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的研究

2017-05-16 00:40王芳刘玲仝其根徐艺青张巍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王芳+刘玲+仝其根+徐艺青+张巍

(1.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2.山东省乳山市城区街道办事处,山东 乳山 264500)

摘要:《食品标准与法规》对从事食品相关工作起到重要作用。针對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着眼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25-02

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大多会从事食品质检、产品研发、自主创业等相关工作,长期处在食品质量检测和管理的第一线,需要掌握食品标准与法规体系,把握食品质量标准及相关法规的使用及操作,了解食品许可证制度、食品认证、食品召回及追溯的相关规章,熟悉食品标签、食品广告及特殊食品的安全管理[1,2]。因此,《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1.教学内容前沿化。由于标准和法规需要不断的修订与完善,所以《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的内容、大纲及教材应及时补充修订,力求与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接轨。但是,我国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材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目前,课程中主要参考的教材包括张建新和陈宗道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法规》[3]、胡秋辉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二版)》[4]、张建新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技术法规(第二版)》、蔡健和徐秀银主编的《食品标准与法规(第2版)》等。而在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一系列的食品标准与法规也逐步修改发布,同时颁布实施了许多新的食品标准与法规,上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也就过时了,难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的发展,才能让学生掌握到最新动态。例如,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都进行了修订,2016年,《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也进行了更新。在讲授关于食品广告的规定、食品许可证制度、特殊食品的安全管理等部分的内容时就要注意采用修订后的法律法规。

2.教学内容层次化。《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标准规定与法律条文较多,目前采用的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食品法律与食品法规概述、标准化与标准制定、食品质量与管理、食品安全与管理、食品卫生与管理、食品许可证与市场准入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召回及追溯、食品认证、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进出口的监管、食品企业责任等,很难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完成对所有内容的讲授。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之后进行不断的整合。例如,可以将该课程分为4个部分进行讲授,依次为基础知识部分(食品法律法规、标准化与标准制定)、食品监管部分(食品质量与管理、食品安全与管理、食品卫生与管理、特殊食品的安全与管理、食品许可证制度)、风险评估部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认证部分(HACCP体系、ISO体系、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认证)。通过层次化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应用性知识,为毕业后参与科学研究、分析检验、企业管理等方面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3.教学内容实用化。《食品标准与法规》主要以介绍标准与法规为主,如何将法律条款应用到实践中、将学与用结合起来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2005-2015年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大事件,“福喜公司使用过期肉”、“湖南镉大米”、“毒生姜”、“地沟油”、“皮革奶”、“苏丹红鸭蛋”等事件,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的案例,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明确政府、企业、消费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食品法律法规,以更好应用到实践中。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1.教学方式互动化。课堂教学如果仅是一味的老师灌输知识,学生接收知识,知识的单向输送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点,课堂效率下降。如何来改变这一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1)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2)对讲解后的内容用选择题、填空题或者问答题的方式加以回顾;(3)设置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由被动接收知识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到产品认证的时候提出问题:“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上三种食品中哪种食品最安全?”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接下来的学习,在讲完三种食品的认证之后,也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又例如,在讲授完食品标签部分的内容后,通过选择题“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 )”,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对保健食品标签内容的理解。对于最后一种方式,在第一节课上就提出本门课程的学习中,每组学生要进行一次汇报,汇报的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内容中选择,(1)“近年来国家对法律法规做了重新的修订,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结合实例说明新法在哪些方面做了改变,对食品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除了课堂讲授的法律法规之外,选择跟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例对其规定进行解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根据选择的主题,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更好。

2.教学方式网络化。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理论和程序化的过程表达清楚,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动感性,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在讲授的过程中插入图片,使学生能快速、清楚地了解这些教学内容。例如,在讲到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志的时候,插入这些认证标志的图片,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其次,视频资源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周质量报告》和《走进科学》中的相关视频内容都是很好的例证。

3.教学方式案例化。《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中抽象的知识常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条款。例如,在介绍标准化的形式时讲到标准化包括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模块化六种形式,分别采用挂历、欧元、福特车、来福枪、砖头、戴尔电脑对每种形式进行讲解,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形式。又例如,在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提到“第四十三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那如何理解“缺陷”产品,通过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学生可以明确损伤皮肤的化妆品属于有“缺陷”的产品,而保温效果不良的暖水瓶不属于有“缺陷”的产品。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效果的评价离不开考核,但是仅以成绩考核作为评价的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准确体现学生日常知识的累积过程,不能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将过程考核与成绩考核相结合,采用的考核方式包括:(1)课堂提问(15%)。课堂提问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己讲课的效果,做出及时调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小组汇报(15%)。小组汇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3)期末成绩(70%)。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

四、结语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不能固守陈规,《食品标准与法规》这门时代感强的课程更是如此。随着国家对食品标准与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人才专业需求的不断提高,教师要及时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把最新的信息融入到课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把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为食品行业输送高素质的食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羽嘉,冯作山,陶永霞.关于食品标准与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5,(4):75-77.

[2]廖庆敏.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68-170.

[3]张建新,陈宗道.食品标准与法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胡秋輝.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二版)[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收稿日期:2016-11-29

作者简介:王芳,博士,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乳品加工与贮藏。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