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

2017-05-03 11:16黎敬锋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课题研究校本研修高中语文

【摘 要】本文分析北海中学语文组教师校本研修的现状,提出要想使教师进行校本研修,学校层面要使之制度化,要把校本研修作为教师考核指标,要做好相关的资源保障;教研组层面要保证校本研修的实效性,采用主题学习工作坊的培训方式进行研修,通过课例研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校本研修。

【关键词】高中语文 校本研修 共同备课工作坊 课例研修 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27-03

作为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广西最早的 16 所重点中学之一,北海中学承担着全北海人民“办优质精品教育”的重任。2014 年 8 月学校整体搬迁到占地 440 亩的新校区,享有配套设施齐全的教育资源。但是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如何真正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

以语文组为例,谈谈新课标背景下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

一、北海中学语文学科校本研修的现状及成因

(一)现状

1.校本研修的内容形式单调低效

除了学校安排的讲座、培训外,语文组的校本研修在形式与内容上与学校安排的教研组活动没有什么区别。即每周安排固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包括整个大组的集体备课和分年级的小组集体备课。这样的集体备课安排,更多服务于日常教学,对教学的正常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内容形式过于单调,“研”和“修”的成分太少。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活动,但求能够交差、应对检查,不少教师并没有认真投入研究,研修的效果注定很低。

2.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主动性不足

部分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根本不重要或者没有意义。一到教研组开展活动的时候,他们都会千方百计地找理由请假,即使参加也是应付了事。部分教师表面上接受但实际只想保持现状。他们习惯于当“教”的角色,当要他们当“研究者”的时候,他们就会借上课、辅导、管学生、忙等理由推脱,更不会主动去研修。

(二)成因

1.学校层面缺少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一,學校没有时间的保障。因为学校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所以除了学校教务处规定的教研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之外,教师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研究去进行自我反思,也没时间让备课组教师进行同伴互助。

第二,学校没有经费保障。因为学校没有经费支持,所以使得大面积的教师培训没能得到正常开展,也使得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第三,学校没有评价机制作保障。因为学校没有制定好教研方面的评价机制,所以出现教师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的现象。研修做得好的教师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这无形中极大地打击了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积极性。

2.教师个体的研修能力有待提高

校本研修要求教师要能够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书籍,认真参加培训,认真反思教学,认真参与研讨。然而,不少语文教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当班主任管理班级。基于此,他们不愿把精力花在校本研修上,他们无暇顾及教育研究的实践。他们也不善于对自我的经验进行反思,不能在发现自我、调整自我中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研修能力的提高。

3.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意识不强

学科组内部同伴互助的意识不强,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挥不出来,这也极大地影响校本研修的效果。校本研修中,举一个实例:一堂研讨课后,教师之间更多的是习惯于互相表扬,而对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却避而不谈。原因有多方面,一是有些教师限于自身水平,平时就缺乏思考所以也找不到问题;二是遇到同伴有缺点不足,碍于面子不愿意说;三是实施绩效工资之后,教师之间存在着竞争,教学上相互留一手,各干各的,做好自己才是关键,至于别人如何没必要说实话。

二、北海中学高中语文校本研修有效途径的探索

(一)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

1.学校把校本研修作为考核指标

校本研修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的态度是关键,学校把校本研修作为教研组、所有教师除了教学任务之外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每学年,学校评选优秀教研组,评优的依据除了完成日常的教研任务,除了看教学成绩、科研成果之外,更看整个教研组研修的内容形式是否丰富多样,组员参与是否积极,研修成果是否丰硕,每一个组员个体是否得到了专业提升。优秀教研组的组长对应评为优秀组长。学校除精神奖励之外还要有必要的物质奖励。每学期,学校评选校本研修先进个人,以表彰在校本研修中成绩突出的教师。把评选优秀的教师作为学校名师、市级乃至自治区级的名师的主要发展和培养对象。此外,教师的研修成果在学期末还有绩效加分。这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并由此形成正确的评价取向。

2.做好相关的资源保障

学校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信息资源,比如开通中学学科网、北京四中网,并为教师提供相关网站账号,以获取更多的备课资源。除此之外,学校科研处还为每个教研组购买知网账号,为每个教师购买书籍,以方便教师开展理论研究。另外,学校还拨出经费,保障校本研修的开展。每个学期给每个有课题研究的教研组一定的研究经费,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育教学的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编印《潮声》校刊,把教师的论文、随笔、教育叙事发表出来,并付相应的稿费。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校本研修活动中。

(二)“共同备课工作坊”培训实践

笔者于 2014 年 11 月参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部国培计划高中语文教研员班的培训,参与了王荣生教授的主题学习工作坊培训活动,并作为广西的培训专家承担广西的培训任务。两年来,北海中学语文组不断实践着“共同备课工作坊”的研修实践。

1.例谈“共同备课工作坊”实践

以下,笔者以“散文单元的专题学习”为例介绍主题学习工作坊的研修实践。

散文单元的专题学习

◎时间及人员:一天;全体语文教师(按年级分成三个小组)。

◎上午进行个人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只提供文本,不提供教学参考书。最后小组呈现备课思路。下午各组选派代表展示详案,竞技并分享成果,促成反思。

◎备课内容:汪曾祺的《胡同文化》。

◎备课过程:沉浸式体验及行动研究。

组内成员阅读课文,形成各自的备课简案;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享各自的备课思路,整理大家的意见,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当讨论进入僵局,及时请教一直倾听备课全程的学术专家。在专家的提示与引领下,小组重新整理思路,形成展示案。展示案要求写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学?也就是基于什么学情考虑?这是教学的起点。根据这个起点,你要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掌握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这是教学的终点。从起点走向终点的过程中,你要为学生搭建哪些台阶?这里说的台阶即教师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经过再讨论再润色,小组最终形成备课方案:

◎起点—— 学情预估:(1)学生不了解胡同。(2)学生对本文的倾向不明,谈文化还是胡同。(3)学生不了解作家及情感定向。(4)学生不明确文体,无法品味语言。

◎终点——教学过程预设:(1)理解文意:展示胡同图片,朗读课文;解读方言等不明词汇;梳理结构层次。(2)品味胡同文化:分组讨论,提示一次关键词,解读作者呈现出来的胡同文化。(3)作者看待胡同文化的视角及情感(插入作者京派生活的经历,回看介绍胡同的角度及呈现生活场景的态度,分享结论)。(4)品味汪曾祺的语言:比较方式,确定文体,找出感兴趣的、有特点的、不懂的语言,体会语言风格。

2.“共同备课工作坊”的推行价值

◎以篇达类 :以一篇文章引起对一类文章的思考。

◎改進对教学的认识:学科知识、文体理解、依据文体确定目标、文体解读知识、目标表述知识。概括言之,依据文体确定终点目标,依据学情确定起点目标,为学生搭建 2 到 3 个台阶,明确学习内容的落点,阐释学习活动的方式。

(三)以课题研究、课例研修带动学科教研的集体备课实践

2013 年以来,北海中学积极探索集体备课的新途径,试图改变过去集体备课只强调教学资源、经验的共享,只注重教学技巧、方法的安排等现象。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以课例研究带动学科教研,从而更好地实施了校本教研。以下是本校集体备课的做法。

集体备课操作流程:

1.收集问题,确定主题

学期初,组内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交流本学期教学的重难点、困惑点。收集大量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具有共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本学期集体备课重点研讨的若干个主题。

2.申报课题

有了学期集体备课主题后,为了落实“三个真正”—— 每个主题真正有教师负责研究,真正研究到一定程度,真正能出研究成果,要求备课组围绕学期备课主题申报微型课题。课题从开题,到持续的研究过程,直到结题,市教科所、学校都会有定期的监督、检查、审察。

3.依托课例研究

申报了课题,为了避免教师进行“伪科研”,学校要求备课组必须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并依托课例研究。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从课前集体备课、课堂实施到课后评课议课,再到二次课堂实施整改,再评课议课……这样多次磨课,形成精品,达成共识,最后提炼观点,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4.形成成果

所形成的成果有课例精品视频、课例研究报告、课题论文、课题报告等显性成果,也有大批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隐性成果。

实践证明,北海中学语文组的研修效果是显著的。特别是通过三年的实践,一批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下转第47页)(上接第28页)从适应到胜任,到成长为所在年级的教学骨干,担任重点班的教学任务。当然,我们的研究也还存在不少的困惑,特别是部分高级老师开展研修的主动性不高。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如何让他们在研修中实现专业发展的再攀升,这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通过推进校本研修活动,来增强教师的专业修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不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 炜.校本教研:教师行动研究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严先元.教师怎样做校本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4]周冬祥.校本研修理论与实务[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夏玉成.校本教研中新集体备课的实践与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9(1)

[6]戚业国.校本研修的制度性困惑与机制创新[J].教师教育研究,2013(9)

[7]王 俊.云师大五华实验中学语文校本教研实践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4(6)

【作者简介】黎敬锋(1971— ),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科研处主任,现就职于北海市北海中学。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校本研修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