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2017-05-17 07:56潘大海乔凤楠岳明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B超胰腺胰腺炎

潘大海,乔凤楠,岳明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沈阳110101)

CT检查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潘大海,乔凤楠,岳明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影像科,辽宁沈阳11010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CT检查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超声、CT检查,比较2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临床诊断22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8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和超声检查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分别为20例、14例;超声检查7例胰腺末见肿大;胰周积液和胸腔积液分别为4例、8例;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3例胆结石或胆囊炎;CT检查30例患者中29例胰腺组织密度均较低、胰周和胸腔积液分别为5例、8例,4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3例胆结石或胆囊炎。CT检查阳性率为86.67%,B超检查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CT检验,能准确判定该病症各类并发症,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作出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CT;老年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具有危险性的急腹症,该病症具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的特点,因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变,所用的治疗方案和预后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1]。因此,及早诊断并判定患者病情,对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过去多数医院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判断急性胰腺炎,临床鉴别存在一定的困难。自CT扫描技术问世以后,对判定急性胰腺炎提供最直观的影像学证据,CT检查能够判定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也可评估其并发症、预后效果及发病病因等情况,对临床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为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接受CT检查的效果,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对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的各项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3.3±7.19)岁。30例患者均为突发性反复疼痛、腹胀等来就诊,疼痛时间约为2~8 h,有17例伴有呕吐、恶心的症状。30例患者中,肥胖者占16例,11例患者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

1.2 方法CT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机,层厚为5 mm,管电流和电压分别为90 mA、120 kV,设定旋转时间为0.33 s。开展CT检查步骤如下:让患者取平卧位,采用CT机对患者中上腹部实施常规扫扫描,随之扫描盆腔区域,最后,采用薄层检查胰腺区域。如果上述检查依然无法获取准确结果,对患者实施动态增强扫描。操作如下:患者检查前6 h禁止饮食、饮水,开始检查前,经肘静脉为其注射370 mg/100 mL碘海醇,注射速度控制在2~3 mL/s,注射总量为1~1.5 mL/kg。注射完毕,使用相同速率注射30 mL生理盐水,对患者开展增强扫描,主要扫描区域为胰腺区。

超声检查使用ALOK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将其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在第1~2腰椎扫查腹部,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坐位或饮水法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超声、CT检查结果30例患者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对超声与CT的检查结果比

2.2 B超与CT检查阳性率比较CT(86.67%)检查其阳性率明显高于B超(6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5)。见表2。

表2 患者给予B超与CT检查的结果对比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自身消化性疾病,并伴有胰腺急性感染的过程,不单是胰腺局部炎症,也涉及多个器官改变的全身性疾病。胰腺处于腹膜后肾旁间隙内部,多数呈现横行或斜行走向,主要分布在头、颈部、体、尾四个部位,一般情况下,胰尾部分高于胰头位置。胰腺导管主要分为主、副导管两种类型,主导管直径为0.2~0.3 cm,自胰腺尾部开始,贯穿整个胰腺至胰头,70%的胰腺导管在肠壁入口与胆总管末端合成胆道口壶腹,该部位如果发生梗阻,胆汁容易逆流至胰管内,从而引起急性胰腺炎[3]。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该病症与长期酗酒、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腹胀、中上腹疼痛、呕吐等。急性胰腺炎发病机理是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升高,导致胰腺组织自身出现消化作用,大量坏死组织进入血管形成血栓,从而引发缺氧、微循环障碍、坏死等情况。急性胰腺炎主要发病人群为20~50岁的中青年男性,其中,老年患者为60~69岁,因该病症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相关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病死率为5~10%,轻型病死率为15~30%[4]。早期的胰腺炎呈现轻度肿胀症状,少数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出现出血、坏死、大量并发症等情况。因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年龄大、身体各项脏器功能下降,多数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如果发生胰腺炎坏死或感染,极易导致病情迅速恶化[5]。因此,如果能早期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降低患者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B超、CT等,检查时首先给予B超检查,B超检查能够多角度、较大范围观察胰腺及其周围脏器病变情况,但超声检查极易遭受脂肪、气体的影响,对肠内积气过多、肥胖患者诊断不佳,且容易受到操作者诊断技术和经验的影响。如果患者胃肠大量积气或肠麻痹,采用B超检查存在一定难度。超声检查结果表明,发生胰腺时体积明显增大,主要为弥漫性肿大,其内部主要存在低回声,但少数会出现局部肿大,主要发病位置在胰尾。本组有9例胰腺测量值处于正常范围,这是因老年患者胰腺组织萎缩、脂肪浸润增加,导致实质回声升高,边缘不规则。CT检查具有分辨率高的特点,不单可以展示急性胰腺炎患者形态学改变情况,也能显示急性胰腺炎病理变化状况[6]。CT检查是临床早期诊断、分期检查、判定病症严重程度等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尤其对胰腺实体及周围坏死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临床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CT检查能很好地显示胰腺的大小、形态、密度等情况,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分析病变是否出血、化脓、发生严重并发症等。本次研究表明,CT(86.67%)检查阳性率明显比B超(60%)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金标准,其准确度高达明显高于B超检查,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7]。

单纯胰腺肿胀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胀,胰腺的头、尾前后径均超过正常参考数值,局限性肿胀常发部位为胰尾部。陆大山研究表明,CT检查急性胰腺炎病症提出CT严重性指数积分法,以该法评估急性胰腺炎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该方法将平扫CT划分为5级,如果分值越高,其病情程度越严重,说明CT检查能准确显示病理改变情况和分级,对及早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8]。单纯胰腺肿大主要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胰腺头、尾前后径均超过正常值。本组CT检查有6例病变胰腺组织密度减低且轮廓模糊,周围脂肪层明显消失。本组11例胰腺大小处于正常范围。结果表明,CT对老年急性胰腺炎诊断敏感性较高,不单能显示胰腺自身肿大、出血及坏死情况,也能了解胰外腹膜后腔、腹腔受累情况,成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此外,CT检查具有安全、操作方便,且这种检查手段短期内可以重复检测,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成为患者普遍接受的检测手段。

综上所述,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螺旋CT检查,能够快速、准确检出胰腺病变情况,能提升胰腺炎检查的准确率,成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

[1]胡胜相.CT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影像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6):91-92.

[2]关国平.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39.

[3]方汉贞.CT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4):857-858.

[4]曹文彬.多层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11(6):1093-1094.

[5]韦炜,余永强,李小虎,等.双能量能谱CT碘含量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19(10):742-745.

[6]刘金林,谢一平,马周鹏,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检查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3 (12):2222-2224.

[7]刘彬彬,王蔚虹.核磁共振及CT检查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29(7):489-491.

[8]陆大山.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 2014,20(13):50-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18

猜你喜欢
B超胰腺胰腺炎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