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草原地区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

2021-04-18 21:43萨如拉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
关键词:金银器鲜卑

摘要:北方草原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金银器,有着悠久的历史。金银器的发展演变各有特点,不能简单理解为历史的分期发展。文章在研究比较了许多鲜卑金银器的基础上,对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装饰手法、纹饰题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鲜卑金银器随着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的改变,其分期的界定也被重新定义了,因此,本文对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艺术研究做了新的探讨。鲜卑金银器的造型、纹饰和工艺都结合了前代的特点,在前代的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鲜卑金银器的演变一共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的器型种类最多,纹饰复杂,工艺也十分精湛;第二期和第一期相比,器型相对单调,工艺手法有改进;第三期的器型更加单一,工艺更加优化。

关键词: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研究

鲜卑原本是东胡的一个分支,居住在鲜卑山(今大兴安岭南段、内蒙古科左中旗西),因而以山名为族名。但史书中还提到大鲜卑山,根据《魏书·序纪》的记载和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嘎仙洞石刻祝文的考证,大鲜卑山就是嘎仙洞所在的山名,即拓跋鲜卑的起源地。在鲜卑的文物中,金银器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很多金银器的造型都能够体现出草原风格,从整体造型艺术中能够看出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并且具有文化内涵和代表意义。

一、鲜卑金银器的分期与特征

最近几年,大批的纪年鲜卑墓被发现,同时还有一部分出土的实物,为鲜卑金银器的分期提供了更加有说服力的依据。笔者根据大量的研究发现,从辽太祖到圣宗这六朝之间,鲜卑金银器的种类是最多的,各种特征也表现得最明显,结合了唐朝文化和西方文化,整体上发展得比较繁荣,工艺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应该被划为第一期。兴宗时期,金银器相较于前期更加繁荣,继承了前期的发展基础,在结合唐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还开始融合宋朝文化,但是仍然表现出鲜卑的民族特色,属于第二期。

道宗、天祚帝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但文化特征更多地受宋文化的影响,抑或从宋地直接输入,是为第三期。第一期的器形和纹饰演变比较复杂,又可分为第一、第二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太祖至穆宗时期,第二阶段为景宗、圣宗时期,表现为殡葬用具盛行、佛教用具出现。

(一)鲜卑金银器第一期的主要特征

(1)器种繁杂,数量较多。器形有碗、盘、杯、壶、盒、盆、罐、匙、箸、冠、簪、耳坠、戒指、带饰、捍腰等;马具成套出现,有笼头饰、盘胸饰、鞍饰、后革秋饰等;殡葬器大量盛行;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佛教用具,器物分成不同的类型,并各有特点。

(2)紋饰布局严谨并且极具特点,其中杯子、盆、碗等,基本上采用的是分区点饰的手法,在器物的局部用单一的纹样进行装饰,采用的是散点式结构和环带夹单点式结构。单点式装饰的纹样常组成一个圆形,交式辅以鱼子纹等地纹。多层散点式构图运用比较普遍,动物或植物纹样等距离反复出现于器物的装饰部位,纹样间留出较大空白,显得图案分明而清晰。

(3)金器及鎏金银器很多时候都是錾刻不同的花纹,银器少见纹饰或是装饰简单的花纹。

(4)装饰品主要有冠饰、带饰、捍腰、葫芦形坠、镯、耳坠、球形饰、簪、钗等,出现仿生和传说中的动物形象,如龙、凤、摩羯、龟、兽等。

(5)受唐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大,反映了东西文化和南北文化交流的状况。

(6)制作和装饰工艺精湛,采用铸造、铆合、切削、锤揲、抛光、模冲、编缀、鎏金、镶嵌、线雕、镂雕、立雕、錾刻等工艺和技法。

(7)器物底部錾刻制作年号、被供奉者、贡臣结署、器物泛称、工匠名及符号。

(二)鲜卑金银器第二期的主要特征

(1)金银制作的佛教用具增多,生活器皿大量减少。

(2)器种有碟、杯、盘、壶、罐、盒、瓶、塔等,比第一期少,器形变化不明显。碟为多瓣花式口,斜腹,平底。

(3)纹饰的装饰手法沿袭了第一期,单区装饰和满地装饰仍流行,但趋于简化。

(4)仿三彩器增多,突出了辽代器物的特点。

(5)仍受唐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但宋文化已渗入。

(6)在工艺上新增贴金、错金等技法。

(三)鲜卑金银器第三期的主要特征

(1)银器大量增多,少见金器。

(2)器种较少,多为食器,器类有杯、碗、盘、壶等,马具、装饰品、宗教用具少见。碗为多棱形,直口,深腹,圈足外侈,如内蒙古巴林右旗白音汉窖藏出土的八棱錾花银温碗。

(3)器形多为花瓣状,出现仿物形态,如荷花、海棠等。

(4)纹饰题材以写实基调的花叶形为主,打破前两期的团花格局,与曲瓣花形的器物达到造型与纹饰的和谐统一。

(5)主要受宋文化影响,抑或从宋地直接输入器物。

(6)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切削、抛光、焊接、模冲、压印、锤揲、錾刻等技术应用十分娴熟,未见鎏金工艺,浮雕凸花技术得到发展,出现立体装饰技法。

二、鲜卑金银器的器型变化

鲜卑金银器第一期的器口形式多种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曲角形、盘状等,多为日常生活用具,器形有杯、碗、壶、盆、盒、匜、渣斗等。从器形种类的主次来看,又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器口形式以花瓣形为主,其次为圆口,再次为七角形、五角形、曲角形、椭圆形、盘状等。花瓣口器为杯、碗、盘、盆,大部分为五瓣形,盒为四瓣和曲角形。圆口见于杯、壶,有的杯口虽呈圆形,腹部却为五瓣花形。椭圆形口用于匜,盘状口为渣斗专用。这一阶段的杯、碗、盘、渣斗腹部比较薄、弧度小,高足杯的足矮小。多数器物圈足很发达,平底器较少,这是当时器物造型的一种时尚。这一阶段的装饰品多为仿生形态,如鲜卑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龙首形金镯、嵌松石摩羯形金耳坠、鸡心形金坠等;二八地一号鲜卑墓出土的兽形金耳坠、摩羯形金耳坠、金龟饰等,多以象征吉祥如意、驱魔祛邪的动物为造型。成套马具的出现,为其主要器物组合特征之一。第二阶段的器口形式以圆形为主,其次为花瓣形、方形,再次为椭圆形,曲角形器不见,圆口器多为碗、杯、罐、盒、奁、钵、盏托等。花瓣口器见于盒、碗、杯,以六瓣和八瓣居多,不见五瓣形。方口器大量增多,以盒、函、盘为主。这一阶段的杯、碗、渣斗腹部比第一阶段的丰满、弧度大。高足杯的足有所增高。这一阶段仿植物的装饰品增多了,仿生形态的装饰品变少了。

鲜卑金银器第二期的器口形式有花瓣形、圆形、椭圆形和海棠形。花瓣形口器有碟、盒、杯,圓形口器有瓶、罐、壶,椭圆形口器有盒,海棠形口器有盘。其中以花瓣口为主,分五瓣、六瓣、十瓣、十三瓣不等,融有第一期的特征。方口、曲口器不见,新增海棠口器,圈足器减少,平底器占主要地位,碟、碗的腹部变得斜直。这一时期宗教用具大量增加,马具、殡葬具、装饰品少见。如朝阳市北塔天宫地宫出土的金舍利塔、金盖玛瑙舍利罐、鎏金银塔、金银经塔、木胎银棺、银菩提树、灯笼形银饰件、法轮等;内蒙古巴林右旗辽庆州白塔出土的鎏金凤衔珠银塔、银舍利瓶、金银法舍利等。

鲜卑金银器第三期的器口形式有花瓣形、圆形、曲角形、海棠形。花瓣口器有杯,圆口器有杯、筒,曲角口器有壶、碗,海棠形口器有盘。其中以花瓣口为主,分五瓣、二十二瓣、二十五瓣,五瓣有复瓣式。方口、椭圆口器不见,海棠口器比较流行。器物腹部变深,圈足与平底器各占二分之一。器口以花瓣口居多,圆口也占很大比例。花瓣口中的五瓣形贯穿三期,越到晚期花瓣的瓣数越多。腹部变化明显,从第一期的浅腹演变到第三期的深腹。圈足器在第一期中普遍存在,到第三期平底器数量增多。高足杯的足有从早期到晚期变高的趋势。仿生形态的器物在第一期中比较常见,第二期以后已不见。马具在第一、二期特别发达,第三期不见。殡葬具在第一期第二阶段盛行,第二、三期少见。宗教用具出现于第一期第二阶段,第二期盛行,第三期不见。

三、鲜卑金银器的装饰艺术及工艺

鲜卑金银器的装饰纹样讲究构图对称,纹饰繁缛而层次分明,由于三期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纹饰有其渊源及发展演变规律。纹饰有分区装饰、单点装饰和满地装饰等布局,在器物内底或器顶上装饰主体纹样,其他部位装饰辅助性纹样。第一期第一阶段主要受唐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纹饰采用环带夹单点式装饰和满地装饰,环带夹单点式装饰用于碗、盘、杯、渣斗等器物,如鲜卑耶律羽之墓出土的五瓣花形金杯,内沿錾刻卷枝纹,内底模压双鱼纹,辅以錾刻的放射线纹、五角纹、环纹。腹上部外表錾刻一周宝相莲瓣纹,中部有开光,内饰卷草芦雁纹,分五区装饰,下腹为仰莲纹。还有鎏金对雁衔花纹银渣斗、鎏金摩羯纹银碗、鎏金錾花银盘,内沿分别錾刻卷枝纹、三叶花纹、莲瓣纹、牡丹纹,在纹饰布局上起着点饰的作用。二八地一号鲜卑墓出土的双凤纹银碗,内沿錾刻花卉纹;大营子辽驸马墓出土的鎏金团龙戏珠纹银高足杯、盘带纹银盏托,内沿錾刻莲瓣纹,在杯、碗的口沿、底部和腹部饰联珠纹,饱满圆润,多为铸造而成。鲜卑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鎏金高士图银把杯,在口沿、腹部棱角、圈足沿上均饰联珠纹,这种装饰风格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

四、结语

纵观鲜卑金银器的器形、纹饰和制作工艺,其艺术特征均与唐代金银器极为相似,在唐代的金银器中很容易找到模板。辽承唐制,鲜卑金银器第一、二期对唐的效仿是全方面的,不但沿袭了晚唐的艺术风格,还对唐朝前期的很多造型艺术进行了挖掘和发展,并且进行了简化,结合民族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此外,当时的草原丝绸之路将西方国家的金银器带到了北方草原鲜卑地区,当地居民久而久之便接受了很多西方的金银器文化,在金银器的制作、发展、造型、工艺等方面都大力效仿,促进了鲜卑金银器造型艺术的发展。第三期对宋代金银器的效仿或直接输入同样如此,以精巧雅致、小巧玲珑见长。由此可见,鲜卑金银器的造型艺术有底蕴深厚的文化根基。

萨如拉

1983年8月生,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民族博物馆,文博馆员,本科。

参考文献

[1]张柏忠.内蒙古科左中旗六家子鲜卑墓群[J].考古,1989(05):430-438,443.

[2]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3]原平.鲜卑金饰牌及蓖纹陶罐[J].呼和浩特文,1987(01):36-39.

猜你喜欢
金银器鲜卑
何家村窖藏所见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述略
明清金银器,低位反弹可期
东汉中期东汉与鲜卑之和战关系及其原因探析
阿拉善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传统纹饰研究
云南景东傣族陶氏土司墓地出土金银器研究
金光灿灿银光生辉
鲜卑族的崇山与祭天
鲜卑民族初探
从宇文泰诸子的小字看北魏鲜卑族名、字的汉化
浅论几个北方游牧民族的婚姻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