥哥在,你什么都不用怕……”此时,鸣璐抱着这幅画,哥哥的话还在耳边,却不见了人,她又一次哭得稀里哗啦。这时,邓庆华来找孙女。见到爷爷进来,小鸣璐赶紧把画藏进了抽屉,偷偷把眼泪擦了。可邓庆华还是看到了孙女脸上的泪痕,他摸摸孩子的头,故作轻松地劝道:“鸣璐,你还记得有一次,你学戏累得哭鼻子,哥哥当时怎么说的?他说妹妹是最棒的,她哭是因为高兴,绝对不是因为累或者其他,谁也不能笑她……”

鸣璐眼眶又红了:“我记得。”“哥哥走了,咱们每个人都伤心,可你这样,哥哥在天上看着能开心吗?我们应该好好生活,让哥哥放心,对不对?”小鸣璐点点头:“爷爷,我再也不哭鼻子了……”

2016年春节,鸣璐跟着爷爷和父母回到老家过年。这是鸣贺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看到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全家人的心情又悲伤起来。怕鸣璐好不容易缓和的心情再次波动,吃过饭,爷爷提出带她出去走走。不知不觉又来到了县里的戏迷协会,之前祖孙三人是这里的常客,很多人都认识他们,小鸣贺也是在这里第一次登台。看着熟悉的舞台,邓庆华泪眼迷蒙。鸣璐拽了拽爷爷的袖子,想安慰他,可又不知怎么说,想来想去,她提出:“爷爷,我上去唱两句,你给我当观众,好不好?”

这是孙子去世后,孙女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唱豫剧,邓庆华哽咽着点点头。小鸣璐走上去,起了个势,清唱了几句《朝阳沟》选段。虽然很长时间没唱,举手投足间却依然颇具韵味。邓庆华听着听着,不觉泪流满面。回到家,邓庆华一夜无眠。孙子去世后,豫剧成了全家人的痛,小鸣璐说不唱了,家里人也没再坚持,可他知道,孩子爱唱豫剧。

再登春晚,天堂里的哥哥你可听到

回到北京后,邓庆华问孙女:“你实话跟爷爷说,你还想唱豫剧吗?”小鸣璐看着爷爷,沉默着没有回答。“没事,你跟爷爷说实话,爷爷就想听听你的心里话。”“我不敢唱,我怕唱了你们会伤心,我不想再看见你们哭了……”孩子的话一下子戳痛了邓庆华的心,他以为一直是他们在安慰孩子,没有想到,是孩子一直在安慰他们。他帮孙女把眼泪擦掉,对她说:“如果你想唱,就继续唱。”“我如果继续唱,爸爸妈妈会伤心吗?”“不会,他们会很开心。你不是跟哥哥约定要再次登上春晚舞台吗,哥哥虽然走了,但他的愿望还在,你要带着哥哥那份愿望,好好学。”

小鸣璐点点头:“我就怕没有哥哥在,自己学不好。”“不试试怎么知道?”邓庆华指指天,“你只要记着,哥哥在天上看着你,你就不那么害怕了。好好唱,让哥哥在天上也能听到你的声音。”小鸣璐抹掉眼泪问爷爷:“如果我继续唱,哥哥会开心吗?他能听到吗?”“能,他肯定会很开心。”

自从鸣贺生病住院开始,鸣璐就再没唱过。时隔三年多,再次把豫剧捡拾起来,难度可想而知。2016年年初,邓庆华和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的徒弟刘冰共同成立了北京兰凤少儿明星艺术团,刘冰先生成为了小鸣璐的豫剧老师,同时,北京京剧院的京剧名家张萍老师也愿意来教小鸣璐。在两个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小鸣璐进步很快。为帮助她长进,刘照艳把藏起来的录音U盘也拿了出来,有空就放给她听。每天晚上,邓庆华都弹起琵琶,给孙女伴奏,帮她练习唱段。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鸣璐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一天,她主动跟爷爷提出:“爷爷,哥哥生病的时候,好多好心人帮了我们家,以后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邓庆华听后很欣慰:“好,以后咱多做好事,多帮助人。”此后,只要有机会,小鸣璐就会去参加一些慈善活动。她也荣幸地被评为北京星光基金公益形象大使;中国关心下一代公益宣传大使;“中国儿歌榜·中国榜样童星”最佳励志童星奖……一切的一切,小鸣璐都希望哥哥能看到。

2016年4月28日,是哥哥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哥哥走了多久,對他的思念就有多长。小鸣璐在微博里写道:“以前我总像是哥哥的‘跟屁虫一样,做什么事都离不开哥哥,是哥哥带着我一起学习戏曲,一起录节目,一直照顾我……

自从哥哥走后,这一年来我感觉好孤单。没有哥哥陪伴的日子,做什么事都要靠我自己,从此没有了哥哥的依靠。每当晚上睡觉梦见哥哥的时候,哥哥还是拍着我的肩膀对我说:啥事都别怕,有哥哥在。一直以来,哥哥都是我心目中好榜样,好伙伴。每次排练戏曲的时候,哥哥总是带着我一起学习,哪一个动作、神态不到位,哥哥就会及时给我纠正,我在哥哥的帮助下,才学会了好多戏曲,有了今天的成就。哥哥,今天是你离开我们一年的‘特别日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真的好难受。爷爷说我在台上唱戏,你在天上都能听见,哥哥,你听见我的声音了吗?”

2016年11月,鸣璐再次参加了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选拔赛。听说她是邓鸣贺的妹妹,有观众在后台默默给了她一个拥抱。鸣璐笑着告诉对方:“谢谢您!我会好好表演,不给哥哥丢脸。”最终,凭借出色的表演,鸣璐进入了总决赛。

总决赛时,邓鸣璐以一段豫剧《花木兰》,得到了现场艺术家们认可,直接进入了《直通春晚》节目,并拿到了2017年春晚总导演杨东升签发的“春晚彩排邀请函”。走下舞台,邓鸣璐第一时间给爷爷打电话:“爷爷,我终于可以再去春晚了,哥哥能看见吗?”电话那边,邓庆华泣不成声:“能!一定能!”

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邓鸣璐再次带着哥哥的相片上场。一曲英姿飒爽大气磅礴的《穆桂英挂帅》,听得大家连连叫好,掌声雷动。那一刻,她兑现了与哥哥“再上春晚”的约定。演出结束,看着璀璨的舞台,邓鸣璐把哥哥的相片捧在手里泪流满面:哥哥,你一定在天上听到了我的声音……

(了解主人公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并回复”邓鸣璐“。)

编辑/张哲

猜你喜欢
学戏兄妹俩豫剧
事在人为,是世上最好的道理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戏苑”萌娃
Horse Riding*
眼睛
开心一刻
谨防陌生人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