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达日卡(放血疗法)的护理操作规范

2017-05-07 02:07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糌粑刀口疗法

贡 巴

(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

放血疗法 “达日”是刺破的意思,“卡”是将脏腑各自的脉道用刀具刺破放出坏血,刺破之刀口叫“卡”。藏医认为,人固有的血和赤巴等物质因内外因素引起紊乱,失去平衡而发生扩散伤热、波动热、炎肿、疮疡、痛风、黄水病等许多疾病。

1 适应证

凡是扩散伤热、瘟疫、祛除时疫后的成熟热及血或赤巴引起的炎肿、陈疮、痛风、热型脓肿、丹毒、黄水病,疖痛、痞瘤(血瘤和水瘤)、肝炎、脾炎、麻风病、血紊乱症等疾病均可施用放血疗法。但是事先未分离病血或者是未成熟的瘟热、虚热、毒尚未消除的中毒症、疫热及体质衰弱患者不能施用放血疗法。

2 禁忌证

凡是意识病、灰色浮肿、胃火式微、消瘦痼疾、哮喘、不消化、呕吐血及胆汁患者、痢疾、培根隆合并症、寒性赤巴病、瘟疫等禁止放血。但患者培根、隆、血、赤巴四合症者可以放血。

3 护理操作方法

3.1 放血前准备

3.1.1 远准备:施行放血前3~5天,服三果汤以分离正血与病血;服木藤蓼汤以分离隆病与热病;服余甘子汤以分离寒热混杂和三合症;服藏马兜铃、木藤蓼以分离血与赤巴病;服荜茇汤以引导病血流入该放血的脉道;需要迅速分离疾病则服木藤蓼汤。

3.1.2 近准备:放血之前要晒太阳、烤火、温暖身体。并要谢绝一切闲人,以免干扰施术和传染其他疾病。

3.1.3 放血器材准备:绑扎的绳子、垫子、放血刀针器械、衬子、止血药、冷水、包扎刀口用的纱布、消毒酒精、棉签等所用物品。

3.2 护理操作见流程表。

3.3 不良反应处理:术后处理放血后有时可能出现一些反应,主要有血不外出、病血不出、出血不止、刀口作肿、术后昏厥、术后生风等6种。

3.3.1 血不外出:鼓脉后立即进刀。进刀后立即松绑等10种原因均能造成割刺后血不外出。因此在施术时必须十分谨慎,尽量避免和克服上述放血不出的弊病。

3.3.2 病血不出:如果有时虽已在大血管放血,仍出现病血不出的现象时,应停止该处放血,另找一个脉位少许放血,待到第二天早晨又于原来放弃的脉位放血,则病血便可放出。如果因热邪阻碍血管,该脉位空虚不能放出血时,应采取引导体内血液外出法,即凉服三果(诃子、毛诃子、余甘子)、藏马兜玲、五脉绿绒蒿、木藤蓼、獐牙菜、甘青草乌、岩白菜、鸭嘴花等汤。或者冰片、亚大黄各等份研末,以狗奶和酥油汁为引内服,不待药物消化完毕,用酒中煮过的油渣或热糌粑团温熨身体并进行发汗,便可以放出病血。或三果汤和硇砂、丁香、螃蟹壳、硼砂各等份研末,以洒为引,于中午和午夜将汤、散两剂同时服下,服后食用热性有营养的食物、淡酒等,便可以放出病血。

3.3.3 血流不止:于放血脉位处喷激冷水或用冷石子冷敷,或用干净毡片、棉花水浸后放置在刀口,用布条紧紧包扎,便可以止血。

3.3.4 刀口肿胀:将用新鲜酥油拌合细盐和烧燎的狗毛炭涂在刀口,并按摩揉擦。此法无效则用热糌耙中加人石花、甘松、头花蓼、葛缕子共研细末,温熨刀口。或用酒糟、花椒、盐、姜黄、酒曲、菜籽油和面粉搅拌成硬糊状煮熟热熨刀口。

3.3.5 术后昏厥:放血后如果出现昏厥现象,可用脂肪、肉豆蔻、糌粑等点燃的焦烟熏鼻,足上涂油按摩,拍击足心,饮加少许糌粑面的热开水,并用冷水激面。如果上法无效,昏厥比较严重者,灌服牛等其他动物的热鲜血。

3.3.6 术后生风:如果放血后出现隆(风),引起头晕、耳呜者,于四手足心和百会等隆穴涂以植物油按摩,令患者食红糖,并饮加少许糌粑面的水和红糖酒、骨汤、新鲜肉汤等,以压风势。

3.4 善后:放血术完毕后,将绑绳慢慢松开,用拇指轻按刀口或用冷而光滑的石子压按,然后取干净的羊毛或棉花放置于刀口,用绳子十字交叉绑扎。避免过度活动,禁止一切引起失血和生风的饮食和起居。放血当天不能白昼睡觉,特别在1~3日内禁止饮酒,以免坏血生成。

猜你喜欢
糌粑刀口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黑糌粑营养成分和研究现状及展望
STUDY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OF TIBRTAN DISH NAMES IN KHAMPA
我和糌粑有个约会
糌粑,青稞面团里的原生态
没有“刀口”的神经内镜技术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影响冷冲压模具跳屑因素分析
中药外敷治疗手术病人刀口脂肪液化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