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茶产业茶叶采摘用工情况调查与分析

2017-05-11 05:59师大亮余继忠郭敏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场杭州市用工

师大亮,余继忠,郭敏明,张 伟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

杭州市茶产业茶叶采摘用工情况调查与分析

师大亮,余继忠,郭敏明,张 伟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4)

调查了杭州市主要产茶区县的12家茶企,重点调查了其2013—2015年的茶叶采摘用工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解决采工难的办法,即倡导机械化采摘,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提高采茶工待遇,结合政府引导及政策导向等措施,使杭州市茶产业良性稳步发展。

采工难; 机械化; 政策导向; 良性发展

茶叶是杭州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产品,是杭州“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杭州特色农业之一。栽茶、制茶、茶叶经营的历史悠久,茶叶基地、茶树品种、茶类等资源丰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科技力量雄厚。据统计,2014年杭州市茶园总面积3.6万hm2,茶叶总产量17 928 t,总产值23.36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9 803.3 t,占总产量的54.7%,名优茶产值21.05亿元,占总产值的90.2%,在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2]。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从事传统农业的劳动力急剧减少。目前,茶产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原生态作业为主,劳动力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对于需要大量人力参与的茶叶采摘、加工,劳动力的紧缺和逐年增加的劳务工资会对其产生何种影响?茶业行业又将如何面对与解决?本文主要探讨城镇化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春茶生产加工所面临的问题与出路。通过调查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淳安、建德、临安、桐庐、富阳等主要产茶区县的12家茶企2013—2015年的茶叶采摘用工情况,以期能根据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采工难的办法,结合政府引导及政策导向,使杭州市茶产业良性稳步发展。

1 杭州市茶叶采摘用工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2013年各区县茶企的采摘成本占企业全年总产值的34.8%,采茶工以外地为主,占67%左右,且64.1%集中在45~60岁,60岁以上占16.1%,采期平均33 d,每天采摘工资111元·人-1。

2014年各区县较小型茶企的采摘成本占企业全年总产值的35.8%,较2013年增长了3%。采茶工以外地为主,占75%左右,其中45~60岁占67.6%左右,60岁以上占16%,采期平均34 d,每天采摘工资127元·人-1,较2013年增长了14.4%。

2015年各区县较小型茶企的采摘成本占企业全年总产值的39.5%,较2013年增长了13.5%,较2014年增长了10%。采茶工以外地为主,其中45~60岁占67.2%,60岁以上占16.3%,采期32 d,每天采摘工资142元·人-1,较2013年增长了28%,较2014年增长了11.8%。

采工基本来自安徽、河南及浙江周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招工方式以熟人介绍和劳务市场招聘为主。茶叶生产企业根据所需人数支付相应的介绍费50~100元·人-1,采摘高峰期甚至出现肆意哄抬介绍费现象,较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各企业实到采工占应需采工的80%左右,所需采工缺口较大,尤其是茶叶洪峰期,除部分茶企机采外,鲜叶弃采率达20%以上,甚至更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人员构成方面,多数企业对采茶工年龄进行了限制,但60岁以上的人员仍占16%以上。茶园多以山地为主,且每天采摘时间较长(10 h左右),劳动强度较大,给企业尤其是茶园面积较大、所需采工较多的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潜在安全隐患和成本风险。

表1 杭州市各区县茶企茶叶采摘用工调查结果

2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倡导机械化采摘,提高机械化采摘设备及技术

目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大多不愿做采茶工,基本都到企业打工,今后采茶工缺乏问题将会更加严重。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采茶工短缺问题,应推广机器采摘,走机械化采摘为主、手工采摘为辅的生产道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所以,今后开辟新茶园时,必须提高茶树种植的标准化水平,在茶行行距、长度走向等方面,要根据采茶机的特点进行设计。同时,要加大机采人员培训力度,只有使机械操作员正确熟练地掌握操作方法,才能确保采摘质量。另外,高档茶叶须人工采摘,对茶园行距等有较高要求,机械采茶一直未能提上杭州市茶业界议事日程。不过,可对新开发及更换新品种的茶园,采用机械采摘茶叶标准布局,以待适时使用机械采摘。机械化采茶,在提高工效、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作用显著,同时又适于规模经营,因此,实行机械化采茶是茶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之路[3-7]。

2.2 政府引导和政策导向

在茶园集中而劳动力缺乏的地区,经常出现鲜叶采摘不及时的现象,给茶叶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采工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组织难度也越来越大,茶产业的发展非常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政府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设立专业的组织管理机构,有关职能部门或协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实地调查了解各地对采工的需求,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介服务机构统一实施招聘培训和管理采茶工人。有关部门可出面组建中介劳务公司,帮茶农集中招收、托管采茶工,茶农和采茶工人分别与中介劳务公司签订协议,以合理的组织形式架起供需的桥梁。茶农每年采摘期来临前将自己的用工数量、采茶工的熟练程度等要求告知中介劳务机构,然后由中介劳务机构灵活机动地组织采茶工,在需要采摘茶叶时去采茶,不需要采摘茶叶的时间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这样不仅满足了茶农在短时间内对采茶工的大量需求,又可以解决闲散劳力资源在非采茶期的工作问题[8-10]。

2.3 早中晚品种的合理搭配

合理进行栽培管理,错开采摘期。开辟新茶园时,应合理安排种植茶树品种,适当搭配早、中晚生品种。同时,通过修剪、施肥等栽培措施,调节茶叶开采期,错开采摘高峰,既可以避免洪峰期的集中同时到来而措手不及,又可以减少采工人数、加工采摘成本,延长采摘期,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11-12]。

2.4 合理提高采茶工的待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前茶场提高采茶工资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对于外地采茶工,工资待遇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意愿。除了工资待遇外,茶场的诚信度和人性化管理程度也是影响采茶工工作意愿的重要因素。不克扣鲜叶斤两、不拖欠工资、提供茶水,以及为外地采茶工提供食宿条件等人性化管理可在采茶工中获得良好的口碑,不仅能吸引采茶工,还可稳定确保来年采茶工人数[13]。

2.5 茶场之间相互沟通,合理调剂

在当前采茶工挑选茶场的情况下,茶场之间必然要相互争夺采茶工,自然就会出现采茶工在不同茶场间流动,往往是哪里出的工资高就到哪里去。特别是在茶叶集中采摘期间,各茶场为争夺采茶工很容易相互打起工资待遇上的价格战,价格战既增加了茶场的工资成本,又人为地加剧了采茶工短缺问题。虽然各茶场每天采茶工的需求数量会由于种植品种、气候环境和开采期的不同而有异,但邻近的茶场在开采后,各茶场采茶工的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相邻茶场之间可以通过相互沟通来合理调剂有限的人力资源,既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采工的收入,又可以满足茶场的人员需求,同时也利于春茶生产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良性发展[14-16]。

3 展望

国内多位茶业界专家认为,采茶工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难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若干年内,采茶工短缺及采茶工成本逐年提高的矛盾现象还将持续存在,并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为此,应该引起各地茶叶种植户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在推广种植新茶园上更应慎重。另外,针对采茶工难题,各产茶地应尽早建立对口的人力资源供应地,建立一批相对固定的采茶工队伍。同时,更应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名优茶的外形,而忽视营养品质的需求,逐步加快机械化采摘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保证茶产业良性发展,使整个茶产业处于不败之地[17-18]。

[1] 张帅. “茶工荒”成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瓶颈[N]. 金华日报, 2013-03-14(4).

[2] 易菲. 用工荒? 用工慌?:本土服装企业2009年初用工调查[J]. 中国纤检, 2009(4):54-55.

[3] 广东省陆丰华侨农场.机械化采茶工作总结1989—1993[J]. 广东茶业, 1994 (1): 46-50.

[4] 李静宇, 李冰漪. 物流一线 用工调查[J]. 中国储运, 2011(12): 38-45.

[5] 陈伟. 我国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 11-17.

[6] 信阳茶叶网. 2012春茶采茶工紧缺[J]. 茶世界, 2012 (2): 45-46.

[7] 周大彬, 孙志华. 采茶工,今春还缺否?[N]. 丽水日报, 2009-04-13 (3).

[8] 马梁, 余宽平. 采茶工短缺制约茶业精品之路[N]. 镇江日报, 2011-03-22 (3).

[9] 杨健. 采茶工紧缺催生“短工游击队”[N]. 解放日报, 2007-03-26 (7).

[10] 王勇. 采茶先要“采”茶工[N]. 中华合作时报, 2006-03-22 (1).

[11] 黎小萍, 陈华玲. 对当前采茶工短缺问题的思考[J]. 中国茶叶, 2008, 30(10): 22-23.

[12] 刘旸. 劳动力瓶颈与机械化突围[N]. 中华合作时报,

2013-03-26(1).

[13] 房建. 劳动力资源大市缘何遭遇“用工难”:基于安徽省宿州市企业劳动用工调查研究分析[J]. 宿州学院学报, 2012, 27(4): 29-33.

[14] 鲁国顺. 破解采茶工紧缺的困局[N].中华合作时报, 2006-03-22(3).

[15] 张翠. 企业劳动力流动与人才流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14 (5): 101.

[16] 潘小庆. 新劳动用工形势下中小企业劳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 2014 (8): 56-57.

[17] 肖序, 胡洁. 企业临时性用工调查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9): 97-98.

[18]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 2011年企业用工调查及未来判断[J]. 中国经济报告, 2012 (2): 108-112.

(责任编辑:侯春晓)

2017-02-01

国家综合实验站(CARS-23)

师大亮(1976—),男,陕西大荔人,高级农艺师,硕士,从事茶叶加工与利用工作,E-mail:sdl7698@126.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426

S571.1

A

0528-9017(2017)04-0629-03

文献著录格式:师大亮,余继忠,郭敏明,等. 杭州市茶产业茶叶采摘用工情况调查与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4):629-632.

猜你喜欢
茶场杭州市用工
北宋茶场探析
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
新伟茶场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如何防范村级用工管理的新风险
玻璃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伊马茶场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