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口语课成语教学探究
——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为考察对象

2017-05-02 02:46吴默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成语留学生口语

吴默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对外汉语口语课成语教学探究
——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为考察对象

吴默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成语教学应结合课文话题来展开,不同内容、不同来源的成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在讲解成语的过程中,说明成语的结构与展示成语的用法应该双管齐下,这样才能使留学生减少成语使用的偏误。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成语教学;教学设计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业界的重视。必须看到,口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环节,凸显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这方面仍有待拓展。

作为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①。留学生若能熟练运用一些成语,不但可以言简意赅地表达,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汉文化,提升自身的语言修养。不过,由于成语在理解和运用上有一定难度,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一般不太重视成语,甚至会有意回避成语的使用。因此,成语教学至今仍是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一个弱项。

如何掌握并很好地运用汉语成语,不仅是留学生面临的学习难题,也是对外汉语教师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外国学生识词、辨词、选词、用词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交际中正确的理解和表达能力”②。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均不可避免地要有所涉及。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能够在日常口语交际中灵活地运用,这无疑是其拥有较高汉语水平的标志之一。因此,成语教学应成为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但是,由于成语只是熟语的一种,并不属于基本词汇,因此,成语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受重视。而在对外汉语口语课中,成语教学更是明显处于劣势地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成语的数量庞大,字数又比普通词语多,并且一部分还具有变体形式,容易造成留学生的记忆困难。留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古代汉语,或者古代汉语知识比较少,学习、理解成语的难度也较大。

第二,除日韩学生外,许多留学生的母语中并不存在与汉语成语完全对应的词语,对成语的零接触和零认知容易使留学生滋生畏难情绪。

第三,成语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与留学生的母语文化往往不相匹配。文化因素的干扰也会在无形中加剧成语学习的难度。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富有表现力的部分。通过成语教学,让留学生在合适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成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日常交际语言,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还可以增强留学生驾驭汉语的自信心。

成语教学最大的功效之一是能够带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成语不仅记载了中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生产和生活经验,还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认知方式,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强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是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成语分布情况

苏州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口语课使用的教材为对外汉语长期进修教材《发展汉语》。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为例,该教材适合具有中级汉语水平、已掌握基本汉语语法和2 000~2 500常用词的留学生使用,核心目标是培养基于日常对话和语篇语段的口语综合表达能力。该教材共15单元,共计45课,每个单元涉及一个社会生活中的一般话题,如学习工作、家庭生活等。在《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472个生词中,共出现成语28个,占全部生词的5.9%。详情见表1。

《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中出现的成语大多与课文话题密切相关。例如,成语“卿卿我我”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惑溺》,该成语描述了王安丰和妻子恩爱和睦的日常生活,用来形容男女间关系亲密,情意绵绵。这一成语出现在中国家庭生活中婚恋关系这一课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婚恋话题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记住该成语的使用范围。

就具体内容而言,《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中的成语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为故事类成语,包括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外来文化故事等,如“吹毛求疵”“画蛇添足”。第二类为名言警句类成语,如出自《论语》的“因材施教”“举一反三”,出自《诗经》的“手舞足蹈”“从容不迫”。第三类为民众口语类成语,如“应有尽有”“举手之劳”“不言而喻”,而“一无所有”“不可思议”则来自佛门人士的口语。

表1 《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生词中出现的成语

就教学难度而言,《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中出现的成语总体上处于中级难度,相当于HSK(汉语水平考试)4级水平。其中“应有尽有、不言而喻、一无所有、无时无刻、不可思议、一无是处、想方设法、举手之劳、名副其实、小题大做、举一反三、讨价还价”等成语见于《基于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成语使用调查情况》,占《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总成语数量的42.9%。另外,教材中所有28个成语均见于《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修订版)。

综上,虽然中级阶段口语课中所涉及的成语数量很少,但其类型却不尽相同。有些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适用于很多情境;有些成语则是在特定情境下才可以使用。因此,在成语教学中,需要具体分析,具体设计。

二、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方案

迄今为止,有关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成果并不多。张永芳从留学生成语使用偏误入手,认为使用成语后,“学生顾此失彼,把句子中其他语法规则丢了”,因此成语入句后出现的偏误更多③,主张要突出成语的语法功能和句法功能的教学。而张亚茹则认为“成语结构与其语法功能有对应关系”④,强调应兼顾成语的语法分析和句法功能两方面的教学。

在讲解成语的过程中,仅仅向留学生说明成语的结构及其句法功能是不够的,还应尽可能地展示成语的用法,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留学生成语使用的偏误。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成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案,以达到理想的成语教学目标,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对外汉语口语课中,成语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讲述成语的来源,解释成语的含义,用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语替代,并不要求留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加以应用,尤其不强调成语在口语交际中的特殊表达效果。因此留学生大多知道所学成语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运用成语进行交际。成语教学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口语课的成语教学与综合课堂的口语教学大致相同。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开展成语教学,一要立足于日常口语交际,二要立足于成语本身,三要立足于成语运用。

(一)故事类成语的教学设计

故事类成语在整个成语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在讲解故事类成语时,教师可通过追本溯源法以及图片展示等手段,揭示该成语的来源。因为这部分成语往往具有丰富有趣的文化内涵,很容易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故事追本溯源,可以让留学生对成语的字面含义、实际含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利于他们理解与接受成语。杨晓黎在《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一文中指出:故事性强的、民族性鲜明的、浅显易懂的成语是我们的选择范围与重点讲解对象,如“守株待兔”“守口如瓶”等⑤。

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中的“画蛇添足”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留学生亲身感受,如让学生进行画蛇比赛,然后给某一条蛇添上几只脚,问学生添上脚的画是否可以赢得比赛,以此来演示“画蛇添足”的语素义。在讲解语素义时,教师可通过影像或图文来展示古人画蛇的过程,利用视听法刺激留学生的感官,使他们掌握“画蛇添足”的字面意义以及引申意义。学习了“画蛇添足”的意义之后,教师就可以适时引入语境和用法的练习。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提出,词的教学应与句子教学相结合,要利用词的聚合和组合关系来学习词的用法⑥。因此,为了让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使用成语,教师要通过具体句子让留学生整体感知。例如,教师在给出“画蛇添足”正确例句后,就可以请学生进行造句练习,以查验学生是否明确使用语境。

成语“画蛇添足”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方法:故事体演法。

2)教学活动:(1)教师板书成语“画蛇添足”,领读,齐读。(2)组织学生画蛇,评选画得最好的一条蛇。大家都画好后,选一张加上几只脚。提问该画作是否可以胜出。(3)总结该成语的语素义,解释该成语的出处和比喻义。(4)语法内容讲解,“画蛇添足”在句子中作宾语,连动式。语用意义上含贬义色彩。

3)教具:板书、白纸。

4)练习设计:(1)展示例句:“文章写到这里就可以了,后面的就是画蛇添足了。”(2)请留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使用“画蛇添足”造句,纠错。

(二)名言警句类成语的教学设计

名言警句类成语具有民族性的特点,往往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善恶观念、民族性格、生活经验及理想信念等。针对这类成语的教学,教师应把重点置于讲解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帮助留学生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进而更好地运用此类成语。

以《发展汉语·中级口语Ⅱ》中的“举一反三”为例。教师在讲解“举一反三”时,可以先从留学生熟悉的孔子讲起,接着讲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含义,让留学生了解“举一反三”的生成方式。讲解“举一反三”的来源和语素义后,可以举例说明,例如,如果我们看到枯叶从树上落下,可以得出秋天到了,天气转凉,早晚要加衣服,这个过程就是举一反三。

成语“举一反三”教学设计如下:

1)教学方法:语境法、成语文化结合法。

2)教学活动:(1)教师板书成语“举一反三”,领读,齐读。(2)介绍孔子和孔子的教育理念。(3)展示名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合中华文化,解释孔子“举一反三”的教学理念:“我说出一个方面,你们应该想到另外几个方面,如果不能的话,我也不会再教你们了。”(4)创设情境:看到落叶,可以举一反三知道什么?如:秋天来了,要降温,需加衣等。(5)讲解语法意义: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讲解语用含义:含褒义。

3)教具:板书

4)练习设计:(1)分小组请学生给出生活中“举一反三”的例子。(2)点评并讲解,总结“举一反三”的用法,纠错。

(三)民众口语类成语的教学设计

相较于故事类成语和名言警句类成语,民众口语类成语较为浅显易懂。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大多不需要详细设计,只需说明成语用法和意义即可,其他深层信息(如来源或出处)对掌握该类成语的作用并不大,可以略去不谈。这类成语如“举手之劳”,可采用全身反应法,示范“举手”,表明是一动手就能办到的小事。

由于这类成语在口语交际中应用比较广泛,且有一些有固定的语言模式,教师可以在口语课上着重训练留学生对这类成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两人一组,运用“举手之劳”来编排对话,以此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该成语。

三、结语

汉语成语常常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含义。留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使用成语,实际上是其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衔接的过程,也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过程。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成语教学应该在对外汉语口语课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口语课中,应着力加强成语教学的实践环节,使留学生不但理解成语的语素义与比喻义,也能掌握成语的语用规则,从而实现在日常交际中正确使用成语的目的。

注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254页。

②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51页。

③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3期,第30页。

④张亚茹:《试论高级阶段的成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1期,第123页。

⑤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第89-91页。

⑥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62页。

[1]曹素冉.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的研究与教学[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8.

[2]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3]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4]胡明扬.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汇教学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14-19.

[5]魏艳伶.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S1):245-246.

[6]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89-92.

[7]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9(3):25-30.

[8]张亚茹.试论高级阶段的成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2006(1):119-125.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2.015

2017-01-03

吴默(1993— ),女,硕士研究生。

H195.3

B

1673-0887(2017)02-0062-04

猜你喜欢
成语留学生口语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拼成语
口语对对碰
猜成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