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体育产业发展形势 加快高职体育人才培养①

2017-05-10 17:40丁宁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规模职业院校

丁宁涛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50)

适应体育产业发展形势 加快高职体育人才培养①

丁宁涛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50)

文章分析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根据政府规划,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值2025年将达到5万亿,十三五期间实现3万亿,年均增长超过20%。从当前实际情况看,体育产业已呈井喷式增长态势。体育产业的发展,亟需体育产业人才的支撑。文章认为,全国各体职院校,应认清形势适应需求,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围绕体育产业发展前景调整专业规划,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快体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体育产业 人才培养 办学规模 专业建设

随着近年国家有关规划和政策文件的出台,“十三五”期间国家各项事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尤其令体育人感到欣喜的是,全民健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政府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体育和体育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体育高职院校,应努力适应体育产业大发展的新形势,适度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强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1 认清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高职教育的新形势

当前,对于从事体育职业教育的人来讲,有两方面重要形势需要认清。

一是国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推动体育产业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对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部署。根据《意见》规划,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在2025年超过5万亿,按2015年1万亿的规模来看,年均增速将超过20%,相当于当前国内其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的3倍多。《意见》颁布后,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和态势呈现出积极变化,形成了政府支持引导、部门合作联动、机构社团参与、社会资本踊跃响应的大好局面。在体育服务业方面,以万达、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知名企业不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体奥动力以80亿获得2016—2020年中超联赛电视信号制作及版权,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体育用品制造业方面,以特步、安踏、泰山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也呈现出积极增长的态势。传统体育公司除纷纷投入电商及加大科技研发外,更纷纷开辟新领域,李宁研发了蓝牙芯片定位鞋,慢跑鞋之王NEW Balance研发了ELOCK运动眼镜等。国家体育总局积极响应国务院的部署,计划在“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即“十二五”末的3倍。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政策放开、资本介入和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将为中国体育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急需大量的体育培训、运动保健、赛事经营、创意设计、体育科研、体育中介等专业人才,亟需全国各体育职业院校加快体育人才的培养。

二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调专业设置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要求。为适应产业调整和社会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国家强调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决定》强调,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专业设置要科学合理,要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这无疑为体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 国内体职院校专业建设规模相对较小、优化不足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摸清国内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现状。据统计,全国现有体育职业院校15所,约占全国1 327所职业院校1.1%(数据来源于教育部2014教育统计数据),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合格体育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笔者对国内体职院校的规模、专业数等核心数据进行了调查(数据来源主要为2016年10月各校官网),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等体育职业院校在规模及专业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各校办学规模普遍较小。据统计,我国体育高职院校在校生最多的为3 300多人(广东体职院),最少的为700多人(浙江体职院),平均在校生为2 063.1人,仅为普通职业院校平均在校生人数的1/3。

二是各校专业数量普遍较少。由于办学规模小,直接导致我国各体育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数量普遍偏少,最多的15个专业(云南体职院),最少的3个专业(上海体职院),全国仅为7.1个专业。与全国其他高职院校的平均值相距甚远。

三是全国体职院所设专业相对狭窄。全国15所院校,总共开设了23个专业,主要集中在社会体育(15所)、体育服务与管理(13所)、体育保健(12所)、运动训练(11所)、竞技体育(7所)、休闲服务与管理(6所)等专业。专业设置情况详见表1。

表1 全国体职院专业分布一览表

上述数据来源于笔者2016年10月对各校官网的统计。

四是专业设置优化不够。根据调查,各校近几年专业布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体育高职院校办学时间不长,办学资源相对有限,加上专业调整带来个人利益上的纠缠,与市场对接、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的意识不强。这也印证了教育部2016年4月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的观点,《报告》认为,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中国高等教育存在“四不够、一不高”的问题,第一个“不够”即是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

上述4个特点,其原因不难理解。全国体育职业院校设立的初衷,大多数是各省(直辖市)体育局为了解决运动员的升学读书问题,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体育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这也就决定了体职院校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对接社会需求加强专业建设的动力不足。

3 对体育职业院校发展的建议

根据体育产业急剧发展的形势,结合全国各地体育职业院校发展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适应人才需求形势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国体育高职院校平均在校生仅为2 063.1人,办学规模普遍偏小,大多数专业一个年级只有一个教学班(50人以内),没有复式教学班,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办学经济效益较差。随着公办院校生均拨款制的全面落实,小规模院校的经费条件将受到较大限制,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严重挑战。

学校规模过小,不仅影响经济效益,也影响教学质量。张成涛博士认为,高职院校规模与教育质量间存在强相关,适度规模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逻辑前提。道理不难理解,办学规模小,教师团队人数也相应较少、力量相应较薄,难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的教学供给,势必影响到办学的质量。办学规模小,学院专业个数也相应偏少,表面上学院可以集中力量打造特色专业,但实际上导致了校内教师队伍所学专业和教学能力过于集中,难以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同时还由于专业群厚度不够导致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的能力偏低。

而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急剧发展也要求体育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为弥补传统产业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把发展体育产业继续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2013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10 913亿元,实现增加值3 564亿元。根据政府规划,未来10年,体育产业年增长率将超过20%。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对于体育产业的需求就会大增。体育产业的急剧发展,离不开足够数量的合格体育人才的支撑。因此,各体育高职院校应改变自身的办学定位,从简单为各省市竞技体育服务,转向为国家及当地体育产业服务,从简单依靠财政(体育专项)拨款转向依靠学费收入和财政生均拨款,适度扩大办学规模。按照体育产业的增长率,除掉体育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粗略地估计,全国体职院校在十三五期间办学规模应至少增长50%,校均规模达到3000人左右。

二是围绕体育产业,优化专业设置。

调查显示,全国绝大多数体职院校都能紧紧围绕体育设置专业,在当前形势下,结合学校优势,围绕体育做文章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为了规范专业设置,教育部2016年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教职成[2015]10号),其中的教育体育大类共有10个专业:运动训练、运动防护、社会体育、休闲体育、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体育艺术表演、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教育部的专业目录,为全国各体育职业院校提供了明确的设置指南。当前体育产业呈井喷式发展,未来体育产业长期看好,体育职业院校仍然应该坚持围绕体育产业做专业建设规划,以教育部发布的专业目录为据,在充分调查社会人才需求的情况下,设置体育相关专业及专业方向。

如前所述,除传统体育人才外,社会还需要大量体育经营管理、赛事运营、体育营销、体育经纪、大众健身、社区保健、体育科研、赞助中介等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除教育部所列的10个专业外,高职体育院校还可结合自身优势,设置一些虽非体育类但又能与体育发生联系的专业,比如广州体职院开设有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专业,该校的市场营销侧重于体育营销,酒店管理则侧重于酒店康体设施的管理。在必要的情况下,全国的体育职业院校也可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议教育部增加或修订体育类的专业目录,为学校的专业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体育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以往的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体育培训及体育服装体育器材制造业等方面。当前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体育赛事大量增加,体育培训规模扩大,群众体育异常活跃,体育产业新的形态和功能不断开发。比如,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在当前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且简单的田径比赛还被赋予了健康、时尚、展示城市文化等新的元素。体育与其他产业进行组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是当前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比如体育与旅游结合,兴起了户外运动,形成了体育旅游;体育与零售业结合,大型商场开设溜冰、攀岩等设施或表演,增加商场人气和利润;体育与慈善事业结合,把徒步、长跑等健身活动与公益捐赠联系在一起,推动公益事业。开展体育活动与推广企业品牌相结合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形式越来越多样。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挖掘群众的体育需求,利用网络的优越性组织管理活动。体育产业上述新变化,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既要具备某些体育技能,还要熟悉赛事运营、活动策划、经营管理、互联网、善于与人合作的多方面能力。

新型的体育人才,需要用新的模式来培养,需要深化以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考虑开设跨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专业单一型向多专业整合型转变。

积极开展专业调研,紧贴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积极探讨学分制改革,为学生成长提供广阔空间和便利条件。

积极利用校内场馆开放资源,积极为人才培养提供全真的实习环境,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如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校内游泳馆、体育馆、网球场、羽毛球馆、交流中心向社会开放的机会,让学生全面参与管理和运营,锻炼提升学生从事场地经营、少儿培训、承办赛事、商务谈判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积极建立形式灵活的职业教育联盟,建立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投入体育创新人才培养。如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政府部门、学校、行业协会、体育公司、体育场馆等机构组成广州体育职教联盟,搭建起校政行企之间的桥梁,为在校生实践、实习和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在校期间即能零距离地感受和参与体育产业,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创业意愿。

面对体育产业的急剧发展,适度有序地扩大办学规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培养出数量足够、水平过硬的复合型体育人才,是当前体育职业技术院校的重要使命。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属性、冲突、定位与前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9):25-31.

[2]张成涛.高职院校规模调适的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5(27): 98-99.

[3]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R].2014.

[4]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R].2014.

G807

:A

:2095-2813(2017)03(c)-015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9.152

丁宁涛(1975,3—),男,四川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规模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外储4月站稳3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