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胡斯大学词典学研究

2017-05-22 16:19彭敬
辞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词典专科交际

彭敬

摘要:文章系统探讨奥胡斯大学词典学研究,特别是功能词典学理论起源、创新、演变、应用成果及其学术文化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奥胡斯大学功能词典学理论创新演进成就

在词典学领域为数不多的理论流派中,滥觞于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的功能词典学派可谓独树一帜。笔者曾于2016年初赴奥胡斯大学词典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借机对功能词典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下面笔者就访问、交流与考察所得,从源起、沿革、成就、影响、启示等方面对该词典学派进行评介。

奥胡斯功能词典学理论的源起可以直接追溯到奥胡斯大学商业交际教学与研究的传统,这种传统使其词典学研究从起步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烙印。奥胡斯大学是世界百强高校,与其他高校将词典研究放在人文院系或者独成一体不同,奥胡斯大学从一开始就将词典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置于商学教育与研究环境之下,隶属于商学院之下的商业交际系(Department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为其商学学科、特别是为其在世界商业交际领域已经享有崇高声誉的商业交际研究服务,作为助力商业交际领域拓展的核心举措和组成成分。正是这种服务商务交际与翻译、培育商务专职译员的目标定位推动并成就了奥胡斯功能词典学派的发展。

奥胡斯大学的词典研究始于1987年,当时在丹麦首创了词典学教授岗。1989年,时任商务语言学院(Faculty of Business Languages)院长的SvenOlufPoulsen和首任词典学教授Henning Bergenholtz合作發表了题为Lexicography at the ASB, 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s(“奥胡斯商学院的词典学——发展与视角”)的文章,对奥胡斯商学院的词典研究和编纂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视角和路径提出了一揽子计划。他们推介了一系列已经完成或者尚在编纂中的词典项目,强调词典编纂应该与商学院学科性质保持一致,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议将用户研究作为侧重点,聚焦专科词典编纂与研究。他们认为:“词典研究(包括术语学)可以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到奥胡斯商学院参加研讨会和举办讲座、邀请访问教授主持研讨班,以及……发表论文得以强化,基础研究要特别集中在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领域,即理论专科词典学。这会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创造极佳条件,对未来专科词典编纂大有裨益。”(Bergenholtz & Poulsen 1989: 117)所以,奥胡斯词典学派从诞生之日起,就体现出持续紧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色及对实用词典学的独特诠释的特征偏好。

1996年,奥胡斯词典研究中心应运而生,正式挂牌运作。Henning Bergenholtz教授被任命为首任中心主任。该中心的成立旨在编纂有助专科语言教学和翻译的、有质量、有分量的词典(特别是专科词典),创新与拓展词典学理论研究,搭建研究平台,营造研究环境,提供组织支撑。Sven Tarp教授从2003年接任中心主任至今,为中心的理论建设、词典编纂和国际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Henning Bergenholtz和Sven Tarp两位教授成为国际词典学界公认的功能词典学领军人物。中心从开创之初就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其工作之根本,开办了词典学博士和硕士培养项目,构建法律、技术、商务词典编纂研讨平台,为开拓新思想、新思维和新方法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智力保障,完成了一批词典学博士和硕士层面的学位论文。

词典学从萌发时代起就一直在理论碎片化和结构松散型的学术环境中艰难前行。理论整合和体系综合是词典学家面临的紧迫任务。显然,奥胡斯词典学派非常清楚自己的理论使命和学术担当。理论创新与突破是奥胡斯词典学派孜孜以求的目标使命和学术特点。从源起至今的30年间,奥胡斯词典学派一直坚持理论和实践两条腿走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理念。他们在普通词典学、专科词典学、电子词典学、术语学等领域,以论文、专著、研究会文集等形式推出了颇具理论含量的研究成果,在重视普通词典学基础研究的同时,开拓性地进行了专科词典学的系统探索。总体上看,其突出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功能词典学及其在词典(特别是电子词典)编纂领域的应用上。

奥胡斯词典学家在功能词典学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方面建树颇丰,陆续有过千论文论著问世。根据google scholar显示,在“Lexicography”板块,Henning Bergenholtz的相关成果(含合作成果)条目达到660个,而Sven Tarp的相关成果(含合作成果)条目达到209个,他们的成果“被引用次数”在google“个人学术档案”中分别位列第9名和第12名,由此可见其国际学术地位和理论影响力。功能词典学基于Buhr & Klaus(1971)提出的基本理念,即对词典作品的论述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组合,并将其与明确的社会信息需求建立关联。其主要理论观点最初由Tarp(1992)提出,后由Bergenholtz & Tarp(1995)等加以完善推介,但在首创阶段并没有引起特别的关注或者受到广泛的评论。

进入21世纪,Wiegand(2001)首先对其中存在的缺陷质疑。随后,Bergenholtz & Tarp(2003,2004)发表系列论文对其理论进行修正完善,此后,Tarp(2007,2008a,2008b)连续发表专文论述相关理论和观点。随着新型信息工具的开发应用,众多学者结合实践对一些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Olivera & Bergenholtz(2011)、FuertesOlivera & Tarp(2014)和Bergenholtz & Agerbo(2015)再次先后撰文对有关理论深耕、充实和拓展,使其更具有科学基础和实用价值,与词典(特别是专科词典)的发展趋势更加吻合,与当代词典编纂与研究赖以生存的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关联更加紧密。

词典学理论应该是实用的,应该具有转换功能,能够用于指导未来词典设计与编纂。由此出发,功能词典学基于两点基本考虑: 任何类型的词典都是为了快捷地满足人类活动中与科学、学科和知识领域有关的特定信息需求而设计的,都拥有特定类型的词典学场境之外的具体的用户群体;用户的信息需求是通过明晰地提供信息数据的词典编纂方式来满足的,用户可以从中截取所需信息,用于产生原始需求的词典学场境之外的各种各样的意图。因此,词典检索的需求不是抽象的,主要取决于用户所处社会场景的特征,而每类用户的检索需求各异,甚至具有多种社会场景特征,这就要求词典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数据必须符合实际场景,并因用户类型差别而异。

词典编者在决定每个场景检索需求的属性之前,有必要对目标用户群体进行分类,来确定相应的社会场景。目前,他们已经确认了四种场景类别: (1) 交际场景(communicative situation),产生于解决交际问题的需要,是词典学家研究最为充分的类别,可以细分为生成、接受、翻译和校正等次场景;(2) 认知场景(cognitive situation),产生于获取知识的需求,也可次分为若干类型;(3) 操作场景(operational situation),产生于生理、心理、文化行为需求;(4) 表现场景(performing situation),产生于诠释和理解非语言符号或者语音的需求。这些词典外场景对决定词典功能至关重要。用户可能具有多重特征,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特征与有关词典项目存在某种联系,而这种关联性是由上述词典外场景决定的,它们构成了功能词典学的核心元素。

“词典功能可以解释为由词典作品为了满足特定词典外场景的特定潜在用户的特定类型的特定信息检索需求而提供的帮助,而这里所指的帮助是通过将细致编排的词汇数据呈现给用户查询来实现的。”(Tarp 2015: 36)舉例来说,词汇释义不再被看作是简单纯粹的释义,因为其形式和内容都要取决于不同的角色与功能,即既要看检索释义信息的不同用户类型,还要看产生信息检索需求的场景。因此,生成型与理解型词典的释义可能是不同的,而满足认知场景的词典释义又会是另外一番情形。“这意味着提供多功能解决方案的词典有可能会承受更多潜在的批评”(Agerbo 2015;Bergenholtz & Agerbo 2015),因为它们将面对更多来自用户的检索挑战。

奥胡斯词典学家并没有停滞于纯理论探讨,而是坚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根本原则,将功能词典学理论应用于编纂之中,尤其是在线词典的设计与编纂当中。这是奥胡斯词典学家们对国际词典学的又一关键性贡献。欧洲电子词典特别是在线词典研究与编纂远远超前于世界其他地区,而奥胡斯词典中心则是这种成果与发展趋势的引领者和动力源。从词典与数据库的基本区别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可获取性两方面考虑,功能词典学派凝练了未来电子词典和在线词典编纂的五条通用原则: (1) 应该避免信息数据过量;(2) 用户能够在用时最短的情况下获取每次查询所需信息;(3) 信息数据库必须涵盖最大量的信息数据,即与有关词典类型相关的关联信息;(4) 词典应该尽可能呈现所有检索可能涉及的信息类别,即有关查询可能产生的所有假设性信息数据项目;(5) 每个信息数据项目应该包含最小量的信息数据,即仅仅提供用户每次查询所需的信息类别与信息量。基于上述原则,词典编者应该对相应的信息数据类别进行具体细分,在数据库中设计每一类别的“域”(field),并通过相关技术和界面尽可能向用户提供能够恰好满足每次查询所需求的信息类型和信息量,如有必要还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帮助。当然,信息过量和词条信息组合布局仍然是令网络词典编者头痛的棘手问题。

自开创至今的30年间,奥胡斯词典学家在普通词典学、特别是功能词典学和电子词典学领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其中以Henning Bergenholtz和Sven Tarp的学术活动成果尤为显著,主要侧重专科词典学和功能词典学,以专著、论文、词典编纂、学术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式体现。重要的学术著述主要有Sven Tarp的Prolegomena til teknisk ordbog(《专科词典概论》1992),Sandro Nielsen的The bilingual LSP dictionar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legal language(《双语法律词典编纂原则与实践》1994),BurkhardandSchaeder和Henning Bergenholtz合编的Fachlexikographie, Fachwissen und seine Reprsentation in Wrterbüchern(《专科词典、专科知识及其在词典中的呈现》1994),Henning Bergenholtz和Sven Tarp合编的Manual ifagleksikografi(1994)/Manual of Specialised Lexicography(1995)(《专科词典学手册》),Sven Tarp的Lexicography in the borderland between knowledge and nonknowledge(《知识与非知识边界中的词典学》2008),Sandro Nielsen和Sven Tarp合编的Lexicography in the 21st Century(《21世纪词典学》2009),Henning Bergenholtz、 Sandro Nielsen和Sven Tarp合编的Lexicography at a Crossroads: Dictionaries and Encyclopedias today, Lexicographical Tools tomorrow(《十字路口的词典学——今天的词典和百科全书,明天的词典工具》2009)、Pedro A. FuertesOlivera和Henning Bergenholtz合编的eLexicography: The Internet, Digital Initiatives and Lexicography(《电子词典学: 网络、数字行动与词典学》2011)、Pedro A. FuertesOlivera和Sven Tarp合编的Theory and practice of specialised online dictionaries: Lexicography versus terminography(《专科在线词典编纂理论与实践: 词典学与术语编纂学》2014)。除了学术著作外,该中心也在上述重点领域和方向发表了数量可观、学术含量丰厚的研究论文。他们自始至终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与重心,其成果显示度和集约度很高,很快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在上述著作中,《专科词典学手册》(1995)是西方词典学领域第一部专科词典学论著,文军(1998: 124)评论其为“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著作”。

理论探讨与词典编纂同步发展是该中心推进学科建设的显著路径与特点。他们借助功能词典学成果,以用户研究与挖掘为轴心,深度开发词典功能,人性化地设计词典结构。在理论初创的数年中,30多个词典编纂项目在商学院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大多数是与法律、经济、科技语言有关的双语词典,如GermanDanish Legal Dictionary(《德语丹麦语法律词典》),DanishEnglish Gene Technological Dictionary(《丹麦语英语基因技术词典》)。商学院的专家教授纷纷担任编辑、编者、合作编者或者学科顾问,这使得有关专科词典学理论具备了试验基地。30年间,他们编纂了100多部词典,类型覆盖普通与专科词典、纸质与电子词典、单功能与多功能词典,以网络为媒介的电子词典研究与开发尤其值得总结、学习与借鉴。

词典(特别是在线词典)编纂是该中心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成果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在中心创建之初,Henning Bergenholtz就与Suzy Rajaonarivo、Rolande Ramasomanana等德国、马达加斯加学者合作编纂MalgacheGerman Dictionary(《德语马达加斯加语双语词典》1991)。1993年,Sandro Nielsen出版了Basic EnglishDanish Legal Dictionary/EngelskDansk Juridisk Basisordbog(《英语丹麦语基础法律词典》)。2003年,中心出版了由Richard Almind设计语料库并编程、由Vibeke Vrang编纂、Henning Bergenholtz和Lena Lund撰稿的Dictionary of Idioms/Den Danske Idiomordbog(《在线成语词典》),供用户免费在线检索。2009年,根据用户反馈和用户检索大数据分析结果,Henning Bergenholtz和Esben Bjaerge对它进行了修订增益,编成了Dictionaries of Fixed Expressions/Ordbgerne over Faste Vendinger(《固定用语词典》),囊括诸如成语、特定动词用语、谚语、俗语、固定表达等约定俗成的语句,所收条目高达2.5万条。

1995年至2006年间,Sven Tarp牵头编纂了七部由丹麦语与西班牙语、英语、德语、法语组合而成的商务交际词典,代表性作品有Sven Tarp与Virginia Hvid、 Anna Lise Laursen合作的DanishSpanish Dictionary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Danskspanskerhvervsordbog,(《丹麦语西班牙语商务交际词典》1999)和SpanishDanish Dictionary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Spanskdanskerhvervsordbog(《西班牙语丹麦语商务交际词典》2003)等。不过,中心的旗舰项目毫无疑问是在线会计词典。最初阶段的丹麦语与英语版名曰DanishEnglishDanish Accounting Dictionaries(《丹麦语英语丹麦语会计系列词典》2015),由Sandro Nielsen、Lise Mouriery和Henning Bergenholtz合作编纂,而第二阶段的英语与西班牙语版名曰EnglishSpanishEnglish Accounting Dictionaries(《英语西班牙语英语会计系列词典》2015),由Pedro FuertesOlivera主撰,由一系列主要为单功能(少数为多功能)的单语和双语词典构成,其中有几部还出版了纸质版。该项目旨在帮用户在欧盟法律框架内从事会计和会计报表的编制与翻译业务,同时兼顾阅读专业文献所需的文本理解需求。

最近几年,该中心与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国际词典研究中心展开合作,由Pedro A.FuertesOlivera带领编纂团队,推出了一系列在线西班牙语词典,如Diccionarios en Línea de Espaol “Universidad de Valladolid”(《巴利亚多利德大学西班牙语在线系列词典》)。除此以外的在线词典还有Patricks Leroyer和Liselotte Kruse Hansen编纂的FrenchDanish Property Dictionary/Ejendomsordbogen FranskDansk(《法语丹麦语物业词典》2015)、IngerBergenholtz编纂的Music Dictionary/Musikordbogen(《音乐词典》2015)。纸质词典则主要有Torben Henriksen编纂的SpanishDanish Legal Dictionary/Juridiskordbogspanskdansk(《西班牙语丹麦语法律词典》1991)和DanishSpanish Legal Dictionary/DanskSpansk Juridiskordbog(《丹麦语西班牙语法律词典》2006)。

该中心词典编纂的最大亮点是在线专科词典。这些专科词典不仅在丹麦而且在整个欧洲都拥有巨大的用户市场,其编纂理念、组织、技术、模式和平台已经成为欧洲乃至国际词典学界的口碑和可以复制的样板。他们推出的专科词典覆盖分子生物学、风能、音乐、法律、房地产、会计、经济学、商务交际等领域,绝大多数词典用双语编纂,分别由丹麦语与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组合而成,也有部分由英语与西班牙语组合而成,如Henning Bergenholtz与Bjarne Stumman、Sven Tarp等合编的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Gene Technology SpanishEnglish/Diccionario Enciclopédico de IngenieríaGenéticaEspaolInglés,(《西班牙语英语基因技术百科词典》1998)、Uffe Kaufmann和Henning Bergenholtz、Bjarne Stumman、Sven Tarp等合作编纂的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Gene Technology. EnglishSpanish(《英语西班牙语基因技术百科词典》1998)。它们一般都具有多重交际功能(如文本生成、文本接受、文本翻译等)和认知功能(如专科信息)。例如,Molecular Biology Dictionaries(《分子生物学词典》)分别由丹麦语与英语组合和英语与西班牙语组合的多功能双语系列词典构成,面向非专业人士和稍具基础的初学者,是丹麦和古巴的專家、词典学者通过跨学科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目前,中心正在进行的词典项目有Patrick Leroyer牵头的酒业法语词典、由Henning Bergenholtz与Heidi Agerbo等合作的Danish Internet Dictionaries/De DanskeNetordbger(《丹麦语在线词典》2015)、Sandro Nielsen牵头的丹麦语英语法律词典系列、Sandro Nielsen等人合编的Diccionarios de Contabilidad(《会计词典》2015)。这些都是互为关联的系列在线词典。

學术交流是理论创新不可或缺的媒介。中心的交流研讨氛围浓郁,除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学术研讨或者交流会之外,他们还于2008年举办了主题为“十字路口的词典学——今天的词典和百科全书,明天的词典工具”的大型国际词典学论坛,“国际博士论坛”也于同年召开。2013年,他们主办了“专科词典学国际研讨会”,会议收到大量交流论文,会后都集辑出版。为了充分推介中心成果,扩大成果交流面和影响范围,奥胡斯大学于1988年专门创办了以希腊神话人物Hermes(赫耳墨斯)命名的商务语言与交际期刊。该刊是经同行评审、供免费在线阅读的国际期刊,每年出版两期,旨在传播商务交际、公司交际、跨文化交际、知识交际、词典学、商务语言、翻译等领域的学术成果,每期都设有围绕特定专题的组合论文,附加相关评论,用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出版,正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在商务语言与交际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学刊。值得一提的是,该刊每期专门邀请专家开辟专栏,广泛征集论文,集中讨论特定专题,以期获得高显示度的成果集群,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

长期以来,中心形成了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特征的学术文化,坚持公开讨论、畅所欲言的风格和文化,传承自然科学领域的辩论精神,认为虚伪与过度“礼貌”有碍学科发展,目的在于对理念进行交流和批判,而不在于攻击、诋毁或者贬低他人。这种批判性文化在中心学术研讨中逐渐形成,成为中心成员充分理解、自觉践行的礼貌规则,对国际访问学者和研究生都一视同仁。Tarp教授曾经对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南非教授应邀在中心做讲座,可他的题目一出来就引起很多争议,整个讲座时间都花在讨论题目上了,那位教授根本就没有可能继续阐述讲座的具体内容。讨论会上最常用的语句是“I do not agree with what you have said, but...”(“我不赞成你的发言,不过……”)或者“It is good, but...”(“这个观点很对,但是……”),而这种表达常常会引来很长时间的正面与负面、赞同与反对的争辩,其结果便是对有关论点的批判性评价进一步完善。这种既严谨又开放的学术争鸣文化给国外访问学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给了他们考察学术争辩真正本质的崭新视角。

团队合作精神是该中心的另一文化标签。多年来养成的合作意识、合作思维和合作精神是中心完成大项目、取得大成果的关键秘诀。本着交流思想、促进进步的宗旨,中心成员之间的合作、与校内外和国内外同仁的合作、同学科和跨学科的专家合作是中心建设的应有之意。完成专科词典需要与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合作,各路精英汇聚一起,研究方法、视角和观点各异,没有合作精神很难成就大事。

参考文献

1. 文军.积极型专科词典理论的有益探索——介绍《专科词典学手册》.辞书研究,1998(3).

2. Agerbo H. How to Describe Sports Terms in Information Tools for Laymen, enestenúmero, 2015.

3. Bergenholtz H, Agerbo H. English and Chinese etools on Biomechanics and Sports Science, enestenúmero, 2015.

4. Bergenholtz H, Gouws R H.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Access Process. Herme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in Business, 2010(44): 103—127.

5. Bergenholtz H, Tarp S.(eds.) Manual of Specialised Lexicography.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6. Bergenholtz H, Tarp S. Two Opposing Theories: On H.E. Wiegands Recent Discovery of Lexicographic Functions, Hermes—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03(31): 171—196.

7. Bergenholtz H, Tarp S. The Concept of “Dictionary Usage”.∥Dollerup C.(ed.)Worlds of Words: A Tribute to Arne Zettersten. Special Issue, Nordic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2004(1): 23—36.

8. Bothma T J D. Filtering and Adapting Data and Information in An Online Environment in Response to User Needs.∥FuertesOlivera P A. Bergenholtz H.(eds.) eLexicography: The Internet, Digital Initiatives and Lexicography.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2011: 71—102.

9. FuertesOlivera P A, Bergenholtz H.(eds.) eLexicography: The Internet, Digital Initiatives and Lexicography. London and New York: Continuum, 2011.

10. FuertesOlivera P A, Tarp 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pecialised Online Dictionaries: Lexicography Versus Terminography. Berlín and Boston: De Gruyter, 2014.

11. Nielsen S. The Bilingual LSP Dictionar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Legal Language. Tübingen: Gunter Narr Verlag, 1994.

12. Nielsen S. The Effect of Lexicographical Information Costs on Dictionary Making and Use. Lexikos, 2008(18): 170—189.

13. Tarp S. Lexicograph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Lexikos, 2007(17): 170—179.

14. Tarp S. Lexicography in the Borderland between Knowledge and Nonknowledge. Tübingen: Niemeyer, 2008a.

15. Tarp S. Revival of a Dusty Old Profession, Hermes—Journal of Linguistics, 2008b(41): 175—188.

16. Tarp S. TheoryBased Lexicographical Methods in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An Overview. Lexicographica, 2014(30): 58—76.

17. Tarp S. La teoría Funcional en pocas palabras. Estudios de Lexicografía, 2015(4): 36.

18. Wiegand H E. Was eigentlichsind Wrterbuchfunktionen? Kritische Anmerkungenzurneueren und neuesten Wrterbuchforschung. Lexicographica, 2001(17): 217—248.

(廣东财经大学外语学院广州510320)

(责任编辑马沙)

猜你喜欢
词典专科交际
情景交际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交际羊
米沃什词典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