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低段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因素分析及策略

2017-05-15 10:34史松平
教育界·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低段解决问题策略

史松平

【摘要】解决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客观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培养低段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段;解决问题;分析;策略

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对于应用题总是抱着敬畏的态度,在作业和测验的时候因为一道应用题没能做对而和优秀失之交臂,总感觉很可惜,渐渐地对应用题产生了莫名的恐惧感。

解决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客观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解决数学问题突出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意义。笔者基于自身教学实践,提出培养低段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我们的数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探究着数学的奥秘,其实也不必将数学看得那么的高深莫测,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更好地生活。而我们解决问题不就是将数学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的一个模拟途径吗?

我们以低段孩子的生理生活经验来剖析一下应用题解题到底需要哪几方面的能力。

一、以“多维引导”解决阅图能力的障碍问题

问题:我们低段的应用题离不开图示,基本上没有单纯的文字型应用题,所以我们的孩子要有阅图能力,而这个能力在幼儿时代就必须要培养,从幼儿园的以图画为教科书到孩子们爱看的绘本,这些低龄儿童用书无一都离不开图画,孩子最初的形象思维在那个时候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从孩子自身的生理特点上我们也是可以看出相对于粗糙的文字他们更喜爱图画。对于图画应用题,孩子是否具备很好的阅图能力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于图画上信息的处理。如有一道题是这样的:

这道解决问题首先吸引孩子的是这张“二年级卫生评比”图,在解题之前考验的是孩子的阅图能力,有阅图经验的孩子从图中可以提取到很多有用的数学信息:1.二年级一共有5个班;2.二班的小红旗得到最多;3.五班最少;4.被树和小朋友头遮住部分是一样的等数学信息。而这些被提取的数学信息对于接下来的解题有很重要的作用。经过笔者调查,有部分学生对这张图难以提取重要的数学信息,经过观察,学生是因为受到下面大树的遮挡,所以不能确定班级的排列情况;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小红旗的排列意味着什么;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一共有5个班级等等。

对策:对于以上阅图有障碍的学生我们应该多加引导。

1.提倡学校、家里多看绘本,并且要求孩子带着问题看图,在图中找答案。

2.引导孩子关注图中的数量,因为这是与我们数学问题直接关系的信息。

3.引導孩子多关注隐性的数学信息,比如上图中问孩子:哪个班级最多?哪个班级最少?

4.引导孩子根据问题排除图中多余信息的能力,一幅图所呈现的信息不是全能用的,多余信息对于孩子解决问题带来障碍,我们教师要引导孩子去排除障碍。

二、以“习惯培育”解决阅读能力的薄弱问题

问题:低段孩子识字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对于应用题信息的吸收能力,经过调查,二年级小朋友多的识字量达到2000字左右,少的只有100字左右,这是何等的差距,对于识字能力的培养主要靠语文教学、孩子平时的阅读以及家长在家里的教学,所以学好语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如公园里有两种游船供游人游玩,脚踏船限乘3人,手划船限乘4人,8只手划船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这道题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孩子不存在理解障碍,但是阅读能力欠佳的孩子理解起来就有困难了,调查过部分孩子对于问题“8只手划船”这个词组难以理解,错误地理解成用8只手来划船。和题意相差甚远,自然就不能正确地解题了。

再如,爸爸妈妈带着小明去动物园参观,成人门票18元一张,儿童半票,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对于这道题所要提取的数学信息是:2个大人和1个儿童,儿童半票的意思就是18的一半等于9元。如果用成人的文字理解能力,这两个信息的提取不成问题,但是对于二年级阅读能力不强的孩子提取这样的数学信息存在困难,尤其是半票是什么意思不懂。

对策:

1.让学生和家长引起共识:学好语文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2.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全面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身临其境”法,即学生在读一道应用题时,想象题中所描述的事例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上面买票付钱这题,想象成自己的一家三口,那么孩子在计算的时候就不容易出现漏算等问题。

4.当碰到文字量大的应用题,引导孩子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看条件信息,提取有用的信息,排除多余信息,克服字多心理障碍。

三、以“自主体验”解决生活经验的缺乏问题

问题:我们很多的应用题都是根据孩子实际的生活来编写的,比如景点买票付钱、乘船人数、乘车买票付钱、超市买东西付钱、排队购票数人数等等,这些都需要孩子的实际生活经验,我们的家长在带孩子出游的时候是否让自己的孩子代替家长去购买过门票,是否让孩子自己计算过商品的价钱,在这些过程中都将帮助孩子储存起宝贵的实际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去理解应用题的题意,请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吧。如:

这道题对于有买商品经验的孩子来说不难理解,也碰到过“打折促销”等词语,我们老师和家长也解释过是什么意思,但是对于那些从没有碰过人民币的孩子来说这实在是太陌生了,给题意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又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悄悄走近千家万户,很多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就没有乘坐过公交车,对于公交车到站点“有下有上”的现象自然难以理解,有一次开车去接妻子和女儿(4岁),但是女儿不愿意上车,理由是一定要乘坐公交车,当时觉得很可笑,但仔细一想,孩子需要这样的生活经验,就让她妈妈带着她去体验了。

对策:

1.引导家长树立给孩子创造更多生活体验机会的重要思想。多让孩子参与生活实践,比如买票、购物、跟车等等,不要束缚孩子的手,让他们多实践,多体验,比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育功效强百倍。比如带孩子出游的时候,家长放手让自己的孩子去算,去买票;逛超市的时候让孩子自行去购买商品,并且要求自己算好总价;给孩子佩戴个手表,多问问现在的时间是?再过20分钟是几时几分?等等。

2.积极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告诉他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四、以“举一反三”解决知识运用的不足问题

问题: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孩子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进行答题主要是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泛化的过程,孩子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是帮助他们解决应用题的关键,他们会在脑海里思索曾经是否碰到过类似的问题,回忆以前的解决方法,然后解决眼前的新问题,这就考验孩子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是否牢固,以及运用知识点的能力了。

如:

在解决这道问题的时候,孩子们会联想到课堂教学中已经解决过这题:

孩子们知道观察角度的不同而解题的方法不同,知道会通过圈一圈去确定自己的观察角度,从而列出相应的算式。但也不乏有些许学生因为课堂上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解决问题的技能而选用错误的方法。

对策:

1.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课前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尤其关注和了解后进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重视课堂效率,坚决贯彻“先试后教”的教学原则,努力让孩子在体验中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和基本解决问题的技能。

3.重视学生数学技能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展示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创造和发展新的解题方法,寻求解题方法多样化。

五、以“技巧培养”解决计算能力的薄弱问题

问题: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的根本,到了高段,很多孩子知道解题的方法,会列出正确的式子,但是在最后的“臨门一脚”偏了,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也不能全部得分。这也是很多从教者头疼的事情,总是抱怨孩子太粗心,与其在抱怨还不如努力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粗心只是借口,反映出计算能力的薄弱才是事实。

对策:

1.真正掌握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进位和退位加减法。

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是以后所有计算的基础,我们教师要让这两样计算的练习在一、二年级成为常态化,努力为以后的计算打好坚实的基础,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失误。

2.每天坚持练口算,理清算理,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和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六、以“回顾过程”解决检验能力的单薄问题

问题:一道应用题解答完后,孩子是否会去检验是保证应用题正确率的有效方法。每一节解决问题的新课里都有一个环节:“解答正确吗?”教材的编排意图就是让孩子在解决问题后能够回顾解题过程、检验解题方法以及计算是否正确。

对策:检验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所采取的方法如下。

1.检查计算过程,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将计算结果代入条件,看看是否吻合题意。

3.根据生活经验判断结果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情况。

教材里知识点的呈现都是以实际生活为题材和背景,编写缘由就是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好数学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我们数学教师有必要向我们的家长朋友介绍有关于数学学习的方法,提倡家长们在平时和孩子交流时不妨就地取材,即兴编写口头的生活应用题,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解题兴趣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

[3]茹建文.关于构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2).

猜你喜欢
小学低段解决问题策略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