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17-04-27 12:53崔晓红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平面设计传统文化

崔晓红

摘要:现代设计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在符合文化发展要求的条件下,现代设计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之处的同时,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理解本土文化中的精髓,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争取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个性融汇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实践。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中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01-0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了一代代炎黄子孙,灿烂的华夏文明孕育着我们的希望。当科技的发展带我们步入了新的时代,摩天大楼取代了小桥流水的意境,高科技挤走了我们久违的曲径幽幽。当我们感受着时代的气息时却发现中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我们的根基,它是我们从事平面设计活动的基础和支持。

1.中國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承

1.1形象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炼后,逐步形成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其中包括人物、植物、动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以及多种元素组合而成的纹样。这些图形元素形象简练,内容丰富,内涵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形象元素逐渐受到设计者的重视并巧妙地应用在现代设计中,给设计作品带来一缕全新的气息。

最典型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结合书法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夸张变形的手法,巧妙地将标志幻化为一个向前奔跑的运动人形,同时人的造型近似现代汉语简体"京"字。整个标志在精准表现丰富内涵的同时,既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又蕴含了浓重的中国韵味。再如靳埭强先生的海报《自在》系列,将如诗般的水墨元素与表达主题的物体一同安排在画面中,使其画面元素风格各异,或行云流水般自在,或憨态可掬惹人怜爱,或自由自在洒脱,或木讷若拙,处处契合“行”、“坐”、“睡”、“吃”、“玩”等生命之真谛,把真景化成意境,将精神注入画面,情景交融,相映成趣,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给人以气韵生动之感。

1.2传统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传习。提到传统的色彩,第一想到的恐怕就是红色了。红色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颜色,看到红色就会想到娶媳妇,想到过大年,想到一切与"喜"有关的事宜,总之红色就是洋溢着幸福和喜悦的色彩,是一种积极快乐的色彩。上古人把红色分为红色、朱色、赤色,三者都是指鲜艳而浓重的色彩,但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上古人认为赤为正色,朱和红都为间色。《论语·雍也第六》说:"子谓仲尼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骍就是赤色的马或牛。这句话就是说:杂色毛的牛,如果其孩子是红色,而且很周正,即使人不重用,鬼神也会看中的,会把它作为祭祀的礼品。说明在古代一头赤色的牛被认为是最好的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红色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特殊。当然,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很好的去区分红色、朱色、赤色,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去严格区分了,因为不论是哪种红色都是中国人喜爱的色彩,都是吉祥美好的代名词。在平面设计中,红色依然备受青睐,凡是表达喜庆的意味,设计者第一想到的就是红色的应用。

1.3思维方式在平面设计中的体现。中华文化自古以来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以和为贵”的顾整体、求中和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承认和包容,进行沟通、协调以求达到和谐统一。“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强调人与外界的和谐统一。

2.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

经济全球化和随之产生的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已经来到,面对这种境况,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全球一体化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同时也会抹杀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失去民族个性。现代设计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在符合文化发展要求的条件下,现代设计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之处的同时,要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理解本土文化中的精髓,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争取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个性融汇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实践。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打破"照猫画虎"全然照搬的层面,也不能一味摒弃传统,认为传统的就是落后的,这两种行为是极端的,我们应本着有取有舍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在进行设计时,挖掘传统元素的精神所在,要不断创新,避免停滞不前。目前很多设计在借用中国传统元素上,只在形式上本身做文章,不去学习中国文化的精髓,认为是在发扬中国文化,殊不知这种流于表面的吸收对文化的传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像无根之树,没有营养的供给,迟早会枯死。正如靳埭强先生所说的,"中国设计师偏好用中国的形式符号,这本身没有问题,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我希望这不应是一种表面上的搬用与模仿,而是要有真正的思考。这些元素应该在你的思考之下有所变化,变成你自己的语言。"确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上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

[2]陈瑛.《中国伦理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4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平面设计传统文化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