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薏6号’种植密度试验

2017-05-09 01:18邱国富刘忠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浦城县薏苡粒数

邱国富,刘忠辉

(1.福建省浦城县官路乡农技站 353400; 2.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薏苡含有活性药用成分,是典型的药食同源作物[1]。浦薏6号薏苡颗粒中小粒,色乳白、饱满浑圆,被称为珍珠米,有薏苡明珠之美称[2],2010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浦薏6号’。目前浦城县薏苡种植面积1700多hm2,年产量5500 t,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是浦城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3]。为了探讨薏苡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进行浦薏6号种植密度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方法

试验地位于浦城县官路乡,海拔343 m,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肥沃。供试薏苡品种浦薏6号。试验设置6个处理:1、100 cm×100 cm(行距×穴距,下同);2、100 cm×80 cm;3、85 cm×85 cm;4、80 cm×80 cm;5、60 cm×60 cm; 6、50 cm×50 cm,每穴留苗2株,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15 m2(5 m×3 m),小区间隔1 m。试验于2016年5月14日播种,除草、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与大田生产相同[4]。

1.2 调查项目与方法

观察记载各处理薏苡生育期[5];于分蘖期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穴植株,记录其分蘖数。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挂牌,并分别于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其株高和茎粗。每小区分别于抽穗期和成熟期取样6株,分离叶片、籽粒和茎鞘,烘干称重计算不同部位占地上部干重的百分比。收获前每小区随机取10穗脱粒、风干,考查百粒重、穗粒重和穗粒数。每小区单打单收,风干测产。

采用WPS和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和分蘖数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浦薏6号生育期相同,全生育期均为166 d。植株的分蘖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处理1分蘖数最多,平均每株分蘖数达23.7个;处理6分蘖数最少,平均每株分蘖数为15.0个。

表1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浦薏6号生育期与分蘖数

注: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的种植密度分别为100 cm×100 cm、100 cm×80 cm、85 cm×85 cm、80 cm×80 cm、60 cm×60 cm、50 cm×50 cm(下同)。

2.2 株高与茎粗

从表2看出,分蘖至抽穗期为薏苡快速生长期,此期间薏苡株高和茎粗生长迅速,抽穗期以后趋于稳定。成熟期株高以处理6最高,为239.2 cm,株高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高;成熟期茎粗以处理1最大,为12.50 mm,主茎粗则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小。说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薏苡的株高及主茎粗有一定影响。

表2 不同栽培密度处理浦薏6号的株高和茎粗

2.3 干物质分配

从表3看出,抽穗期叶片、茎鞘和籽粒占地上部干重的百分比分别为13.36%~18.06%、73.14%~79.58%和7.80%~10.24%。成熟期叶片和茎鞘干物质占比降低,分别为11.71%~15.01%和66.52%~72.29%,籽粒占比增加至16.09%~20.59%。处理1至处理5成熟期的籽粒占比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处理6籽粒占比急剧降低,可能是由于种植密度过高,影响到植株光合作用。

表3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浦薏6号各部位干物质分配

2.4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从表4看出,不同种植密度浦薏6号的每667 m2有效穗数、穗粒重、穗粒数、百粒重和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65万~3.64万穗、4.84~10.34 g、54.70~101.32粒、9.67~10.21 g和176.25~284.59 kg。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除处理1外,其他处理穗粒重和穗粒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浦薏6号每667 m2产量176.25~284.59 kg,其中以处理2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284.59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浦薏6号种植密度采用行间距100 cm×80 cm最优。

表4 不同种植密度浦薏6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注:有效穗数和产量均按每667 m2面积计算。

3 结论与讨论

3.1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薏苡的生育期没有影响,分蘖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成熟期的籽粒干物质分配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重和穗粒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浦薏6号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行间距100 cm×80 cm最优,每667 m2产量为284.59 kg。

3.2生物量积累是产量形成的基础,成熟期茎鞘、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较抽穗期降低,生物量转移到籽粒中,这与陈宁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构建良好群体结构,协调群体和个体发育,优化穗数、粒数和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发挥作物群体生产力的基础[7]。本研究发现,种植密度对浦薏6号产量影响明显,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重和穗粒数减少,产量降低。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4.

[2]邱章娇.名特优农产品——浦薏6号[J].福建农业,2013(9):24-25,37.

[3]陈春花.浦城县薏米产业现状与建议[J].福建稻麦科技,2017(2)72-74.

[4]黄金星.浦薏6号薏苡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6): 28-30.

[5]李祥栋,潘虹,陆秀娟,等.不同种植方式与栽培密度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6(8): 32-35.

[6]陈宁,姜文婷,魏心元,等.黔薏苡1号干物质积累及生长发育动态研究[J].种子,2013,32(8):85-87.

[7]刘贵锋,白文斌,赵建武,等.旱地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晚熟矮秆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2,2(5):32-35.

猜你喜欢
浦城县薏苡粒数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进展及工艺优化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贵州薏苡新品种(系)的性状表现
主动靠前 发挥优势——浦城县老促会助推革命遗址保护
浦城县人社局实地核查获市级拟资助优秀创业项目
一个老红军的初心——浦城县古楼乡石村原党支部书记张宝兰追记
不同水温对2种薏苡种子的萌发及黑穗病的影响
甘蓝型高角粒油菜不同部位角粒数差异研究
“清风廉韵”扑面来——记浦城县乡村和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