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虫对玉米的危害与防治

2017-05-07 07:27聂继东汪宏伟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粘虫防治危害

聂继东+汪宏伟

摘要:粘虫是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夜盗虫、五彩虫、麦蚕等。常常会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所以及时掌握粘虫发生的情况,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有效防治,对确保玉米高产和丰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粘虫;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8.041

1粘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橙色,内线黑点几个,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白点1个,两侧各黑点1个,外线和端线均是黑点1列。后翅暗褐色,向基部渐浅,翅顶角有1条深褐色斜纹。

卵:馒头形,直径约0.5毫米,初产乳白色,后转黄色,孵化前灰黑色。卵粒排列成链状卵块。

幼虫:老熟时体长约38~40毫米,幼虫头黄褐色至淡红褐色,有暗褐色网纹。头正面有近八字形黑褐色纵纹,体色多变,背面的底色有黄褐色、淡绿色、黑褐色至黑色,发生时多呈黑色。背中线白色,边缘有细黑线,两侧各有2条极明显的浅色宽纵带,上方1条红褐色,下方1条黄白色、黄褐色或近红褐色,两纵带的边缘均饰灰白色细线。

蛹:黄褐色至红褐色,长19~23毫米。腹部第5、6、7节背面前缘有1列横排的齿状刻点,齿尖向下。腹端具尾刺3对,中间1对粗大,两侧的细小,略弯曲。

2粘虫的发生及危害

粘虫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抗寒力不强,在我国北方(北纬33度以北)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北方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根据粘虫迁飞的规律,我国可以分为4个主要发生区。冬季在越冬代发生区为害小麦及绿肥作物;羽化的成虫陆续迁往1代发生区,3~4月幼虫为害小麦、大麦;羽化的成虫迁往2代发生区,6~7月幼虫为害各种禾谷類作物;羽化的成虫迁往3代发生区,8月幼虫为害谷子、玉米及高粱等作物;羽化的成虫回迁至越冬代发生区。

2012年8月上中旬,粘虫在全国出现大规模爆发,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地区爆发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河北、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西等8个省(市),发生粘虫已超过5000万亩,对农业生产将产生影响巨大。2013年8月,辽宁省又发生了严重的三代粘虫灾害,灾害发生的密度、频度和分布范围为20年来罕见。省植保站测报结果显示,全省玉米粘虫发生面积375万亩,其中67万亩重度发生,受害株率达到80%左右。为此,气象部门发布喷药适宜条件等级预报,全省大部分区域短期内较适宜喷药作业。

在辽宁省尚未发现粘虫越冬,但冷暖气团交汇频繁,持续间歇性强降雨天气,加之上一年玉米粘虫的残卵量高,连续的阴雨少照、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三代粘虫的爆发,因此及时做好相关气象服务非常重要。

3粘虫的生活习性

粘虫在沈阳地区1年发生2~3代,每年由南往北迁飞,可发生1~2代,并随气流下降落至地面。5月末至6月初第1代成虫开始出现,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卵多产于叶尖或嫩叶、叶心皱缝间,趋向黄枯叶片,常使叶片成纵卷。6月下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

幼虫白天潜伏,多在晚间活动、取食,阴天或天气较凉爽时,白天也可为害。低龄幼虫常躲在作物无效分蘗的心叶和中下部的茎叶丛间,啃食玉米叶片,使叶片出现白色的斑点。1~2龄幼虫多隐藏在玉米作物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食量很小。三龄后食量大增,有假死习性,受惊动时即坠落卷缩。在防查幼虫时,可利用这一习性进行防治。四龄以后,有时潜入植株根旁的松土粒或土块下,潜土深度一般1~2厘米。5~6龄进入暴食阶段,有假死性,昼伏夜出,蚕食叶片,啃食穗轴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幼虫最大6龄,在土表1~3厘米处化蛹。当食料不足时,老龄幼虫常成群结队地向其他田块迁移危害,故又叫行军虫。

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外来虫源迁入量及当时气象条件。近年来,我市玉米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为粘虫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食源。因此推测今年较重发生态势的几率较高。如果今年夏季降水偏多,局部地区仍会造成粘虫偏重以上发生的局面。

4粘虫的防治

幼虫重发区和第一代虫口密度大的区域需要及时防治,一般发生区需要普遍防治。

人工捕杀。粘虫处于3~4龄期,虫体较大,可在早晚人工捏杀取食的幼虫和叶片背面的白色棉絮状的卵块。

农业防治。硬茬播种的田块,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及时进行田间地头的化学除草,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6月中下旬,喷洒1.2%烟渗碱乳油1000倍液,Bt乳剂500倍液,或25%阿可泰水分散颗剂5000倍液等防治低龄幼虫。

成虫期用草把诱杀。5月末至6月初,用新鲜禾本科杂草,长30厘米左右,10多根一捆,绑在木棍上,均匀插在玉米地里,草把要比玉米植株稍高,每亩插60~100个,以诱蛾产卵,每4~5天更换1次,把带卵的草把处理掉,消灭虫卵。

黑灯光诱杀成虫。保护天敌的生存、繁衍和利用,其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参考文献

[1]耿超波,陈丽娟.玉米粘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5,(05).

[2]戴海燕.九寨沟县玉米粘虫的发生及测报[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

[3]王俊红,孙延国,李金华.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

作者简介:聂继东,本科学历,会计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粘虫防治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药+酒 危害大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
酗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