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与感悟

2017-05-16 08:30康诗飞徐苏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双语教学环境工程

康诗飞+徐苏云

(上海理工大学 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 200933)

摘要:双语教学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来环境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课堂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当前环境工程教学的主要问题和未来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校;环境工程;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60-02

一、引言

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相认可协议《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这不仅为工科学生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更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将真正走向世界。同时,加入华盛顿协议也对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教育思想转变和教育模式改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和考核评价等方面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其中,双语教学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主要方式之一,正在并将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1-3]。

自2001国家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倡在大学本科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以来,全国高校的各类工程专业掀起了双语教学的热潮。随着环保概念渐入人心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全国高校普遍组建专门的环境院系,开设环境工程类专业,而全国范围的环境工程双语教学也应运而生,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专业领域国际视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是许多高校在实施环境工程教育质量控制中所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4]。

二、环境工程双语教学理念和模式

在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环境类专业现行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們发现,要使学生持续得到有效的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培训,仅仅靠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把英语深深扎根于专业知识当中,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因而我们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基础上设计并开展了环境工程领域的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除了母语教学以外,同时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的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在目前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中通常选择英语。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快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熟悉专业名词的英语表达方式,掌握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的能力,最终深入体会英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为未来日益国际化的环境工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基础[5]。这也是笔者所在单位设置环境工程双语教学的初衷。

不同于传统的单纯的专业英语课程,而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专业词汇,深化应用专业英语的能力。通过环境工程双语课程的教学,我们希望可以把外语学习和环境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理解文献资料以及专业英语写作的能力。

三、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实践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高校环境工程专业都尝试着开展了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根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双语课程都采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幻灯片和板书,但在讲解方式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而有区别。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实际教学实践中,双语教学就是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单列的双语专业课时,用英语编写教学讲义、板书,同时用汉语和外语交叉讲解、组织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在笔者所在单位,环境工程双语课程是以“环境工程专题(双语)”的名义开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本科生。课程内容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些基本的专业英语词汇,具有对科技及专业有关的资料和书籍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为今后从事环境工程的研究及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英文基础。教学目标是熟记环境工程专业常用的语法及表达方式。对科技及专业文献有正确的理解和较快的阅读速度,并能准确且较为流畅地翻译成中文。区别于面向大二、大三学生授课的专业基础课“环境工程原理”,该课程主要讲述水、气、固等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分离过程原理和反应工程原理三部分。“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目的在于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中所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后期相关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与其他高校的环境工程双语课程相比,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是课程以培养兴趣拓宽视野为主,不设置固定的英文原版教材,避免了过于艰涩难懂的填鸭式授课,给教师和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其次注重与《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联系,并从基础课程导向未来的实际应用。此外还重视科技论文写作与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针对学生考研等实际需求做一些方向性的对接和指导。

四、专业双语教学收获与问题

从课程效果上看,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学生能接触到国际上最新的最前沿的知识。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中也是较为共性的问题,有待教学改革深入过程中逐步改善。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学生的接受度问题。环境工程内容的专业知识性比较强,有的课程对学生来说本来就很难,再加上用双语形式,更难理解和适应。如无清晰的专业深度设计和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充分了解,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形式而没有达到我们本身的教学目的。因此,笔者认为在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中,不宜设定过高的英语讲授要求,而是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教材选择问题。一方面目前我国教育市场上能采购到的原版环境工程类国外教材非常少,且国外原版教材一般设计大量的原始公式推导导致教材艰涩难懂,另一方面国内编写的外文版专业教材存在较多拼凑现象,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自编教材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且授课教师应注意逐步完善充实教材内容。

第三,师资水平和双语教学要求之间存在差距。目前,由于受教育经历的关系,绝大多数环境工程授课教师并不具备较好的英语口语能力。在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学实践中,一般由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承担双语教学任务,一方面基本满足专业英语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更习惯于展开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内容。

五、结语

随着我国政府和民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环境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汇总和国际上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在此背景下推行环境工程领域的双语教学实在必行。结合专业特色和教育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推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第一,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逐步积累完善配套教材和质量控制体系。总的来说,在对双语教学的评估时,应当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在此指向下完善成教学大纲设计要求,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最终有效提升我国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俊岭,彭书鸽.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2,(7).

[2]罗旭.对环境工程双语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

[3]钱家忠,李如忠,武君,等.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5).

[4]胡小春.双语教学在高校工科类本科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1).

[5]赵兵涛,张忠孝,金晶.关于《环境工程与科学导论》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收稿日期:2016-11-23

基金项目:本文工作受到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CFTD17045y)资助

作者简介:康诗飞(1987-),男,汉族,河南禹州人。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通讯作者:徐苏云。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双语教学环境工程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