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内控分析

2017-05-12 17:31王永干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王永干

[提要] 通过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存在贷前审查时间过短、贷前调查和财务分析都可能失真、担保方式风险大、审核不严、贷后管理人和贷款的客户经理职务未分离等问题。为降低和防范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应建立和完善小企业贷款专门机构,实行调查、审核以及贷后管理相互分离,实行模块化的贷款管理等方式和措施。

关键词: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6日

在国家、社会各层面的积极推动和倡导下,各家商业银行均在大力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但是,由于目前各方面条件的不完善以及商业行业内部控制的缺陷,造成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业务风险的出现。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基础上,从内控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一、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情况

商业银行于1999年2月正式成立,其前身为城市商业银行,通过股份改制和增资扩股,转变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改制后商业银行发展迅速,组织框架进一步完善,职工人数迅速增长,并进一步优化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基本实现了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截至2016年12月,商业银行在职员工已达4,000余人,分支行90家,其中省内分行5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2家,资产规模已达2,254.12亿元,存款总额1,461.63亿元,贷款总额864.39亿元,资本充足率10.92%,不良贷款率1.06%。

针对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明确了小企业贷款的认定依据,以单笔授信额度对小企业贷款进行界定,其中抵质押类最高为500万元,保证类最高为200万元,低于上述金额为小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地缘性和资产规模考虑,2006年起逐渐开始明确以小企业为主要营销目标的战略,在流动性和政策制定上明显向小企业倾斜。2011~2016年小企业贷款的余额占比一直在54%左右,在贷款业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流程主要有,客户提出申请、客户经理接受、非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分析和放款。在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管理上,商业银行也制定了一些管理措施,加强了贷款的流程和相关制度建设,建立了明确的风险定价机制和导向。

二、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内控风险分析

(一)贷前风险。在贷前,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风险是贷款审查时间、贷前调查、财务分析和贷款担保方式等方面。

第一,在贷款审查时间上,商业银行要求的小企业贷款审查时间不断缩短。目前规定,不超过5个工作日,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提升了贷款效率,满足了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的紧迫性;但客户经理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借款人的资格审查、风险评估、资料收集、贷中审查和系统录入工作,压力非常大。从实际调查中发现,贷款审查时间的缩短引起两种风险,一种是客户经理拒贷,造成客户流失的风险。客户经理为了不影响自己贷款审核的考评得分,对客户申请要求更为严格,客户资料稍有问题,就会导致拒贷;另一种情况是审核不严的风险,迫于时间紧,任务多,客户经理为了加快审核速度,各种调查往往只是走形式和过场,片面相信客户所提供资料,而不是按照要求交叉对比审核,实地盘点库存和订单形同虚设。

第二,在贷前调查上,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和非现场调查。首先,从目前来看,非现场调查存在流于形式的风险。商业银行非现场调查主要是收集总行所要求的档案资料,但实际上对客户所提供的资料很难进行核对,比如客户的购销合同很难辨别真伪,通过征信系统查询的企业信息也与实际情况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而且小企业的非金融借款无法查询,这造成了客户经理可能会对小企业的负债情况掌握不准,存在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其次,在现场调查阶段,存在调查失真的风险。现场调查主要是对客户经理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是客户经理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好坏的一种主观判断,商业银行为客户经理提供了现场调查的主要关注点和特别的注意事项,但是现场调查主要还是取决了客户经理个人的经验,主观性较大。

第三,财务分析方面存在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获取银行的信任,取得银行贷款,向银行提供的财务报表都会进行粉饰,还有一部分小企業由于机构不健全,根本没有财务人员,平时就不做财务报表,因此商业银行要求客户经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自行编制,这样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小企业粉饰财务信息的风险,但是客户经理毕竟对企业的财务不了解,造成数据不充分,而且受企业淡旺季的影响较大,造成了客户经理编制的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二)贷中风险。贷中风险主要是对担保方式和贷款审核发放阶段的风险。

第一,在担保方式上,存在担保失效的风险。商业银行一般贷款担保方式分别为:抵押、保证、质押。其中,保证的方式约占60%,抵押占25%,质押占15%。可见,保证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方式,而抵押类担保方式偏低。首先,保证的担保方式,商业银行规定不能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的借款申请人,可以采取保证的方式,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的保证人一般为公司的法人或相关责任人,而对于有公司进行保证的,商业银行一般追加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承担连带保证,这实际上使有关自然人承担了无限连带的责任,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小企业规模小,股权结构简单,经营者自身的经济能力不高,因此当企业出现经营风险,资金流断裂的时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等很难有经济实力进行还款。另外,还有些担保者会通过提供虚假证件或虚假证明的方式躲避连带责任,而这些客户经理很难识别,这样就造成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因此,保证的担保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其次,抵押物的估值错误的风险。商业银行对于采用住房或商铺等不动产作为借款抵押物的,会根据实际情况与借款人签订协议确定抵押物价值,而不是通过第三方的价值评估,而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企业的评估费用;然而,双方协议的价格不能反映不动产的实际价值,也许过高,也许过低,当协议的抵押物价格低于贷款金额时,如果借款人出现了违约,会造成无法全部收回贷款,存在贷款无法全部收回的风险。

第二,在贷款审核发放阶段,存在审核不严的风险。在审核发放阶段,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要求较松,总行对支行的授权较大,只要在金额500万元以下,只需经过支行行长签批后就可以放款。对小企业贷款,支行没有设立独立的风险评估岗位,同时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都有资产类业务完成度的考评,迫于这种压力,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也放松了审核要求。另外,还存在着人情风险,部分客户由于和支行关系好,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会给这些客户额外的授信,另一方面客户经理可能会徇私舞弊,与客户串通,向支行行长提供虚假或经过粉饰的材料,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对于小企业贷款没有独立的风险审核岗。

(三)贷后风险。贷后风险主要表现在贷后管理流于形式。虽然商业银行对贷后管理出台了很多的规定,但是对小企业贷款的贷后管理实际上只是流于形式。一方面表现在由于客户经理承担的任务多,如存款营销、贷款营销、贷后检查等,客户经理对借款人、保证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基本上不会进行实地核查,只是将企业提供的数据录入到信贷系统里,对借款人和保证的征信记录打印一下而已,更有甚者,电话都不打,对借款人、担保人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和经营状况恶化的早期预警信号没有进行有效识别及报告;另一方面客户经理未认真进行贷后检查,对贷款人恶意骗贷、套取银行资金的行为没有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除了业务繁忙,最主要的是,贷款的贷后管理与贷前的调查没有进行分离,缺少监督,这些都导致商业银行轻视贷后管理,使贷后管理形同虚设。

三、完善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内控的建议

商业银行出现上述风险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认为小企业贷款不重要,放松了各项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内部控制的不健全,因此要防范以上风险。从根本上来说,要完善健全商业银行的小企业贷款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完善小企业贷款管理机构。首先,成立和支行平行的小企业贷款营销中心。小企业贷款营销中心只负责贷款营销和贷款的调查分析,这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协助支行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小企业营销中心不受支行管辖,专门负责小企业贷款问题,能协助支行做好小企业的各种评价,这避免了支行客户经理的主观性,而且克服了客户经理为完成任务或自身素质存在的问题,小企业营销中心可以客观地收集企业信息,并进行评价、分类,定期实时更新数据,供所有支行使用;其次,成立小企业贷款审核中心,专门负责小企业贷款材料的审核工作,使调查和审核职务相分离。

(二)小企业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在贷前调查上,应设立配备专属的小企业贷款调查人员,坚持双人实地调查,属关系人的坚持回避,适当延长调查日期,保证调查人员有充足的调查时间。对财务报表分析,建议小企业的财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这样增加了客观性;在贷中,落实审贷分离,贷款的审查人和调查人不能为同一个人,调查人和审核人不能系同一部门,形成岗位制约,而且对于审查中發现的重大问题或疑点,必须换人核实调查,予以确认并做出说明。降低保证贷款在整个担保方式中的比重,对实行保证的担保方式增加限制条件,从而降低保证造成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而对实行抵押担保方式的借款人,抵押资产情况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资产评估报告评估其价值;在贷后管理上,对小企业贷款,应由专门的后续管理人员管理,这些管理人员不能由原来的调查人员以及客户经理和支行行长担任,这样可以形成互相监督,后续管理人员发现出现异常的小企业,应实行双人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三)实行相互制约的贷款模块化也是规避风险的有益尝试。该方法核心是将一笔小企业贷款业务分成不同的模块,主要为事前审查、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模块,每位客户经理只负责其中一部分,办理完结后即移交下一位客户经理,这种做法可以将一笔贷款的办理变成流水线作业,相互分离,多位客户经理合力完成一笔贷款,形成更加严格的相互制约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1]韩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2.4.

[2]张柯宣.对如何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2.10.

[3]王刚,邵展翅.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金融经济,2015.8.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