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2017-05-16 09:01盛清燕段学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人才过程

盛清燕+段学军

(1.中原工学院财务处;2.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摘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复杂过程问题能力,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变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模式。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2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时代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必须突破和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措施上进行创新和改革,彻底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的教育观念。

创新人才的本质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者的统一。从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关系看,素质是在先天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品质与条件,知识是形成个人素质的载体,其外在表现就是完成活动的能力,所以实践与创造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基本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樹立创新教育观,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被动的被管理对象。我们不能只把学生看作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要把每名学生都看作是有个性的主体,都具有创造潜能,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发展,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可能充分发挥其创造力。

其次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者要改变教师以往的习惯心态,以一种完全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在良好的气氛中一起完成教学任务。开展互换式教学,教师由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用不同的方法去塑造。传统的讲授法主要是用告诉的方法传授知识,这显然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不能再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而是应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根据学生的特长引导其进入专业学习。

二、变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开展创新教育,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新已经成为对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还应在教学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实现知识、技术、实践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讲解发现知识的过程,强调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更要注重以是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真正使学生认识学科本质,掌握学习方法。

首先,必须优化课程体系、不断充实教学内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新知识、新理论、新成果层出不穷,因此要适时优化课程体系,不断充实调整教学内容,尽快将本学科新的学术成果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前沿领域研究内容与状态,开拓学生的视野,构筑创新的知识基础。此外通过创造学等方法论课程的开设,给学生传授一些创新研究的方式方法,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加强课外自主学习,做到学时减少但要求不降低。要积极引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问题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通过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探求未知的精神,鼓励学生对现有的知识提出疑问;也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真正保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要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育创新品质的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批评争论的习惯,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要引导学生去自学、去研究、去争论、去自己推理归纳、去做探索性实验等等。

第三,改革考核评价方法。之前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成为了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会使那些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没有得到认可,这恰恰是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要求相背离。学生在大学阶段,应拿出一部分精力用于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所以,考核的方法就不能单一,评价方式应该坚持过程评价,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进行调整,使考核的结果能真正体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如可以将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考核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重复记忆的能力。同时,有效、科学的考核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仅通过课堂教学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养成,大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并重。而且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讲,实践教学的作用更重于理论教学。我们要把大学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设计,提供相应的条件,并设计科学的考核方法。同时,加快专业实验室和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全面、系统地加强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

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示范性实验,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实践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多增加一些学生可以动手参与的实践机会,这与参观性的实践活动相比,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积极引导本科高年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支持学生的研究活动,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学分确认制度。

加强创新教育的基地建设,优化创新教育的硬环境。实践基地的建设对培养创新人才十分重要,实践基地可以以校所在地的教育资源为基础,适当配置现代化、高科技的技术装备,也可利用或共享社会非教育资源来建设校外的创新教育基地,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来培养创新人才。近年来一些高校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科研上水平的标志,它以精心设计的课题、优质的管理、良好的仪器设备和一定的实验研究基金鼓励和吸引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参与,并为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高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肩负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作为高校教师,对创新问题既要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角度来审视过去,更要进行理性的思考;既要开展认真的理论研究,更要进行踏实的实践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在教给学生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不断加快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建设的步伐。

收稿日期:2016-12-26

通讯作者:段学军,中原工学院能环学院教授。E-mail:dxjsqy@163.com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人才过程
人才云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