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研究

2017-05-17 07:56何若冰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腹肛门直肠癌

何若冰

(沈阳市肛肠医院,辽宁沈阳110002)

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研究

何若冰

(沈阳市肛肠医院,辽宁沈阳110002)

目的讨论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择80例直肠癌患者对其作出研究分析,根据治疗直肠癌的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使用传统的经腹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因素展开分析。结果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后发现:(1)观察组VAS评分、住院的天数以及并发症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2)观察组肛门功能的比较其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不仅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病率、安全性较高,还能有效地改善其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临床疗效;预后因素

目前,在临床上直肠癌属于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位于第3位,仅仅次于肺癌、胃癌[1]。最近几年以来,有国内的学者研究显示其女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主要为低位直肠癌。在早期阶段,多为高中分化型腺瘤,癌淋巴结的转移率小于10%,因此可以使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进行治疗[2]。本文主要通过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和传统的经腹切除手术进行比较,讨论其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6年2月沈阳市肛肠医院就诊的80例直肠癌患者对其作出研究分析,根据治疗直肠癌的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女25例,男15例;年龄40~72岁,平均(52.3±12.5)岁;3例属于腺瘤恶变,12例属于中分化型腺瘤,25例属于高分化型腺瘤;而对照组女22例,男18例;年龄40~71岁,平均(52.0±11.0)岁;7例属于腺瘤恶变,15例属于中分化型腺瘤,18例属于高分化型腺瘤。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传统的经腹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具体的手术操作以及手术之后的护理见《胃肠外科手术学》[3];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实施治疗,具体操作如下:(1)手术之前,需要采取常规的肠道清洁,运用硬膜外组织的麻醉方法实施麻醉,患者取截石位并充分地暴露肛门部位,以便于扩肛。在确定观察到全部肿瘤后,需要在离肿瘤外缘1~2 cm处进行全层的切除。(2)切除之后的组织需要立即进行病理学的检查,确保组织切除的外缘属于阴性。(3)手术结束之后,需要按照肛肠科进行护理常规地肠道恢复功能。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1)手术之后疼痛程度的评分[4]:使用VAS评分。评估患者在手术之后的第3、7天的疼痛程度,并由本人对其疼痛进行自我的评价。(2)手术之后关于肛门功能的评价标准[5],优:患者能自主控制大便,有便意,其控制的时间大于2 min,1~2次/d;良:患者能控制干便,但对于稀便来说控制不理想,并且便意不是很明显,其控制的时间在1~2 min内,3~4次/d;差:患者不能自己控制大便,而且毫无便意。(3)生存的指标评价:3年无肿瘤生存率作为主要的随访指标;5年总体的生存率作为次要的随访指标。(4)预后:观察患者在手术之后并发症状的发病率,在随访时注意观察患者手术复发和转移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住院的天数以及并发症等指标分析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后发现,观察组VAS评分、住院的天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1例,对照组并发症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住院的天数以及并发症等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生存期的比较分析通过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后发现,观察组肛门功能的比较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地差异性并且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生存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见表2。

3 讨论

直肠癌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其主要是指从齿状线--直肠乙状结肠处交接点之间的癌,该病症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对患者实施治疗时,经腹切除手术属于比较传统、常规的手术治疗方法,由于解剖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肿瘤深入到盆腔内,其手术往往无法彻底地切除肿瘤,因此,手术过后会有很高的复发比率。相关资料研究表明[6-7],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时间较短;(2)操作较为简单;(3)安全性较高;(4)手术过后恢复较快等,已经得到广泛地使用。Lee等[8-9]总结了126位患者的研究结果,并且对腹切除手术做了比较,其中,五年总体的生存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其研究的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在手术之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肿瘤位置,并全面地、综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对直肠腔内进行直肠指诊、超声等检查。只要未穿透黏膜的下层,可采取解剖操作,其中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或者肿瘤较小的患者,均可采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实施治疗,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0]。

此次研究表明,(1)关于VAS评分、住院的天数以及并发症状等相关的指标,其使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实施治疗患者的情况明显好于使用传统的经腹切除手术实施治疗的患者;(2)关于肛门功能的比较,其使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手术实施治疗患者的情况明显好于使用传统的经腹切除手术实施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使用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不仅降低并发症状的发病率、安全性较高,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广泛地使用。

表2 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关于肛门功能、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生存期的比较

[1]郑成军,赵雪云,王健,等.264例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122-124.

[2]陈志勇.38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740-741.

[3]陈松,熊大芾,刘琦,等.经肛门局部切除和经腹切除低位早期直肠癌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6(15):4441-4443.

[4]汪建平,詹文华.胃肠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73-933

[5]杨永平,刘铜军,杨国风,等.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26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08,29(15):1243-1245.

[6]Lee W,Lee D,Choi S,et a1.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 and radical surgery for T1 and T2 rectal cancer[J].Surg Endosc,2003,17(8):1283-1287.

[7]姜庆武.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20-221.

[8]杨永江,李曙光,赵轶峰,等.早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14,36(11):1723-1725.

[9]张天民,吴厚望.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12例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2):884.

[10]吴泽宇,彭林,赵刚,等.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40例疗效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11):836-8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47

猜你喜欢
经腹肛门直肠癌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