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师范教学如何适应社会新形势

2017-04-27 00:39丁玉友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形势发展方向教学策略

丁玉友

【摘要】随着师范类学校与非师范类学校界限越来越模糊,师范类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以及师资队伍的薄弱,中等师范类学校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中等师范类学校必须认清当前形势,分析目前自己的发展劣势,并针对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从而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中等师范;形势;问题;教学策略;发展方向

一、引言

现代社会对师范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师范学校所输送的教师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于中等师范教学来说,其面临的挑战无疑更大。现在一些高等院校与师范类的学校界限越来越模糊,其他普通院校的毕业生也可以从事教师行业,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地方中等师范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传统的师范院校独家承担教师培养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现在许多院校的综合性越来越强,为了提高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众多高校都设置有师范类专业。这种现象的普遍化使师范类院校和非师范类院校之间的高墙被推倒,二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已经找不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的知名度、教学水平以及师资力量都比师范类的院校强,这就严重削弱了师范类院校的竞争力,使师范类的毕业生更难找到工作。

(二)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

国家一直秉承着教育为本的理念,多年来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较大,但是国家对于教育的建设有一定的倾斜性。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国家致力于培养一批世界性的一流大学,对地方重点大学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在这样具有严重倾斜性的政策支持下,地方重点大学和师范类院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导致师范类院校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不断下滑。由于整体地位的下滑,学生更加不愿意报考师范类院校,导致师范类院校的生源质量也呈下降趋势。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师范类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整体地位不断被拉低。

(三)地方政府对地方师范院校的认同度和关注度有所下降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开始倡导高校参与地方建设当中去,因此一些国家性重点大学通过合作项目参与到地方建设的研究当中。地方政府也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与重点高校合作,开发各种项目。为了缓解地方的财政压力,政府部门就会缩减地方院校的财政投入,在政策上也会出现向重点高校倾斜的现象。这就给地方院校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使其发展的环境更加恶劣。首先,地方院校缺少财政支持,其学校建设及教学质量都会呈现下滑的趋势;其次,缺少地方政府政策性的支持,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就缺少很多就业机会,加大就业压力。

三、目前中等师范教学现状与呈现问题

(一)毕业生职业出口狭窄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等师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各个行业需求的教育性人才。它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出各行各业所需要的技术性人才,只需要有技术水平就可以胜任各项工作。中等师范教育不仅要求掌握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具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更高,一般的工作至少要求大专以上,稍微要求高一点的就得本科甚至研究生。这就使中等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变得更加狭窄,只能供职于小学甚至幼儿园。

(二)学科设置过于专业,教学模式单一、陈旧

现代中等师范教学的普遍现象就是与社会脱节,学校根本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师人才,只会以课授课。师范类院校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固定的科目教授学生,学生最后只是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许多师范类学校过分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毕业生只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而真正到工作岗位上的时候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

(三)生源质量直线下降

中等师范类学校的生源主要是一些没考上高中的,或是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是“问题少年”,需要教师、家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这些具有相同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成长环境将更加不利。在这种环境影响之下,学生只会变得更加叛逆,素质更加低下,越来越难以管束,从而导致毕业生的整体质量下滑。

(四)师资队伍缺少“双证”教师

现在的中等师范学校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使得一些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谓的“双证”教师就是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能力,而对于许多师范类的毕业生而言,能做到第一点已经很不错了,几乎没有师范毕业生能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在这样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学校应该针对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新形势下中等师范教学策略与发展方向

(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各大师范类学校应该认清现在院校的发展形势,立即转变发展模式,传统的理论教学根本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院校应该以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标准为培养目标,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素质交流,真正深入到社会中,切实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搜集社会发展信息,结合本学校的特色,改变学校的培养结构,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杜绝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的现象,切实为社会输送各种有用的人才。

(二)优化学校教育资源

学校要以自己作为改革的对象,首先要深入调查社会所需要的师范类人才,然后反思自己学校毕业生的不足,针对学生的竞争劣势重新设置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学校可以举办各种活动,让学校里的教師“走出去”,定期到各大幼儿园、中小学进行交流,了解现代教育的改革以及人才的要求。其次,学校可以外聘一些有实践能力的教师,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针对师范院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应该适时转变教学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要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寻找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学校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对教师行业充满激情,并且以实践教学方式代替理论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加大对师范教育的财政投入

师范院校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地方师范院校给予支持,可以通过设置专款来提高师范学校的教学水平。政府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给学校和用人单位提供交流的机会,改变学生的就业情况,并通过政策支持,鼓励一些优秀生源报考师范类院校,提高生源质量。

【参考文献】

[1]卜红双.地方师范院校发展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386-390.

[2]陈武林,黄友安.组织变革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内生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20-24.

猜你喜欢
形势发展方向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