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7-05-17 07:56李蓉张琼
当代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性休克休克优质

李蓉,张琼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优质护理服务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李蓉,张琼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选取9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在其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抢救成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和77.4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优质护理服务;创伤性休克;应用

为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共9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与采取常规护理服务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取得非常满意结果,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0.15±10.23)岁。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17例为胸部损伤,14例为腹部损伤,16例为颅脑损伤,发生重度休克患者有7例,中度休克患者29例,轻度休克患者11例;对照组患者中18例为胸部损伤,15例为腹部损伤,14例为颅脑损伤,发生重度休克患者有5例,中度休克患者29例,轻度休克患者1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将其进行对比。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为患者清理呼吸道异物、建立静脉通路、吸氧治疗、止血处理、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观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强化小组成员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遵循“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基础上将优质护理服务深入到日常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操作技能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定期举行优质护理服务相关知识和创伤性休克临床护理工作内容的讲座和教育,并以考核的形式对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不断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与素养,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2)在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估,了解患者发生创伤的具体原因和明确部位,对其受伤史和发生创伤的现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和具体病情,对其进行心脏功能、呼吸功能、四肢以及动脉、神经等全方位的身体检查,综合考虑患者的受伤部位、出血量、出血程度以及休克级别等因素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将其呼吸道内的异物清理干净,保持患者气道通畅,维持其生命体征。迅速为患者建立2条以上的有效静脉通道,并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以便后期为患者补充血容量和供给急救药物,给予患者吸氧护理,改善其缺氧状态。采用有效措施对患者的出血状况进行控制,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压迫患者出血伤口和肢体近端的大血管,防治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表情、瞳孔变化等进行密切的观察,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通过对皮肤黏膜与肢体温度的监测,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

(3)在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有效地沟通与交流,给予其人文性的关怀,注意说话方式与沟通技巧,时刻保持微笑,态度亲和。给予患者家属一定的疾病知识宣教,让其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心理状况等,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紧张和恐惧等情绪,赢得起信任与配合,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和有效实施。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分好转、无变化和死亡三个指标,好转:患者经救治后心率、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无变化:患者经救治后各项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无变化;死亡:救治无效患者死亡。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满意度评价,问卷总分值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47例患者的问卷回收率为100%,全部有效,护理满意度平均分值为(95.21± 2.23)分;对照组患者1例死亡,问卷回收率为97.87%,护理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7.19±3.05)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56,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患者在遭受到某种外力因素的强烈作用后所发生的身体脏器损伤或大出血等创伤造成的休克,是创伤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创伤性休克属于机体代偿失调性综合征,该病病情危急,并且常会伴随器官功能紊乱,在短时间大量出血,导致患者机体循环障碍,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创伤性休克发病迅速,且病情变化复杂,并发症较多,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救治,需要在早期及时辨别患者的症状,以便于尽早实施有效地临床抢救措施,因此,有效的护理服务是其中的关键[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临床上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理念也在逐渐转变,传统的以疾病救治为主的医疗护理模式以无法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对传统的护理模式和方法进行优化的一种全新护理理念,该护理模式遵循“以人文本”的观念,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为宗旨,满足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4]。在为患者提供专业性的基础护理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同时,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与患者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让患者及其家属获得主观舒适感,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47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4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来,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主要是因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在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为临床护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与保障。从而使得临床护理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降低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提升了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5]。优质护理服务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各项医疗活动,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情绪,对于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和保持服务等护理工作让其感受到了来自医院的关爱,从而赢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提高了他们进行对医疗工作的配合度,减少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和医疗纠纷事件[6]。因此,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提高临床救治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提升医院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1]杨敏.优质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35-37.

[2]叶雪霞,巫建英,李春霞,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安徽医药,2014,18(1):188-191.

[3]江颖.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16):219-220.

[4]王顺利,王光燕,莫玲玲,等.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1(18): 138-139.

[5]朱西西,张玲雅.分析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6):419-420.

[6]刘汉娥.急诊创伤性休克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40(5):1188-11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84

猜你喜欢
性休克休克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