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化工设备维护岗位的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7-05-18 21:27张松斌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化工设备项目化教学探索

张松斌

摘要: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习者在完成完整工作任务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者职业能力,突显职业教育特色。文章以《化工设备》课程为例,从正确选择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程项目和科学组织学习活动三个层面,介绍了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过程。

关键词:化工设备;项目化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93-05

教育部、劳动部等部委联合颁发的《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理念,提出“让学习者有机会经历完整工作过程,获得与实际工作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性质的工作过程知识”。指导方案的出台,引发了职业教育的新一轮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共同选择。

项目化教学,以接受工作任务为学习的开始,学习者要经历知识准备(资讯)、尝试完成任务、产生困惑、探究知识与技能、回归任务等一系列工作和学习的心理变化过程,在行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构建自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中等化工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开展项目化教学必须做好三件事:即合理开发“项目课程”、科学设计“课程项目”、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一、合理开发“项目课程”

项目化教学需要有项目课程作为支撑,项目课程是指“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让学习者学会完成完整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1]。项目课程的基本單元是项目。开发项目课程,实质上是选择课程内容,按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成课程项目,并将课程项目进行序化的过程。化工设备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工具,种类繁多,分为静设备和动设备(化工机械)两大类型。静设备主要包括化工容器、反应设备、塔设备、换热设备等;化工机械主要包括泵、风机、离心机、压缩机等。开发《化工设备》项目课程,可供选择放入内容除了包括这些设备的构造原理、工作原理、安装规范等外,还包括设备的附属设施。因此,正确选择课程内容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前提。

(一)选择课程内容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1.人才培养目标。化工设备维护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责任意识,面向石油、化工、化肥、化纤、医药、机械等行业企业,从事化工机械与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调试、制造、故障检测与处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选择课程内容必须与地方人才需求相一致。

2.工作岗位需求。化工设备维护面向的工作岗位是化工机械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选择课程内容不能包罗万象,应综合考虑化工企业中化工机械与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频度确定取舍。

3.现有课程教材。化工设备维护没有专用的教材,选用的教材通常是高(中)职《化工设备》课程,教材版本较多,这些教材一般属于学科体系教材,以学科为中心,虽然不适合开展项目化教学,但具有知识、原理介绍全面的特点,可以作为参考和引用。

(二)项目课程的开发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依据化工设备维护培养目标和《化工设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2.确定开发项目。项目化教学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产品)为载体的活动来组织教学,让学习者真正动起来、学起来,从而使学习者熟悉并掌握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的确定,需要开展企业调研,与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并作为课程项目进行开发。

3.确定学习内容。课程项目化是指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将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习者专业能力的课程设计[2]。学习内容的选择,一要根据化工设备维护中(高)级工的技能标准;二要根据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遵循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整合项目所涉及的知识、技能及操作规范;三要满足与国家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方便与职业岗位实际业务相对接,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和优化。

4.项目序化形成课程。根据化工单元操作中化工设备使用和维护的频度和岗位特点,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立足职业岗位要求,以项目为逻辑主线对确定的课程项目进行排序,形成项目课程。《化工设备》项目课程结构见表1。

二、科学设计“课程项目”

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教师与学习者通过共同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课程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依据,这是因为,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设置课程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是以项目为参照点组织内容的课程模式[3],项目课程的结构单元是课程项目,因此根据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程项目是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基础。

(一)课程项目设计的原则

1.突出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4],所以经过教学改造的工作任务应该是具有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的、体现完整操作过程的工作任务模块,如化工设备中的某个设备的拆卸或安装等。

2.兼顾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课程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每个工作任务必须负载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有知识和技能的总和即该课程标准中知识和技能的全部。所以,必须选择、组织与完成任务相关的所学专业所涉及的课程内容。

3.强化操作技能训练。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及当地化工企业实训基地的设备实施,确保课程学习项目的同步实训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项目设计的步骤

1.工作任务的选择与开发。对企业相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行提炼和浓缩,开发的过程必须邀请化工行业企业的化工设备与机械维护的专家全程参与,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充分论证,保证工作任务选择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充分体现企业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

2.工作任务的设计与描述。根据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基于工作全过程特征,对各工作任务进行设计与描述,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工作任务名称,二是工作任务内容,如准备工作、实训操作、结束工作等,三是知识准备,四技能准备,五是达成目标。

3.工作任务的知识负载。工作任务如何关联课程知识呢?首先,解决工作任务的定位问题,不能把工作任务仅仅看作是工作任务,而应看作是用来学习课程知识的工作任务。其次,必须围绕工作任务聚焦知识,使课程内容在与工作任务的动态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最终达到杜威所说的“粘合知识”的目标。第三,引导学习者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解决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学习者不断地储备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学”的过程,从而做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项目的基本框架

一个完整的课程项目是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具体依据,是学习者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工具。因此,判断课程项目设计是否合理,主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首先,所设计的项目能否覆盖整个工作领域;其次,每个项目能否有对应的工作任务;第三,工作任务能否负载这个工作领域基本知识和技能;第四,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同步实训是否在教学中方便实施。以下是笔者开发的《化工设备》项目课程中的其中一个项目,基本框架见表2所示。

三、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项目化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项目化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学习者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方式亲身经历“资訊、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的行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到工作过程中,在行动中“把握其相对固定的步骤,从而使学习者获得一个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习得一个指导行动的思维方法”[5],学会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行动中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学习者为了行动,主动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行动和学习,构建自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更贴近的职业能力。

项目化教学既不是孤立的学知识,也不是孤立的学技能,更不是独立的做任务,而是一种学习活动,科学组织学习活动是实现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如何科学组织学习活动?下面以《化工设备》项目课程中的“板式塔的拆卸与安装”项目为例,说明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

(一)资讯——任务准备

资讯环节安排在工作任务实施之前,作用是明确任务和收集信息。首先由教师下达工作任务(见表3),一般通过课程学习平台(腾讯“微云”、微信等)发布,学习者利用智能手机,登录学习平台,根据工作任务,通过教材、因特网等途径获取文字/音/视频相关资料,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适当的整理、分类、归纳,充分地掌握信息。

资讯环节是学习者获得与项目任务(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阶段。这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获取的信息是完成本次工作任务的基础,学习者只有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行动才有针对性,否则将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状况;另一方面,学习者因完成任务需要,属于主动获取信息,对未来工作的意义将更大。这样做,不仅有效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避免了被动式学习。

(二)计划——方案制定

计划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一个步骤,作用是设计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和程序。项目化教学,不是单纯的完成工作任务,而是借助完成工作任务的形式来学习与完成工作任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必须重视计划环节。如板式塔的安装,学习者的工作目标是设计塔内件安装施工方案,需要学习者熟悉板式塔的构造原理,塔内件的种类、布局及安装顺序,而在此之前,学习者对这些却知之不多。

计划环节,首先建立3-4人的施工工作小组,并指定组长;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学习安装施工规范,根据工作任务组织讨论,利用成员已经获取的资料厘清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设计施工方案,制定设备构建需求计划和安装工具需求计划,作为小组成果提交班级讨论。

计划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协作形式开展,计划的形式符合企业的工作模式,计划的主体是学习者,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协助者。这样做,学习者成了学习的主人,实现了学用结合。

(三)决策——方案验证

决策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二个步骤,作用是对小组成果(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方案验证属于班级决策,通过对所有小组方案的分析、比较,从而确定接近完美的,可以付诸实施的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原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

学习者的认识能力非常有限,小组方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通过这个环节,学习者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个过程,决策的主体是学习者,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样做,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自主与合作探究更加主动,知识与技能提高更加有效,让学习者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四)实施——方案执行

实施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三个步骤,作用是体验工作过程。方案实施环节,学习者的工作目标是完成筛板塔的安装与拆卸。这个环节完全是工作模式,学习者以工作小组为单位,按设计方案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操作的规范性是这个环节的主要指标。同时,按实际工作要求,在实践操作时必须做好相关记录,如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的结果等。

实施环节,学习者除了要用到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与项目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过程”学习“过程性”知识,同时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实施阶段的主体是学习者,教师作为陪伴者。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或师傅申请,根据实施过程对方案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补充,最终达成项目目标。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样做,使学习者将无序的知识有序化,实现知识建构。

(五)检查——过程控制

检查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四个步骤,作用是过程控制。控制的目标是保障教学目标明确、组织有序,通过督促、引导促使学习者实施“有效学习”。检查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检查分为学习者自查和教师检查,学习者自查的重点是工艺、进度是否符合施工方案,操作是否规范。教师检查的重点是工作进度和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要随时巡视、观察、监控学习者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学习者的困难和错误,参与学习者的问题讨论或提供适当的帮助、指导和示范,规范学习者行为,协调、引导、督促学习者完成工作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评价——任务验收

评价环节是工作任务实施的第五个步骤,作用是评价工作结果。评价主要方式是总结性评价,组织全班学习者参与。评价的内容是主体任务的完成质量。首先由工作小组对安装操作过程进行介绍,然后组织学习者对安装好的筛板塔进行评价,包括塔的外观、塔内件连接、螺丝的松紧等,第三组织学习者对其工作场所进行检查,确保工作过程符合企业的“6S”管理规范要求。评价不仅是对學习者“工作”成果的肯定,通过评价活动,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瑕疵;而且,通过评价活动,为“六步法”的下一个教学循环做好准备。

《化工设备》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是笔者多年来进行的一项教学改革的探索,是依据企业真实工作的过程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是对传统课程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的全面变革,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和“理实一体”的职教课改理念,明显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的探究和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周伟峰.浅谈项目化教学在《化工单元操作》中的应用[J].赤子,2015(24).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4]聂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价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责任编辑:曹鸿骅

猜你喜欢
化工设备项目化教学探索
化工设备腐蚀原因分析及其防腐措施
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方法及对策研究
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与预防策略的探讨
浅谈机械技术在化工设备中的应用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