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

2017-05-17 07:56胡惠萍王芬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微量气道

胡惠萍,王芬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神经外科,湖北孝感432000)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

胡惠萍,王芬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神经外科,湖北孝感432000)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机械通气的RICU患者60例,按照行机械通气的湿化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气道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指标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刺激性咳(3.3±1.2)次、气道出血3次、无痰痂形成、平均吸痰次数(3±23)次、平均带管时间(9.3±2.4)d、平均住院时间(23.7±11.0)d、住院费用(2 378±230)元;对照组平均刺激性咳(6.8±1.5)次、气道出血8次、痰痂形成4次、吸痰次数(92±25)次、带管时间(14.3±2.7)d、住院时间(30.3±14)d、住院费用(3 498±242)元,两组比较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3973,P<0.05)。结论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较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效果更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气道湿化;间歇气道关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常用于维持气道通畅、改善患者氧合,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手段,因其操作简单,效果较好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一般情况下,行机械通气前营进行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对气道进行湿化。而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的影响[1]。目前,我院主要针对机械通气的气道湿化方法有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及间歇气道灌注法[2]。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6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间歇气道灌注法和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并就两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RICU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血常规检查、病原学检查确诊,其中23例患者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患者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患者11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45岁,平均(32.4±4.3)岁,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3~42岁,平均(33.2±4.7)岁。排除意识障碍、药物禁忌和不签署同意书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采用45 mL 0.45%低渗盐水和15 mg的氨溴索(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83)混合配置。采用5-7号头皮针接上微量泵行持续气管内滴注,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程度适当对药液的滴速和湿化量进行调整[3]。初始湿化容量在200~300 mL。湿化的同时,应根据吸出痰液的量和形状,计划间隔时间。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歇气道灌注法进行气道湿化。以10~15 mL生理盐水和15 mg氨溴索配制溶液,行间断气管内灌注。首先,连接注射器和吸痰管,盐气管插管至一定深度后向气管内灌注药液,吸痰前后1~2 h给予2 min纯氧,湿化总量控制在200~300 mL/d[4]。

1.3 护理方法

1.3.1 气道湿化护理针对行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患者要注重通气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情况。如果分泌物过于黏稠、量大,那么在进行通气前应适当加大对气道的湿化,通过调整湿化的速度和量,稀释痰液,抽吸痰液的同时,观察其颜色、量和形状,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肺部啰音、呼吸道损伤等并发症[5]。其次,连接心电监护仪器,随时检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针对湿化后能够自行咳出的患者准备痰盂和水,此时应逐渐降低湿化的速度和量,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呼吸。针对分泌物黏稠或结痂、不易咳出的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辅助操作。护理人员可轻拍患者背部,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促进气道打开。如仍旧不能咳出,则证明湿化程度不够,可加快湿化速度,必要时可给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6]。

1.3.2 吸痰护理吸痰是行机械通气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正确的吸痰操作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在实际的机械通气过程中,要选择一次性吸痰管,宜选择质地较软的多孔硅胶管,吸痰前要给予2 min纯氧,吸痰时由浅入深,避免一插到底的情况损害到患者气管内壁[7]。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和消毒隔离的原则,告知患者做好准备,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意识及气道压力等项目,选择粗细、长短、质地均适宜的吸痰管,插入吸痰管时不要带负压,当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后,应适当将其旋转上提,自深部向上吸尽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15 s,吸痰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咳嗽[8]。

另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临床上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引起VAP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患者年龄、身体条件、慢阻肺疾病、长期卧床、痰不易咳出、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消化道细菌易位等因素。一旦发生VAP,可能导致患者机械通气脱机困难,病情反复、住院时间长,严重的则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针对VAP的预防在吸痰操作时一定要注重预防危险因素,在湿化前可给予抗生素,及时清除分泌物,引流痰液;定时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吸痰管应一次一换,避免交叉感染。

1.4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刺激性咳、气道出血、痰痂形成、平均吸痰次数、平均带管时间,治疗后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VAP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比较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各项指标情况比较(±s)

92±25 14.3±2.7 30.3±14.0 3 498±242项目平均刺激性咳(次)气道出血(次)痰痂形成平均吸痰次数(次)平均带管时间(d)平均住院时间(d)平均住院费用(元)观察组(n=30)3.3±1.2对照组(n=30) 6.8±1.5 3 0 8 4 3±23 9.3±2.4 23.7±11.0 2 378±230

2.2 两组患者VAP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3973,P<0.05)。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适用于脑部外伤、感染、脑血管意外及中毒等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肺部疾患所致周围性呼吸衰竭;呼吸肌无力或麻痹状态;胸部外伤或肺部、心脏手术;心肺复苏等。行机械通气前有效的气道湿化是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关键。机械通气对呼吸压力、肺容积、气体弥散、V/Q、呼吸功能、起到阻力及肺顺应性、呼吸中枢、血流动力、肺循环等均有影响。而在行机械通气时,不同的气道湿化方式和气道护理措施其疗效也不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刺激性咳(3.3± 1.2)次、气道出血3次、无痰痂形成、平均吸痰次数(3±23)次、平均带管时间(9.3±2.4)d、平均住院时间(23.7±11.0)d、住院费用(2 378±230)元;对照组平均刺激性咳(6.8± 1.5)次、气道出血8次、痰痂形成4次、吸痰次数(92±25)次、带管时间(14.3±2.7)d、住院时间(30.3±14.0)d、住院费用(3 498±242)元,两组比较各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然说明,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更适合机械通气前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结合有效的湿化护理、吸痰护理及并发症护理措施,使吸痰更加彻底,尽快恢复患者呼吸功能,缩短拔管时间,减少VAP发生几率,缩短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

综上所述,针对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较间歇气道灌注法气道湿化效果更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1]言彩红,李方,吴昆鹏,等.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中枢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5,21(15):14-15.

[2]廖慧中,贺兼斌,谢赤敏,等.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 (23):8-10.

[3]张巧妮.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内两种吸痰深度的效果比较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13(14):231-213.

[4]孙玉姣,高敏,张银,等.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784-786.

[5]王俊艳,高学科,王美,等.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20-22.

[6]刘晓颖,明亚燃,宁昱琛,等.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两种气道湿化联合供氧方法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 1004-1006.

[7]魏月清,郭仙斌.两种气道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28):39-40.

[8]苏凤龙.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4,14(1):102-10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80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微量气道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预后的影响
分析仪预处理器在微量氧检测中的改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