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评述

2017-05-17 07:56李志贤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浅表良性彩色

李志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鞍山医院,辽宁鞍山114011)

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评述

李志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鞍山医院,辽宁鞍山114011)

目的探讨浅表组织肿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经病理确诊的浅表组织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良恶性肿块之间的影像学差异。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为94.0%。超声诊断出良性病例78例,准确率为95.1%。检测出恶性病例16例,准确率为88.9%。超声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病理结果显示有良性病变82例,恶性病变1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4例,准确率为94.0%(94/100)。超声诊断出良性病例78例,准确率为95.1%(78/82)。检测出恶性病例16例,准确率为88.9%(1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的后方回声衰减的发生率高于良性肿块,可探及血流信号的比例高于良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均大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浅表组织肿块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鉴别良恶性,值得应用。

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临床价值

浅表组织肿块属于临床常见病,可发生于肌肉、脂肪、血管以及纤维结缔组织,起源复杂,而且病理类型多,诊断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X线对软组织病理变化结构显示不清,而且其他放射检查方法的费用较高。近年来,超声检查技术不断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和可重复性操作的特点,已经成为对甲状腺、腮腺、乳腺等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1]。近年来,超声检查也逐渐用于浅表组织肿块的诊断。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9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经病理确诊的浅表组织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良恶性肿块之间的影像学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浅表组织肿块患者100例,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1~78岁,中位年龄44岁;肿块直径0.42~12.25 cm,平均(4.22±1.35)cm。发现时间1~22年,平均(4.5±1.2)年。分布部位:头颈部16例,上肢18例,下肢30例,背部16例,腹部7例,臀部13例。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患者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布:血管瘤患者为20例,淋巴管瘤患者为10例,炎症肿块为40例,脂肪瘤患者为20例,纤维瘤患者为10例。

1.2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5~10 MHz,选择小器官浅表组织设置条件下检查,根据患者肿块部位的分布,取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浅表软组织肿块部位。充分暴露患处,对其行多切面扫查,检查时首先用二维超声测量肿块上下、左右和前后径线,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包膜、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测量相关数据,然后利用CDFI观察肿块周边及其内部的血流分布情况,以Ader半定量法进行分级,分为3级,其中0级为无血流信号,1级为闪烁不稳定、稀疏的枝状血流信号,2级为稳定、密集的树枝状血流信号,3级为片状、条状及树枝状血流信号;2、3级可定义为恶性,0、1级为良性[2]。采用脉冲多普勒检测血流观察并记录其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速PSV (peak systol ic velocity),阻力指数RI(resistance index,RI)。肿块所在部位若为对称结构,则作健侧对照检查。采集和保存肿块的相关图像,留作后期分析。以病理学诊断为及标准,将超声诊断结果与其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以及良恶性肿块之间的影像学差异、血流分布特点。影像学特征包括边界的情况、内部回声以及后方回声衰减。血流分布比较两组是否有血流信号、PSV的情况以及RI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超声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病理结果显示有良性病变82例,恶性病变1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4例,准确率为94.0%(94/ 100)。超声诊断出良性病例78例,准确率为95.1%(78/ 82)。检测出恶性病例16例,准确率为88.9%(16/18)。

2.2 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比较良恶性肿块在边界和内部回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块的后方回声衰减的发生率高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比较

2.3 良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特征比较恶性肿块可探及血流信号的比例高于良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均大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良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特征比较

3 讨论

浅表组织肿块在人体的分布范围较广,大多分布在周围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腱膜等[3]。浅表组织肿块大多肉眼可见或直接触诊,但不能分别其良恶性。在我国临床上该病发病原因较多,有很多原因都会诱发不同程度的疾病,因此鉴别较为困难。分辨良恶性对选择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其在诊断浅表组织肿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方法多样,分辨率高,灵活性较大,对人体无损伤,可重复性检查。浅表组织肿块节后多存在声阻抗差界面,可经超声穿透,声吸收衰减小,二维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的分辨力[4]。加之肿瘤表面部位的血流信号基本不受呼吸的影响,可获得足够的血流动力学信号。

本研究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准确率为94.0%。超声诊断出良性病例78例,准确率为95.1%。检测出恶性病例16例,准确率为88.9%。超声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0%。病理结果显示有良性病变82例,恶性病变1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4例,准确率为94.0%(94/100)。超声诊断出良性病例78例,准确率为95.1%(78/82)。检测出恶性病例16例,准确率为88.9%(1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块的后方回声衰减的发生率高于良性肿块,可探及血流信号的比例高于良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均大于良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组织肿块的确诊率为94.0%;而且该诊断方法可较好的区分良恶性,恶性肿块的后方回声衰减的发生率高于良性肿块,可探及血流信号的比例高于良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均大于良性肿块。在彩超多普勒超声下,能很好的反应浅表组织肿块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还可直接获取肿瘤的血流信号资料,以Ader半定量法对浅表实质性肿块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分级[5],可较好的区分良恶性。综上所述,现阶段逐年增加的浅表组织肿块患者已经逐渐引起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鉴别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的方法也逐年增多,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采用多普勒超声方法更值得肯定,它不仅能够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效率,让患者更加及时的得到医治,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避免出现误诊等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浅表组织肿块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有效鉴别良恶性,值得应用。

[1]黄晓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8):1732-1734.

[2]王彤.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5):769-771.

[3]程遵华,童仙君,项晓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0,12(2):119-121.

[4]何明,刘晓林.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6):424-425.

[5]王丽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51

猜你喜欢
浅表良性彩色
彩色的梦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彩色的线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有那样一抹彩色
彩色的风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剖宫产术后浅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