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与塞缪尔·约翰逊《英语词典》之对比研究

2017-05-22 16:18盛培林
辞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词典约翰逊

摘要:《康熙字典》是世界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享誉东亚乃至全球。2016年恰逢《康熙字典》出版三百周年,文章以《康熙字典》和约翰逊《英语词典》为例,从两部划时代辞书编纂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规定主义的编纂原则,《康熙字典》的书证与约翰逊《英语词典》的例证,两部辞书的释义特色,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康熙字典》约翰逊《英语词典》对比研究创新与发展

《康熙字典》是一部在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大字典,亦是一部享誉东亚乃至全球的大字典,对于我国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辞书编纂,无论在编纂理论或是编纂实践方面,均产生过深远的不可估量的影响。2016年是《康熙字典》出版300周年(1716年—2016年),笔者试图将《康熙字典》与英国塞缪尔·约翰逊于1755年编纂出版的《英语词典》做一全方位、多维度的比较,以便从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揭示《康熙字典》在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方面所做出的创新及其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一、 两部划时代辞书编纂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康熙字典》于1716年出版,比约翰逊《英语词典》早39年问世。清康熙帝开拓疆域,励精图治、收复台湾,史称“康熙盛世”,可与英国都铎王朝(Tudors)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相媲美。正因为处于太平盛世,故康熙帝下令修典,并定名为《康熙字典》。一部字典以皇帝的年号为名,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无疑是中国辞书编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英国伊丽莎白女王(1533年—1603年)则厉行专制统治,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确立海上霸权,奖励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促进英国文化艺术繁荣,也为约翰逊《英语词典》的出版,营造了学术氛围。

清康熙帝玄燁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下达诏书,钦令陈廷敬为《康熙字典》总纂官(主编),集大学士数十人,以明代《字汇》和《正字通》等为蓝本,历时六载,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编纂完成,康熙帝在字典的御制序中提出该字典的编纂目标为:“无一义之不详,一音之不备”,并达到“善兼美具,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康熙字典》可说是中国古代字典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说文》《玉篇》以下历代字书之集大成之作。

《康熙字典》出版之初为清廷内府刊本,后经不断木版刻印,在流行160多年后,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采用照相石印术印刷,开始大规模流传开来。据记载,第一版照相石印共印刷四万部,几个月即售罄;第二版印六万部,不出数月又即脱销。其发行量之大,受字典用户欢迎程度之高,确实令后人惊叹不已。2005年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2007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重版发行的《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也很受当今字典用户的欢迎。2014年7月第14次印刷,至今长盛不衰,足见其影响之广。近年海峡两岸《康熙字典》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也充分折射出《康熙字典》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之深远。

约翰逊于1746年撰写了《英语新词典》的编写提纲,历经九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于1755年编纂出版了《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该词典独领风骚100多年,是《牛津英语词典》出版前一个多世纪最具权威性的英语词典,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之为英国词典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词典因市场的需求,不断重印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由著名语言学家大卫·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编写的约翰逊《英语词典》(精华版)于2005年出版,广受词典用户的欢迎,重印发行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学术团体“约翰逊学会”专门研究他的《英语词典》,足可见《英语词典》对当今世界辞书界影响之深远。

《康熙字典》在约翰逊《英语词典》之前问世,两者前后相隔不到40年,称得上同时代东西方的两部巨著。两部划时代辞书在辞书编纂理论与实践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极具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二、 规定主义的编纂原则

在辞书的编纂过程中,采用规定主义的编写原则抑或描写主义的原则,一直是辞书界争论不止的问题之一。规定主义形成于17世纪初期,正是人们称之为“the age of Johnson”(约翰逊时代)的时代。

所谓规定主义的编纂原则,系指辞书编纂者,以所编纂辞书的语言之纯正、标准为其终极目标,力图保持语言的正统、正确、纯洁、稳定。为达此目标,编纂者努力将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语言进行规范、评判正误,从而指导人们规范地使用语言。在具体的辞书编纂实践中,规定主义编纂原则表现在: 收词范围为规范词语;确定标准拼写或字形;规定标准发音;给条目提供标准的基本意义及引伸义,同时给出规范用法,提供语言地道、权威的范例等。

《康熙字典》的编者正是以规定主义为其编纂原则。康熙帝下令编纂字典的宗旨就在于以“典”来规范汉字的形、音、义。他亲自为这部字典撰写了序言,并“命曰字典”。《康熙字典》正集共收47035个字头,比约翰逊的《英语词典》多收3262个。编者遵循上意,严格掌握收字标准,决不让已失去使用价值的字入正集,认为某些字“或字不成楷,或音义无征,徒混心目,无当实用”,概不收入正集。编者在总结、继承前代辞书成果的基础上,去伪存真,有所创新,有所发展。首先辨析字形,奠定了正字的规范。编者在正字方面,推崇《说文》,以《说文》为本。因为《说文》因形释义,保留了先秦时期大部分字体和先秦至汉唐的众多训诂材料,对于帮助字典用户求索字的渊源大有裨益,对于汉字的字源研究极具学术价值。此外,编者又加强了形近字的辨识工作,在提供正字释义时,重点进行形近字的剖析说明,以加深字典用户的印象。在字的发音方面,《康熙字典》编者严格审定字的读音,参照代表唐、宋、元、明四朝汉字标准音的《唐韵》《集韵》《韵会》《洪武正韵》,采用“同则合见,异则分载”的处理汉字发音的原则,择善而从,统一读音,使之标准化、规范的,成为该字典的一大特色。

十七世纪英国都铎王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依靠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支持,在海外迅速扩张殖民地,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作为当时的文化大国,其官方语言——英语也开始向全球性通用语言的方向发展。在语言交叉使用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词及不规范的表达方式进入英语。英国民众认为英语本身正受到外来语言的“污染”,其高贵的语言地位受到影响与动摇。鉴于此,当时英国公众对编纂一部规范性、权威性词典,以捍卫英语的纯洁性,有着迫切的需求。英国语言界权威人士、学者强烈呼吁必须规范英语单词的拼写、发音与用法,抵御外来语“入侵”,提倡使用Pure English(纯粹英语)、Queen English(女皇英语)和Standard English(标准英语)。在此背景下,约翰逊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被英国民众视为“民族英雄”。他在《英语词典》的序言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每种语言亦均有其不当和谬误之处,而纠正之或明示之,正是词典编纂家所应承担的责任。”(But every language has likewise its improprieties and absurdities, which it is the duty of the lexicographer to correct or proscribe.)这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的宣示及在《英语词典》中最早提供语言规范使用的警示等规定主义的编纂实践,为他奠定了“规定主义鼻祖”的历史地位。

约翰逊在编纂英语词典的实践过程中,在繁如烟海的英语词语中,凭借其深厚的语言功底,收词42773个,并对每一个词条追根溯源,条分缕析,使词典用户有章可循,学会使用规范的英语。约翰逊凭借其对英语敏锐的语感,准确把握词典用户学习和使用英语词语时所需具备的语法知识,引导词典用户重视语法规范,首次对容易犯错的地方设置“警示”,帮助词典用户极大地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和駕驭能力,不犯或少犯语法错误。以下仅举约翰逊《英语词典》(精华版)中的词条SORRY以说明之:

SORRYadj [sarig, Saxon]

1. Grieved for something past. It is generally used of slight or casual miscarriages or vexation, but sometimes of greater things. It does not imply any long continuance of grief.

[1. 为过去的某事感到难过。通常用于微小或偶发的失误或恼人的琐事,有时也用于较大的事情,但不指任何持续久远的悲痛。]

总之,这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巨著,都是以规定主义为其编纂原则,力图保持这两种语言各自的权威与正统,规定汉语与英语的标准发音,并给出示范性的规定用法,从而指导人们精确地、规范地、得体地使用语言。

三、 《康熙字典》的书证与约翰逊《英语词典》的例证

《康熙字典》与约翰逊《英语词典》在提供高质量的书证或例证上,都各自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康熙字典》所列书证是极其丰富的,多引自历代名家的著作,如李白、杜甫、陆游及韩柳欧苏等。又从传统经典文献中选取书证,如《易》《书》《诗》《礼》《论语》《孟子》《楚辞》《史记》《汉书》《唐书》《宋史》等,实在是旁征博引,蔚为大观。《康熙字典》与约翰逊的《英语词典》一样,在书证的安排上,遵循历时的原则,按时间顺序将年代最早的书证安排在前面,依次排列。这样,可以了解字义的历史演变过程,显现出从字源到各个年代的字义变化轨迹。这对于字典用户探求字源,从历时的角度来观察字义的变化,更确切地理解其在古籍中的精确含义,是十分重要的,限于篇幅在此仅举一例:

哲音哲: 《尔雅·释言》: 哲、智也。《书·舜典》: 濬哲文明。《说命》: 知之曰明哲。《洪笵》: 明作哲。扬子《方言》: 哲,知也……。又《正字通》: 叶音质。陆机《陆抗诔》: 人玩其华,鲜识其实。于穆我公,因心则哲。又《唐韵正》: 叶音制。曹植《黄帝赞》: 少典之孙,神明圣哲。……

这里将“哲”释义为“① 智,即理智、智慧之义;② 知,即理解、洞悉之义”。书证引《尔雅》、《说命》、《洪笵》、扬子《方言》、陆机《陆抗诔》、曹植《黄帝赞》等,并按年代先后顺序编排,广引博采,令人叹服。

约翰逊《英语词典》收录的例证也极为丰富,涉及语言、文学、宗教、教育、道德等诸多领域。约翰逊博览群书,凭借其超人的记忆,从《圣经》、莎士比亚的作品、大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哲学家培根等大师名著中选取大量的例证,首次大大拓展了词典使用例证的范围。《英语词典》收例证共达11.4万条之多,大大提高了该词典的学术品位,凸显了其人文特征及百科属性,这是该词典最为鲜明的特色之一,亦是该词典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更是约翰逊在词典编纂史中所做的创新与历史性贡献。

约翰逊在该词典的序言中指出,每一例证都对语言的稳定或丰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and every quotation contributes something to the stability or enlargement of the language.)他认为之所以要引用英国经典文学名著作为词条的例证,是因为英国经典名著的语言是高雅英语、纯正英语,应该作为后人学习英语的典范。他所引用的例证文化品位高,涉及知识面广,突出宗教教义、道德伦理、教育启蒙、语言修养、美学情操等方面的内容,给词典用户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启迪与借鉴,使词典用户得到开卷有益的阅读效果。为什么约翰逊认为例证应引自“一流作家而非二流作家”?因为他认为“他们的著作是未受污染的英语的源泉,是真正优雅用语的纯洁来源”。盖因为此,他才坚持用名家名作为词典的例证来源。

约翰逊《英语词典》的例证,上至诗人锡特尼(Philip Sidney,1554—1586),下至王政复辟(1660)前。当然,若再考虑对基督教《圣经》的引用,则所引基督教《圣经·新约》的正式权威版本为公元四世纪。相比之下,《康熙字典》所收书证的历史跨度更大。

四、 《康熙字典》与约翰逊《英语词典》的释义特色

释义无疑是辞书编纂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亦是据以评判辞书编纂质量的关键指标。

《康熙字典》的释义以“无一义之不详”为其目标,对每一个字条的释义究其详尽,为《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等的释义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字条的释义亦是以简洁、清晰为其原则,并力求发掘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联系,以达到释义详尽充分之目标。各字条辅以古代名家名言作为书证,求证释义之准确。

以下举《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二例以作佐证:

督《说文》: 察也。《广韵》: 率也,劝也。《增韵》: 催趋也。《正韵》: 董也。又敕戒也。《前汉·车千秋传》: 宜有以教督。《唐书·裴度传》: 请身督战。又《说文》: 目痛也。又《尔雅·释诂》: 正也。《左传·僖十二年》: 谓督不忘。疏: 谓管仲功德正而不忘也。又《增韵》: 责也。《史记·项羽纪》: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注: 督,责也。又考也。《韩非子·扬权篇》: 督参鞠之。注: 考验尽之也。又中也。……又家督,长子也。……又大将曰督。《后汉·郭躬传》: 军征,校尉一统于督。……

娘并同孃。少女之号。《唐书·平阳公主传》: 高祖女柴绍妻,高祖起兵,主与绍得数百人以应,帝定京师,号娘子军。又马头娘,蜀女,化为蚕,见《图经》。又雪衣娘,鹦鹉名,见《开元遗事》。……又通作孃,后世称母后曰孃孃。苏轼《龙川杂志》: 仁宗谓刘氏为大孃孃,杨氏为小孃孃。又俗称父曰爷,母曰娘,亦作耶孃。古乐府: 不闻耶孃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杜甫《兵车行》: 耶孃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督”义从最初的“督察”到“督导”“教督”,再到“督过、责备”,一脉相承。长子代父行教督之责,故“家督”指“长子”。大将统率军队,故大将称为督。其他释义: 目痛也、正也、考也等古代古文释义一应俱全,达到了释义的充分性。“娘”义从少女之号,引例娘子军,又等同孃,称母后为孃孃,又俗称父母为耶孃,并举古乐府和杜甫名诗《兵车行》为书证。二字释义简洁,脉络清晰。

《康熙字典》出版于1716年,距今300年。这些字条,今天我们读来,依然感觉清新流畅,释义简洁明了。

约翰逊在词的释义上提出三大原则——简洁(Brevity)、充分(Fulness)和清晰(Perspicuity)。他在词的义项的划分和排列上,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约翰逊认为,用同义词释义是有缺陷的,因为没有意义绝对相同的同义词,也不可能完全同义。因此,循环释义是不足取的。词典释义应说明同义词语义上的细微差异或用法上的不同搭配。在释义上以分析型释义为主,辅之以同义词释义,在辞书编纂实践中较为可取,试举几例(例证略)说明:

DICTIONARYn.s[dictinarium, latin]a book containing the words of any language in alphabetical order, with explanations of their meaning; a lexicon; a vocabulary; a wordbook

[詞典(源自拉丁语dictionarium)一部由任何语言的单词组成的书,这些单词按字母顺序排列,并附上其词义的解释;词典(尤指古代语言的辞书);词汇表(注有释义)、词汇手册]

LABORATORYn.s(laboratoire, french) A chemists workroom

[实验室(源自法语laboratoire)化学家的工作室]

LANGUAGEn.s(language, French; lingua, latin) 1. Human speech2. The tongue of one nation as distinct from others3. Stile; manner of expression

[语言(源自法语language,拉丁语lingua) 1. 人类的说话能力2.一个民族的语言,以区别于其他民族3. 帮人越过篱笆或墙的梯凳;(语言的)表达方式]

PHILOSOPHYn.s(philosophie, French; philosophia, Latin.) 1. Knowledge natural or moral2. Hypothesis or system upon which natural effects are explained3. Reasoning, argumentation4. The course of sciences read in the schools

[哲学(源自法语philosophie,拉丁语philosophia)1. 自然知识或道德知识2. 根据假设或系统解释自然效应3. 推理,辩论4. 学校里研读的科学课程]

以上四例中的释义,我们认为已符合约翰逊提出的简洁、充分、清晰的原则。

这两部巨著的释义均以简洁、清晰为原则,同时又遵循历史性原则追溯字义、词义的渊源,探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发展的脉络,以达到释义准确、详尽、充分之目标。

五、 《康熙字典》与约翰逊《英语词典》的伟大贡献及历史局限性

从历史的视角看,《康熙字典》与约翰逊《英语词典》均属十八世纪中国与英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世界辞书编纂史上起着里程碑式的作用。两部辞书在中国辞书编纂史与英国辞书编纂史上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和英国社会对汉语和英语的规范需求,并为中国辞书学的发展和英国辞书学的发展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影响了此后三百年汉语词典和英语词典的编纂与创新发展。《康熙字典》和约翰逊《英语词典》对于规范汉语和英语,提高这两种语言在全球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两部辞书在字词收录、字词注音、释义原则、义项排列、经典书证引用及历时排列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字典和英语词典编纂的实践成就。此后陆续出版的中国的《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英国的《牛津英语大词典》,美国的《韦氏英语大词典》等著名大型辞书,其编纂者均从这两部辞书的编纂思想中汲取营养,并不断将它们的编纂传统发扬光大。

然而,《康熙字典》与约翰逊《英语词典》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康熙字典》系康熙帝下令编纂,并规定六年编就。主持编纂大字典的总纂官(即主編)陈廷敬进士出身,学识渊博,曾担任过康熙帝的老师,但他此前并无编纂辞书的经历。率领几十名大学士在浩翰典籍中寻找书证,无异于大海捞针,而又皇命难违,必须在六年内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错漏之处在所难免。

《康熙字典》中出现不少书证引用错误,清王引之撰《字典考证》,发现引文错误2588条。究其原因,在于奉旨编书,准备不足,成书匆匆,数十名编者缺少辞书学学术素养,没有辞书编纂经验,且全凭手工摘抄书证。

《康熙字典》在注音方面也存在不少错误,当代语言学家王力有专著《康熙字典音读订误》予以订正。王力还指出: 《康熙字典》编者不止一个,他们的音韵知识水平不一样,有的注音工作做得很差,有的做得较好,不可一概而论。例如虫部、衣部,错误最少;又如目部平入相应,做得最好。这是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

再看约翰逊的《英语词典》。约翰逊个人是语言天才、文学巨匠,但编词典仍属初次尝试,并无编纂经验,而且他仅带六名助手。在编辑过程中,又遇到资金匮乏等重重困难。虽然他以超人的毅力,排除万难,经历九年艰苦卓越的奋斗,最终完成了这一旷世之作,但他在编写计划中提出的编纂目标未能完全达到,词典的框架也几经修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词典的质量。

约翰逊以语言评判家的角色对词的释义及用法进行评说。据有关学者统计,《英语词曲》第一版共收词条43065个,其中有4875个词条均有编者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评说,占词条总数的11.3%。这是该词典的特色之一,但这种主观评判,也导致了个别词条释义失误。如词条OATS的释义曾引起苏格兰人的极大愤怒:

OATSn.s.[aten,Saxon] A grain,which in Egland is generally given to horses, but in Scotland supports the people

[燕麦(源自撒克逊语aten)一种谷物,在英格兰通常用以喂马,而在苏格兰则供人食用]

又如:

LEXICOGRAPHER n.s. A writer of dictionaries; a harmless drudge, that busies himself in tracing the original, and detailing the significance of words

[词典编纂者词典的撰写人;埋头于寻根溯源、列举词义的无害的苦工]

这一带有苦涩自嘲的释义,在局外人看来,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引起非义。词典编纂者们则往往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新世纪英汉大词典》的主编张柏然教授在该词典序言中,说自己干起了“无害的苦工”(harmless drudge)之营生。《英汉大词典》的主编陆谷孙教授在前言中也提到约翰逊的这一名言,以为“无害的苦工”指的是惨淡经营充其量只指望无害的结果。

此外,约翰逊的亲密朋友、传记作家鲍斯威尔曾指出,《英语词典》中有两个词条LEEWARD和PASTERN的释义是错误的。《英语词典》在词条的释义中也出现过循环释义的现象,如LIBIDINOUS条与LUSTFUL条相互循环释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康熙字典》和《英语词典》都可说是名垂千史的辞书。两部辞书虽受制于种种历史条件而存在一些疏漏乃至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

六、 创新与发展

任何语言都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作为反映语言的镜子的辞书,自然需要根据语言的变化而不断修订,以适应词典用户的需求。

2005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了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整理的《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该书以修订后的道光本《康熙字典》为底本,参校别本,不但全书添加了标点符号,还给字头加注汉语拼音,以满足当前字典用户对阅读古籍的需求。200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又在原书的基础上约请专家、学者进行全面修订,再版了《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并在字典用户的强烈要求下多次重印,至2014年7月已是第14次印刷。公允地说,《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的出版是相当成功的,使这一久负盛名的大型古老字典重新焕发出青春,帮助年轻一代字典用户学习、探索中华古籍文化的精华。可谓功德无量。

无独有偶,由语言学家大卫·克里斯托整理编纂的约翰逊《英语词典》(精华版)也在2005年面世。在自《英语词典》初版起的约250年间,英语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原来的不少词语或词义已消亡,或词义已被别的词语所替代。大卫·克里斯托从词典用户的需求出发,对《英语词典》进行整理,使年轻一代词典用户能够领略十八世纪中叶出版的这部巨著的风采,使这部具有巨大学术价值的英语词典焕发出勃勃生机,走出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进入普通民众中。应该说,大卫·克里斯托是成功的,创新的《英语词典》(精华版)一再重印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这应该视为这两部辞书的创新与发展,充分体现了“用户至上”“用户友好”的理念,是值得称道的。

《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与约翰逊《英语词典》(精华版)同一年出版问世,是历史长河时空中的巧合,抑或是天公作美,尽在不言之中。

参考文献

1. 陈廷敬.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2. 黄建华.词典论.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 刘鹤云.论《康熙字典》的历史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4).

4. 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缩印本).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5. 盛培林.關于辞书编纂既规定又描写的原则,辞书研究,1999(3).

6. 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北京: 中华书局,1988.

7. 徐海.塞缪尔·约翰逊词典编纂思想探析.学术研究,2007(11).

8. 雍和明等.中国辞典3000年.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9. 张柏然主编.新时代英汉大词典.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10. 张力伟等.《康熙字典》通解.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11. 章宜华,黄建华.语言学理论对词典释义的影响.现代外语,2000(1).

12. 郑述谱,约翰逊与他的词典.辞书研究,1998(4).

13. Hanks P. Johnson and Modern Lexico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2005,18(2).

14. Johnson S. The Plan of an English Dictionary. London, 1747.

15. Johnson S. The Preface to Johnsons Dictionary. London, 1755.

16. Johnson S, Crystal D. 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 Anthology. London: Penguin Classics, 2005.

17. Landau S I. Dictionaries: the Art and Craft of Lexicogra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18. Zgusta, Ladislav. Manual of Lexicography. Praha: Academia, 1971.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325035)

(责任编辑郎晶晶)

猜你喜欢
英语词典约翰逊
社会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年度热词研究——以《牛津英语词典》年度热词为例
约翰逊:全力“脱欧”的英国新首相
约翰逊当选英国首相
用好英语词典 提高学习能力
国旗保护它的反对者:德克萨斯州诉约翰逊案
寻找失主
寻找失主
《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面世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
新地貌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