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二站读者来信选登

2017-05-19 02:50
当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敬泽顺子当代

读者:傅志栋

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却极少有人说出历史是一面怎样的镜子,于治国理政,于执政党?唯《繁花与朽木》,讲清了也说透了。短短万余言,对于金宋两朝统治者最后下场在短短百年间惊人的历史轮回,朴实道来,入木三分,正可谓“宋之亡也青城,金之亡也青城,君以此始,亦必以此终,可不鉴哉!”其聚镜的功能,远胜于百部戏说历史的古装戏,十堂就事论事的百家讲坛。

读者:王兵

让人怎不惊异,《黄花梨》写得摘人心肝,桂芝因二姐之死,走上了复仇的人生轨迹。小说以白描的手法,跌宕出桂芝与姐夫余大傻、厂技术员马满意、厂长柳强诡谲相识的遭遇,一个老父亲拆老桌子制作的黄花梨擀面杖传奇地将几个人的命运扭结出现实生活的真实残缺,让人心悸。整个故事起伏在桂芝生命搏斗的一路印迹中,我们看到了余大傻这个残缺现象的真身、柳强这个社会变迁史的过往日历、马满意的阶级斗争史陈迹、韩大夫信仰宗教的补天缺图景,谁在残缺里偷窥婚姻里的爱情灵果?作者张策的执笔,精绝!推为本期最佳。

读者:梁作琴

2017年《当代》第2期李敬泽的春秋随笔《无神之讼》,演绎了春秋时期卫国的一场君臣诉讼,一场权利之争,道德与信义,阴谋和杀戮,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做过这样的假设:人们有可能在德性的指引下安然穿过权利和政治的泥沼。但事实恰恰相反,“在那一时刻,他们所有的人都明白一件事,你不能把你的生存寄托于对方的善意。”连卫成公政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这世间终究是没有神灵的。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叔武这个纯洁的少年死于谋杀的悲壮。“他活着就是为了成全当初那份如山之重的大信。”

读者:郭志锋

这一期几个短篇小说引起了我的注目。贺小晴的《盛在脸盆里的爱情》通过男人替女人准备一周的菜、用脸盆盛了放在冰箱里这样一件事,写出爱情的沉重、爱情的乏味、爱情难以保鲜的疼痛。高建刚的《眺望》,构思精妙,通过保洁工张顺子替旋转餐厅擦玻璃时,无意中看到了各个楼层的内幕的独特视角,写出了社会的繁杂、人性的多变。李延青的《匠人》也很有意思,周向文的手艺是缠电机,最后竟然“缠”起了县委书记。只是没想到,举报会最终成为一个匠人的归宿,成为他的新“手艺”。最有味道的却是秦岭的《吼水》,这个短篇取材奇,写法也奇,语言更是具有干旱地里的那种刚劲、苍凉感。面对生命之源,人与动物没有区别,即使连马这样温驯的动物,到了绝境也会突变,何况人呢?小说的含义,不言自喻。短短一个文,留下的印象却是雕刻一般的深痕。

读者:赵培龙

春秋时期的这段公案如大片一样再现,让我们再次领略了文学的风采和魅力。如果没有李敬泽先生的合理想象和形象描绘,我敢肯定,《左传》再读十遍,也有不少人对这个啼笑皆非的故事,只是云里雾里浮光掠影,哪会有如此栩栩如生一波三折气象万千刻骨铭心?这也印证了那句老话:历史终究是死的骨架和结局,文学才是活的血肉和灵魂。

读者:乔德芳

高建刚的《眺望》是一作篇扣人心弦、催人泪下、令人掩卷难忘的短篇佳作!该作品将张顺子这个草根人物形象刻画得特别鲜活入木三分。张顺子及其一家痛苦不堪的遭遇令人痛心,尤其是看到他因绳断而亡时,我情不自禁泪如泉涌并连连叩问: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多尽一些职责,化工厂环境污染或癌症村病患无钱料理之事就不会发生;如果李经理、杨主任能再细心一点,张顺子持假证作业、一人作业等违章之事也不会发生;如果张顺子手中的钞票再多一点,那他也不会挺而走险……该作品用深刻可感的文学形象呼吁:千万不要忘记农村、农民和农民工,请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这正是作家的职责和良知所在,这也正是该小说的阅读价值之所在!

读者:丁气高

本期内容精彩纷呈。李敬泽老师的《无神之讼》,以严谨的考据、渊博的学识、诗意的畅想、极强的代入感,道出兄弟并非无义,只是身不由己的道理。张国擎老师的《辛亥不眠夜》通过几个关键人物徐绍桢、张人骏、张勋、陈其美、马林等人复杂微妙的关系来表现了辛亥革命不为人所知的另一面,使人物在历史大事件下更加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读者:王西江

祝勇的《繁花与朽木》颇有李敬泽先生《小春秋》的神韵,或许编辑有意而为之,读完本期李先生《无神之讼》之后,再读祝勇先生的作品,让人大呼过瘾。近千年岁月流逝——宋朝,这个中国历史上异常诡异的朝代,因为顶端顶层的荒芜昏庸,导致一个本该熠熠生辉的历史时间节点,偏偏日暮西山,不堪回首。自强方能自保,道理足以警示后世。

读者:曹雨河

李敬泽的《无神之讼》以激越犀利的文字讲述了春秋卫国臣告君的案例,是一次超越历史、普遍性的法律灵光闪烁。作家以淋漓的笔墨剖析宗法是宗法社会命脉,是维护巩固那种社会“宪法”,更是维系既得利益团伙的枢纽;挑战宗法就是撬动君王宝座的基石。公义只是民间向着庙堂讲,而庙堂向民间讲的是伦常和次序,庙堂之间讲的是实力和利益,而堂而皇之的宗庙、神牌和公义也只不过权力与利益的遮羞布,使他们各种见不得光的行为合法化、正当化。这就无怪乎庙堂之间孳生战争与阴谋,殃及民间百姓了。谨以史为鉴。

读者:刘丽萍

本期作品大都可圈可点,尤其是李延青的《匠人》相当出彩,是一篇荡人心魄、耐人咀嚼、令人掩卷沉思的好作品。

该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周向文、田桂生、乔江山、林局长和公安局长等人物形象,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品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层层推进的高潮、流畅朴素的语言,将周向文、田桂生这两个技艺精湛、才华横溢、正气凛然的“匠人”形象,刻画得非常接地气,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特别是在小说的结尾之处,不为个人目的而上访告状,实名举报弄虚作假、胡作非为官员的周向文竟然被判处了劳教,而劣迹斑斑的官员却顺利地加官进爵进了省城!

残酷的现实将某些地方的社会生态和官场生态的暴露无遗:腐败如此横行,“匠人”更需努力——这也正是该作品留给我们的反思和课题!

猜你喜欢
李敬泽顺子当代
《会饮记》
李敬泽的文学批评论略
有限的现场,有限的人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账本
黍地里的秘密
《当代》背后的当代
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