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高欢

2017-05-12 14:57张国刚
月读 2017年5期
关键词:鲜卑

张国刚

尔朱荣镇压了六镇暴动中的兵民,先后收留了两个六镇骁将:怀朔镇的高欢和武川镇的宇文泰。北魏就分裂在这两个枭雄手里。对于他们建立的霸业来说,尔朱荣不过是为他人作嫁的匆匆过客。高欢(496—547)主政的朝廷叫东魏,他的对手宇文泰(507—556)主政的朝廷叫西魏。同样是枭雄,二者风格并不一样。

那么,高欢有怎样的奋斗史呢?

一、帅哥高欢的起家

高欢本来是汉人,自称出身渤海士族高氏,可是,他的生活习俗,几乎与鲜卑族相同。

史家给他家编的谱系是:“六世祖隐,晋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及慕容宝败,国乱,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谧,仕魏,位至侍御史,坐法徙居怀朔镇。”a

高欢六世祖高隐,是西晋玄菟郡太守,五胡乱华时代,其家族三世为鲜卑慕容政权的燕国服务,后燕皇帝慕容宝失败,归于北魏。高欢的祖父高谧,官至侍御史,遭贬安置在边地,从此家居怀朔镇。到了高欢这一代的出路就是去当兵。史称,其“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高欢的鲜卑名叫“贺六浑”。

高欢长得帅:“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少有人杰表。”当地一个殷实的鲜卑人家娄家的女儿看上了他。这个姑娘每次经过城门,就会对驻守城门站岗的高欢多看几眼。姑娘姓娄a,叫娄昭君(501—562)。平日里的约会,她没少让丫鬟给高欢送这送那,最后又倒贴嫁妆,把自己嫁了出去。结婚后,靠着老婆的陪嫁,高欢有了一匹自己的马。凭着这么一点本钱,高欢当上了队主。

千万不要以为娄姑娘只是一个好色之徒,看中了高欢的男色,她本人也是有见识的非凡之辈。在高欢倾产交结英豪之际,密谋秘策,娄氏都参与其中。高欢曾经在怀朔镇被打得半死,娄昭君日夜照料,无微不至。跟着六镇兵逃难到并州时,穷困之下,娄氏烧马粪做饭,夫妻俩相濡以沫。b后来高欢掌握朝廷大权,封为晋王,娄氏都是配合支持夫君的内当家。有一次,高欢率兵西讨,娄昭君怀了龙凤胎,发生难产。左右主张立即告诉高欢。娄氏制止说,大王(高欢)带兵在外,怎么会因为家事离开军旅,死生有命,大王回来了又有什么用?打仗回来,高欢抱着一对儿女,对娄氏处变不惊的态度赞赏不已。娄氏为高欢生下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是八个孩子的

母亲。

总之,高欢找了一个贤内助。镇将段长非常赏识高欢,总是鼓励他说,君有济世之才,将来一定能干一番事业。高欢从队主转为往京城洛阳送信的通讯兵。这件差事虽然很苦,却开阔了他的眼界。有一次,在洛阳,高欢因为当着上司的面坐着吃饭,被对方抽打了一顿。高欢忍辱负重,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他发现北魏朝廷十分腐朽,天下将乱,于是倾其所有,结交豪杰,身边很快有了一批铁哥们,如司马子如、刘贵、尉景、段荣、孙腾、侯景等,后来都成为辅佐他建立霸业的股肱之臣。

二、跟对了带头大哥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对于高欢这样的社会底层人士来说,天下大乱就是他的机会。同样是乱世,有的人一开始造反,就有一支自己的队伍,这就是资本。可是,高欢没有。六镇起兵的时候,高欢与他的兄弟们只是跟着大家一起往前走,走到哪里算哪里。他们没有自己的目标。但是,跟着谁走,高欢却不断地窥伺着。

高欢与娄氏婚嫁的日子,正是北魏胡太后临朝称制时期。a523年,六镇起兵之时,高欢等一班兄弟都裹挟其中,最初追随的领导人是杜洛周。高车人杜洛周,善于动员,不善于领导,最多是秦末陈胜的水平。高欢的几个哥们都不满意杜洛周的领导,想实施暗杀,没有成功,被杜洛周派人追杀。高欢带着老婆孩子(长子高澄和长女都年幼),坐着牛车逃命,投奔了另外一个首领葛荣。鲜卑人出身的葛荣,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吞并了杜洛周,声势浩大,但是缺乏谋略。高欢觉得葛荣也不是值得追随的人,就与几个兄弟投奔了尔朱荣这个当时手握重兵正在窥伺发展方向的地方军阀。

尔朱荣开始没有看上高欢。高欢的发小、老友刘贵是秀荣川人,与尔朱荣同乡,早先就归于尔朱荣。他向尔朱荣极力推荐高欢,说高欢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尔朱荣见到高欢一脸憔悴、衣衫不整的样子,并不看好。但是两件事,改变了尔朱容对高欢的看法:一是高欢的驯马功夫,一是高欢对时局的分析。《资治通鉴》卷一五二

记载:

是时,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并、肆、汾、广、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兵势强盛,魏朝惮之。高欢、段荣、尉景、蔡儁先在杜洛周党中,欲图洛周,不果,逃奔葛荣,又亡归尔朱荣。刘贵先在尔朱荣所,屡荐欢于荣,荣见其憔悴,未之奇也。欢从荣之马厩,厩有悍马,荣命欢翦之,欢不加羁绊而翦之,竟不蹄啮,起,谓荣曰:“御恶人亦犹是矣。”荣奇其言,坐欢于床下,屏左右,访以时事。欢曰:“闻公有马十二谷,色别为群,畜此竟何用也?”荣曰:“但言尔意!”欢曰:“今天子暗弱,太后淫乱,嬖孽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时奋发,讨郑俨、徐纥之罪以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此贺六浑之意也。”榮大悦。语自日中至夜半乃出,自是每参军谋。

尔朱荣是边塞军人出身,骑兵尤是其所长。高欢在马厩里,对于一匹没有加以羁绊的悍马,进行调驯之时,从容娴熟,悍马不踢不叫,让尔朱荣震惊。更令尔朱荣震动的是,高欢说对付恶人,也要用这个办法。比高欢仅年长四岁却手握大军的尔朱荣,发现自己遇到了高人,乃延入室内,访以时事。高欢问,你豢养这么多马匹究竟想干什么呢?尔朱荣说,你只管说出你自己的意思。高欢说,如今天子暗弱,胡太后淫乱,男宠窃威弄权,朝政不行。这正是您的时机啊!您只要高举清君侧的大旗,以讨伐嬖臣郑俨、徐纥名义举兵,霸业举手可成!这就是我贺六浑的意思。尔朱荣大悦,两人从中午谈到夜半。这段对时局的分析,就成为高欢的“投名状”,高欢从此成为尔朱荣的心腹。

528年,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毒死,尔朱荣举兵向阙,高欢就是前锋。河阴之变后,高欢又辅佐尔朱荣打败了葛荣百万大军,成为尔朱荣麾下最得力的猛将。尔朱荣曾经问左右,我死之后,谁可以代替我主军?大家都推尔朱荣的族侄尔朱兆。尔朱荣摇头说,尔朱兆虽然勇猛,但是,最多只能带三千骑兵,再多就乱了。能代替我主军的,唯有贺六浑(高欢)而已。这个时候,高欢已经晋升为晋州刺史了。

三、抓住了一支军队

高欢虽然擅长打仗,但是,缺乏自己的军队,他只是一个为别人打工的“职业经理人”。没有军队就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中古时代军阀的私兵,一般来自两个途径:一是军阀自己豢养的部曲,一是胡人的部落兵。可是高欢既没有钱收养私兵部曲,自己又不是鲜卑部落的酋长。高欢将目标瞄准了当时流亡的游民,也就是葛荣死后留下的军队。这支军队虽然归降了尔朱荣,但受尔朱家族的嫡系契胡兵欺侮,依然屡屡反叛。尔朱荣死后,尔朱兆掌控着尔朱家族的军队。

《资治通鉴》卷一五四记载:

初,葛荣部众流入并、肆者二十余万,为契胡凌暴,皆不聊生,大小二十六反,诛夷者半,犹谋乱不止。兆患之,问计于欢,欢曰:“六镇反残,不可尽杀,宜选王腹心使统之,有犯者罪其帅,则所罪者寡矣。”兆曰:“善!谁可使者?”贺拔允时在坐,请使欢领之。欢拳殴其口,折一齿,曰:“平生天柱时,奴辈伏处分如鹰犬。今日天下事取舍在王,而阿鞠泥敢僭易妄言,请杀之!”兆以欢为诚,遂以其众委焉。欢以兆醉,恐醒而悔之,遂出,宣言:“受委统州镇兵,可集汾东受号令。”乃建牙阳曲川,陈部分。军士素恶兆而乐属欢,莫不皆至。a

高欢建议对于六镇降兵造反,不可尽杀,应该安排专人统领,如果有反叛,可以问责。这样,所罪者寡矣。尔朱兆问,谁可以统领?在座的高欢密友贺拔允说,高欢就可以。这正中高欢下怀呀,可是他故作愤怒地说,当初天柱(指尔朱荣)在世时,你们像鹰犬一样听从指令,今日之事由大王(指尔朱兆)说了算,你小子怎敢妄自说话?请大王杀了这家伙!高欢一拳打过去,打落了贺拔允一颗门牙。尔朱兆觉得高欢对自己忠心耿耿,于是,就把这支军队交由高欢统领。高欢怕尔朱兆醒酒之后反悔,立马出了营帐,号令部众,拉出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尔朱兆有所后悔,但是,悔之晚矣。高欢以率部到山东就食的名义,终于离开了尔朱氏的掌控,开始了自己的独立行动。

三年后,高欢消灭了尔朱兆及其家族的势力。正如尔朱荣所预料的那样,尔朱兆不是高欢的对手。532年,高欢拥立孝武帝元脩(510—534)为帝,自己成为大丞相,控制朝政。孝武帝不愿意做高欢的傀儡,想利用关中的宇文泰,削弱甚至消灭高欢,被高欢识破。孝武帝被迫逃亡到了关中,投奔宇文泰。于是,高欢另立孝文帝之孙元善见(524—552)为帝,是为孝静帝,高欢将首都迁徙到邺(今河北邯郸临漳县),他自己的霸府却仍在晋阳(今山西太原),遥控着东魏朝廷。

四、终成霸业:对高欢的评价

高欢实际执政了15年,建立了偏霸事业。在高欢统治期间,就内政而言,他要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第一是霸府与朝廷的关系。孝武帝的出逃,对于他是一个很直接的打击。二是胡族与汉族的关系。如何调和胡汉,对高氏政权是最大的考验。三是反贪与稳定的关系。这后面两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胡族政治文化与华夏政治文化的对接和转型问题。

在东西魏分裂之初,东魏军队以鲜卑骑兵为主力,至少有二十万,远远强过西魏。东魏政权继承了前朝两点遗产:一是继承了原北魏政权的主体,二是继承了六镇起兵的成果,即对于孝文帝以来的汉化政策的反动。可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说,胡汉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是东魏政权长治久安的根本。但是,高欢的政策整体上是反潮流而动的。他自己经常用鲜卑语说话,说汉人是鲜卑人的奴仆。他有时候虽然也从语言上安慰汉族百姓,试图缓和汉鲜矛盾,但是,在政策上却缺乏扎实推进。在反对腐败问题上,他也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办法,怕得罪了文官,使他们跑到萧梁去;怕得罪了武将,使他们跑到西魏去。相比较西魏宇文泰重用苏绰整顿吏治、吸收汉族豪强、充实军旅、建立府兵制的大规模改革来说,高欢治国理政以维持现状为主的特点,就更加明显了。

难道高欢就没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吗?

547年农历正月初八,东魏勃海献武王欢卒。高欢打了一辈子仗,一个多月前,他还拖着病体坚持在对阵西魏的战场上。当时,他命敕勒人大将斛律金领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一边唱和,一边老泪纵横。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一代枭雄,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心中不知道有多少感慨!他虽然不见得有统一华夏的豪情,可是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治抱负还是有的。可惜的是,他不能认清十六国以来的时代潮流,不能认清孝文帝改革以来的时代趋势。这让我想起了项羽和刘邦。项羽不正是认不清秦始皇以来大一统的趋势,走分封的回头路,從整个政治格局上输掉了楚汉之争的吗?

《资治通鉴》在高欢去世后写了一段评论:

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擢人受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无问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皆不任用。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每获敌国尽节之臣,多不之罪。由是文武乐为之用。a

这段评价中,突出了高欢几个方面的才能:一是领导才能,主要表现是用人务实,不尚浮华,重实干,不重出身,赏罚分明;重视忠诚气节,勋旧得到爱护。二是军事才能,军令严肃,掌控能力强。三是在性格上,深沉慎密,机权变化,人莫能测;同时,他生活节俭,自我约束能力很强。然而,与领导者对于国家发展方向的把握相比,高欢的这些领导技能,最多只能算南面之术,在中古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就显得很不够了。这是令人颇为遗憾的。

最终,高欢的政权还是输给了西边的宇文氏政权。虽然这是他死后三十年的事情,但根子却不能不从开国者高欢身上寻找。

猜你喜欢
鲜卑
论社会组织形式对吐谷浑统属羌人的影响
鲜卑历史文化资源归纳及特征分析
浅谈北魏兴起的“鲜卑旧墟石室”
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
试论鲜卑人体金饰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东汉中期东汉与鲜卑之和战关系及其原因探析
《通典》与《后汉书》不同视角下的杜佑政治、边防思想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鲜卑民族初探
从宇文泰诸子的小字看北魏鲜卑族名、字的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