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本资源,挖掘写作素材,落实作文起步

2017-05-15 10:35冷华梅
教育界·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仿写想象

冷华梅

【摘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挖掘写作素材,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让学生的写作练习有据可依,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从而落实作文起步。

【关键词】列提纲;想象;仿写;续编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教学得法,必将为学生以后的作文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文本资源,挖掘写作素材,寻找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联结点,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顺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据可依,打下扎实的写作基本功。下面就围绕三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内容来谈谈落实作文起步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课文主题,设计相关内容,列举写作提纲

第1课《让我们荡起双桨》,要求学生懂得在党的关怀下才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的幸福生活,用总分总的段式,写一写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从小学会感恩家人。提纲如下。

我的生活可幸福啦!瞧,我拥有自己的小房间……多温馨啊!上学期间, 每天清晨……放学时……节假日期间……真开心哪!有时我身体有点不舒服了,……好感动哦!你们说,我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呀?

第4课《做一片美的叶子》,要求学生在“大树”这个群体中,学做一片“美的叶子”,做一个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让“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借助此主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三个问题:1.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叶子一样美,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你知道有哪些?2.你的家是一棵大树,你就是那最美的一片叶子,你打算怎样做,才能让这棵大树更茁壮,更葱翠?3.你的班级也是一棵大树,你就是那最美的一片叶子,你又打算怎样做?让学生自主讨论后,教师出示写作提纲。

生活中有很多人像一片美的叶子,比如,警察叔叔就像一片美的叶子……医生……环卫工人……我的家是一棵大树,我要……做一片最美的叶子,让我的家更快乐,更幸福!我们班是一棵大树,我要……做一片最美的叶子,让我们班更进取,更优秀!

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写话练习,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也让学生写话时能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这對作文起步是很有效的。

二、捕捉课文中的关键词展开想象,提供写作的语言素材

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中爸爸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解释“骄阳似火”的意思。教师可以抓住“骄阳似火”这一关键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说说词语的意思,从而加深对该词语的理解,提高对生活现象的认识。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烈日下的人们是什么样的?路边的植物、小动物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由于三年级的孩子语言内存还不是太丰富,教师在学生阐述的基础上,再加以总结概括,形成规范的书面语言展示出来,供学生写话时参考,这样学生在写话时就能有据可依,有话可说了。如下。

(1)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2)树被太阳晒得垂下了头,鸟儿们无力地飞着。小狗耷拉着脑袋,伸长舌头喘个不停。大地被烤得发烫,人在地上走都觉得烫脚 。

(3)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4)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

再如15课《小露珠》,课文中的第七段的关键词“爬着”“滚着”“笑着”,写出了小露珠的可爱。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展开想象,把小露珠的运动时的样子配上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教师在学生绘声绘色地交流过程中,顺势出示优美段落供学生品析、参考。如下。

清凉的晨风中,晶莹剔透的小露珠躺在碧绿的树叶上,仰起了圆圆的小脑袋,向太阳公公微微地点头。太阳那绚丽多彩的光映照在小露珠上,露珠上便呈现出一颗颗金灿灿的小太阳。小露珠可高兴啦,便在宽大的叶片上高兴地打起滚来。叶片儿轻轻摇动了一下,几颗小露珠就调皮地躲进了草丛里,再也找不着它啦!

在作文起步阶段,为学生提供语言素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写话时言之有物,这也是一个帮助写作提升的捷径。

三、参照课文段落的结构、语句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第5课《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第四段,是写了秋天的原野热闹非凡,采用了总分段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丰收在望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喜悦之情。学完这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秋天来了,田野里哪些庄稼成熟了?公园边、小路旁,哪些花儿开放了?它们是什么样的?模仿课文中的语句,用上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讨论,你一言他一语,仿照课文段落的结构以及语句的形式将秋天的美景呈现在课堂上。如下文。

郊外秋意浓浓。成片的稻子成熟了,它们摇动着胖乎乎的小脑袋,发出沙啦啦的笑声,等待农民伯伯来收割;雪白的棉花扬起白嫩嫩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小路边,菊花开放了,一朵朵,一簇簇,它们迎着秋风,争奇斗艳,喷芳吐香,好不热闹!桂花也不甘落后,轰轰烈烈地开放着,十里飘香,美不胜收。枫树叶子全都红了,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呀!

16课《石榴》的第四自然段,从视觉和味觉两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石榴的形状和味道,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那在学完这段后,教师可以出示其他水果,比如香蕉、桔子,让学生进行观察,看看它们的形状,再尝尝它们的味道,模仿课文中段落结构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如下文。

我拿起一根香蕉,只见它穿着一件金黄色的“外衣”,上面还有一些芝麻黑点。剥开“外衣”,露出白嫩嫩的果肉,像一只弯弯的小白船。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嚼嚼,细腻柔软,清爽无比,令人回味无穷。

我拿起一只桔子,只见它像一盏金黄的小灯笼。剥开外皮,里面白色的纤维纵横交错,一个个桔子瓣像月牙似的,紧紧地抱在一起。我掰开一片放嘴里嚼嚼,哇,一股酸酸甜甜的汁水在唇齿间流淌,令人神清气爽。

仿写这一形式,對于刚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学生照着现成的结构写,逐渐熟悉了写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拉近了学生和作文之间的距离。

四、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续编故事和仿编故事

第9课《三袋麦子》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猪、小牛、小猴对麦子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及土地爷爷的反应和评价。课文学完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猪、小牛看着小猴家麦囤里堆得满满的麦子,它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去做,土地爷爷又会对它们怎么评价?

学生讨论之后,进行续编故事,如下。

过年了,土地爷爷又给小猪、小猴各送了一口袋麦子作为礼物。

小猪觉得自己上次太贪吃了,这次它把麦子全种下了地。小牛呢,他也把麦子种下地,心想:等成熟的时候,留一小半给自己吃,另一大半送给亲朋好友。小猴更不用说了,也把麦子种下了地,等成熟之后,留一点给自己吃,剩下的全拿出来支援灾区。

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

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说:“土地爷爷,您看,我把麦子种下了地,成熟之后,多得我屋里都快堆不下了。”老人点点头。

土地爷爷又来到小牛家。小牛说:“我把麦子全都种下了地,成熟后留一些给自己吃,另外的送给了亲朋好友。”土地爷爷很高兴。

土地爷爷最后来到小猴家,小猴说:“爷爷请跟我来,您看,这满囤的麦子明天将寄往灾区了。”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会心地笑了。

除了续编故事,还可以仿编故事。

18课《小稻秧脱险记》学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小稻秧还会遇到哪些危险?谁来帮助它?结果怎么样?并提供关键词:蝗虫、青蛙、小鸟,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线索,进行仿编故事。如下。

一天,水稻田发生一场激烈的战争,蝗虫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说:“今天我们能吃个饱了!”

小稻秧对这群蛮不讲理的蝗虫说:“我们刚搬到这里,正需要成长,我们怎么能就这样被你们吃掉呢?”

然而,蝗虫们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吃起小稻秧来,一点也不顾小稻秧的央求.很快,小稻秧被蝗虫们吃得上气不接下气,当场就晕倒了。

正在这时,青蛙和小鸟赶来了,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小稻秧的好朋友,专门来吃你们这些蝗虫的!”

不一会儿,蝗虫们就被吃得精光!

这时,小稻秧已经慢慢醒来,连忙向青蛙和小鸟道谢。青蛙和小鸟一起说:“不用谢,我们还饱餐一顿呢。”

学生对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在续编和仿编故事之后,拿起笔学做小作家,把编的故事写一写,教师还可以编个故事集,这既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是谈了如何借助文本资源,挖掘写作素材,落实作文起步的几点具体做法。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写的训练,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围绕课文内容创设更多的写作资源和渠道,让三年级的孩子在作文起步阶段有话可说,有据可依,领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

猜你喜欢
仿写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超乎想象的雨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先想想再想象——看谁想得妙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聋生句法习得与病句消减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