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5-17 07:56全兴云吴伟兰轶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基底节引流术立体

全兴云,吴伟,兰轶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全兴云,吴伟,兰轶

(湖南省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研究纳入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术I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II组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术II组患者手术时间(42.65±2.48)min短于术I组(126.36±8.62)min,失血量(126.25±7.54)mL、引流量(32.25±1.54)mL、手术并发症8%明显少于术I组(555.75±10.36)mL、(75.75±2.36)mL和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术II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2.21±1.58)分、认知功能评分(32.98±3.71)分明显优于术I组(29.34±2.39)分和(21.27± 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减少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

基底节区脑出血为神经内科多发疾病,为脑出血常见部位,占脑出血部位70%左右,主要发病机制是血压升高后导致脑实质出血,出血和水肿导致脑组织受压引发缺损症状,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高[1],为探讨其有效疗法,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分析了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纳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均经CT、MRI等方式确诊基底节区脑出血[2],出现突发性恶心呕吐、剧烈疼痛、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除外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治疗方式分组,术I组和术II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术I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全麻后根据出血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并通过扩大翼点入路行开颅术,显露岛叶后将皮质切开,清除血肿,行止血处理。

术II组患者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根据术前CT、MRI扫描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穿刺路径需避开功能区及血管密集区,避开脑室(进入脑室可能引起脑脊液溢出脑组织移位,导致靶点移位)。临床上多应用额入法对血肿穿刺,达到血肿区后行负压吸引,后放置引流。

1.3 评价指标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引流量、手术并发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认知功能(MMSE)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好,MMSE评分<27分者认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总分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4]。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并发症比较术II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明显少于术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手术并发症比较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后术II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术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x±s)

2.3 手术情况比较术II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术I组,失血量、引流量明显少于术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手术情况比较(±s)

表4 手术情况比较(±s)

术II组(n=25)42.65±2.48 126.25±7.54 32.25±1.54项目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引流量(mL)术I组(n=25)126.36±8.62 555.75±10.36 75.75±2.36

3 讨论

脑出血是原发性脑实质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为常见脑出血部位,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小动脉病变,血压骤然升高后引发动脉破裂所致。血肿可将基底节区神经破坏,可引发失语、偏瘫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5-6],采取手术治疗是为了迅速止血和清除血肿,缓解脑部受压,减轻颅内压。临床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显微术、钻孔抽吸引流术等。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是近年来新发展的技术,其结合脑立体定位技术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既能发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微创、安全特点,也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行数据快速分析,并结合CT、MRI图像信息进行多维重建,准确定位血肿。而血肿穿刺路径多样,在穿刺时,需遵循避开功能区及血管密集区、避开脑室的原则,多应用额入发对血肿穿刺。靶点的选择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类圆形血肿靶点多选血肿中心或者中心稍靠后内。而基底节血肿多为肾形,穿刺路径尽可能与血肿长轴一致,靶点选血肿长轴中后1/3交点,引流过程中分次后退引流管,使引流引流孔位于血肿最佳引流位置,以期最大程度引流出血肿[7-8]。

本研究表明,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减少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1]李军.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1):3514-3515.

[2]崔杰,王启华,黄春刚,等.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11):1185-1187.

[3]马庆防.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24):176-177.

[4]綦斌,左程,邬巍,等.立体定向微创钻孔引流术辅助尿激酶灌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 31(1):205.

[5]蒋永祥,毕科.微创穿刺与内科治疗用于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近期临床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4,22(20):4416-4416.

[6]常鹏飞,邬巍,左程,等.单双管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大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 32(9):2258-2260.

[7]朱爱民,孙俊芳.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13):112-113.

[8]唐桂益.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脑出血8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5):765-76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53

猜你喜欢
基底节引流术立体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炫酷立体卡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