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例模块教学的《诊断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初探

2017-05-16 08:25蔡成松沈悦娣许航潘建柯强江雪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诊断学问卷调查

蔡成松+沈悦娣+许航+潘建+柯强+江雪玲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杭州 310015)

摘要:目的 研究形成性考核在以病例为模块的教学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一班96人使用传统教学法和期终闭卷笔试法考核,二班92人采用基于病例模块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以期终统一考试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相同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传统教学法和期终闭卷笔试法考核的学生期末平均考试成绩74.6分,基于病例模块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的学生期末平均考试成绩79.2分。问卷调查显示形成性考核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际技能。结论 基于病例模块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的教学效果和总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关键词:诊断学;形成性考核;病例模块;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56-02

所谓形成性考核,指的是用阶段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对于学生学习目的、学习结果评价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两种评价方法包括终极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两种。这两种教学评价的模式可以有效监控整个学生的教学过程,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强调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提高,更好地在过程中实现对于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1-3]。为了调动学生对《诊断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对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基于病例模块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对比传统教学法结合期终闭卷笔试法考核,通过问卷调查和期终考试对于学生《诊断学》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比较评价。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医学院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2.研究方法。①教学内容: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8版《诊断学》第四篇第九章第三节《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②教学方法:病例分析,理论分析讲解。③评价方法:A.一班96人使用传统教学法和中期闭卷笔试法考核,二班92人采用基于病例模块教学法和形成性考核,以期终统一考试和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B.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总结一篇,阶段测试,检验报告分析。C.终结考试:闭卷百分制理论测试。

病例模块分析举例

患者男,65岁,三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畏寒,发热,伴肌肉酸痛。半月前再次出现畏寒,发热,自测体温38.6℃,后自行缓解。近日来反复出现类似症状,以发热待查收治入院。患者三年前曾因窦房结病变安装起搏器。

问题:①该患者症状可能是那些类型的疾病引起的?②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做哪些相应的检查?

该教学病例提出“畏寒”、“发热”、“肌肉酸痛”等常见症状名词,帮助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症状诊断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心血管病和感染病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進一步促使学生思考相关检查方案的选择,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诊断思路,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通过考核分析教学效果。

形成性考核举例

该病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结果T 37.5~39.1℃,WBC 8.7×109/L,N 76%,RBC 4.33×1012/L,B超见起搏导管上赘生物附着,二尖瓣轻度返流,三次血培养示表皮葡萄球菌,确诊为“起搏器植入后感染性心内膜炎”。

问题:常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有哪些(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沙门氏菌 D.枯草芽孢杆菌 E.铜绿假单胞菌

待学生完成题目以后,反馈答案并讲解。接下来提出新一轮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查找资料,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问题举例: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造成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在病程上有何不同?②在留取血样进行培养时,对采血的时机,方式和样本的保存有什么要求?③在血培养阴性时,是否可以完全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原因是什么?

二、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 Student 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

两个班级学生考核成绩的比较(表1),学生对形成性考核的评价(表2)。

四、讨论

多年来我国高校采用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方式简单,易于统计和比较。然而这种考核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平时教学局限于书本理论,学生鲜有机会立即付诸实践,缺少错误-反馈-改正的环节,难以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整合,无法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记忆力考核较多,对比较、分析、整合及运用能力考核较少[4]。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较全面的测评方式,能够从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整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多方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5,6]。我们在形成性考核的实际操作中,设置了学习小结、课后练习、反馈纠错、深化拓展等几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形成性考核的优势,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考核结果看,采用病例模式教学和形成性考核的学生取得的成绩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同时,采用形成性考核的学生对于该考核方式的相关评价也显示,学生普遍赞同这种考核方式。由于我们是首次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对于这种考核方式占总评的比例尚存在一定的疑议。而且教师和学生也普遍认为,形成性考核可能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需要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增加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师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

总之,形成性考核是对我校《诊断学》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深入的理解和整合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Sadler R: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al Systems [J].Instruscional Science,1989,(18):119-144.

[2]卢健: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理论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5):30-33.

[3]汤琼英,周启良,邓玉梅,等:新建本科院校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组成及基本考核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194-185.

[4]胡雪梅,赵明东,张海霞,等: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与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4,(9):238-239.

[5]李翠英,贾雪梅,杨照青:《寄生虫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10).

[6]Black P,William D: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J].Assessment in Education,1998,5(1):7-74.

收稿日期:2016-12-05

基金项目:杭州师范大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诊断学》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简介:蔡成松(1978-),男(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师范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

猜你喜欢
诊断学问卷调查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记忆法在诊断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教学中融入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内经》诊法教学内容简析及与中医诊断学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