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析

2017-05-03 20:37韦红教杨洋覃峰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构建

韦红教+杨洋+覃峰

【摘 要】本文分析基于新媒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提出高职院校进一步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宏伟目标的方式,为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強学生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落实提供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 新媒体 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038-02

高职院校开展适应于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直接关系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经之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交通,服务广西,面向东南亚,主动为广西公路建设、公路养护、汽车维修、汽车营销、交通网络技术、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着力开展适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教育,旨在为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顺应当代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大学生普遍为“90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了大学生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进行交流、学习、生活,高等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如何应用新媒体发展强势的新契机,积极地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推广,成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战场的突破口。通过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创业理念,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基于新媒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原动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可以促使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生”。“共生”理论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de·Bary)提出,用以描述不同生物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并逐渐走向联合,共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互相依赖,各能获得一定利益的一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开展一个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促进与改革的共生环境,与此同时,这种共生环境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更为客观的是,创业教育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现实的、开放性的指导作用,职业教育理念也可以通过工学结合等一系列手段与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就形成了创业教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纽带关系,使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意义更为突出。

(三)积极开展以需求分析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些应用型人才进入企业之后往往会再一次通过岗前培训等方式掌握对应的岗位技能。高职院校如果通过企业岗位需求与人才招聘趋势分析,联合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等方式开展针对就业岗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在区域与行业人才培养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大减少企业资源的消耗,使企业仍然站在人才需求的主导位置。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规模较大,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上升。但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复杂,大部分学生难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的学生也难以在一个岗位持之以恒,而且大部分学生依然保有较为传统的就业观念,甚至对于创新创业持观望态度,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

首先,高职院校普遍以学生就业率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首要标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于要求成果,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的沉淀。通常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立体的、宏观的、持久的过程,当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具有创业创新思维、创业创新能力、创业创新素质的时候,肯定是在此之前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与此同时,校园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也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往往只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入校以来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对于创新创业理念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这一点对于高职院校建立一个长效的、稳定的、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尤为重要。

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尚待提高,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高职院校近年来着力培养专业内高质量技术型人才,学生对于本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与理解较为全面。不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单一学科或者专业内技能的熟练,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只有深化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提高教师及辅导员队伍在平常的工作中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多种媒体媒介、多种知识启发方式,才能在提高教师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具有针对性、时效性较强的高职院校创业创新应用型人才。

最后,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载体的忽视也不容小觑。实践活动,作为创业创新教育的载体,被许多致力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轻视,其实,高职院校学生把通过创新创业启发与指导后所产生的创新创业细胞通过实践活动发挥与展现出来才是高职院校应当深入思考的。高职院校想要开发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通过创业平台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地触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才能建立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最终达到以创业教育带动就业的本质目的。

三、基于新媒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当是一个持久的、学生思想工作与教学工作相配合的、逐步形成并完善的过程,系统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需要校園文化构建、学生管理、课堂教学以及创业实践等多方面配合完成。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基于新媒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如图1所示。

具体说来,基于新媒体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步,基础性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微信、微博等高职院校学生耳熟能详并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体传播积极的、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知识,逐步地在高职院校中以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建立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良好氛围,这样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接下来的开展更有文化基础以及强大的群众基础,也能更好地落实高职院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第二步,融合性教育。融合性教育的指导思想旨在充分弥补学科及专业内课程体系的创新性欠缺,通过利用整个学院专业间的资源互补,教师可以逐渐深化师资转型,学校可以逐步进行制度建设,实现全面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对已经有专业功底的不同专业及学科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专业交流,使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与思维的学生产生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萌芽的萌生,这个过程不仅是创业课堂所能给予的,而且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等其他方式融合,最终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雏形。

第三步,实践性教育。实践性教育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通过例如创业大赛、创业协会、创业基地等多种于创新创业平台之上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将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能力尽情发挥,从而完整地开发高职院校学生各方面创新创业素质,最终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高职院校学生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

相信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所构建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会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高职院校的全面落实,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代表的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王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有效路径的探索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7)

[2]朱国奉.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实践与评价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3]田秀萍,先有创新的教师后有创新的学生[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

[4]吴智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8)

[5]杜爱玲.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6)

[6]李晓平.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途径研究[J].高职探析,2015(8)

[7]雷玉梅.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析[J].学周刊,2016(2)

[8]王平.高职院校“四全”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

[9]徐晓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5B086);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项目(201316033);2016年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JZY2016B13)

【作者简介】韦红教(1970— ),男,广西柳江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讲师;杨 洋(1988— ),男,甘肃兰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教师;覃 峰(1976— ),男,广西大化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副主任,教授。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育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